•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列宁灌输理论与“90后”大学生道德教育

    时间:2021-06-23 00:03: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列宁的灌输理论是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指导理论。由于时代、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90后”青年大学生出现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情感冷漠等特征,必须以列宁灌输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灌输重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渠道,有针对性地加强对“90后”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列宁;灌输理论;“90后”大学生;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43-0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十分关注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教育,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对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列宁的灌输理论是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近年来,“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主体。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确认识“90后”大学生的道德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列宁的灌输理论,有针对性地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列宁灌输理论的基本内涵
      列宁的灌输理论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等人思想的基础上,在指导俄国工人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形成了初步的灌输思想。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等著作中,明确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性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在《怎么办?》这部著作中,列宁全面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对灌输的必要性、灌输的方法等作了系统阐述,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灌输思想,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灌输理论体系。
      首先,关于灌输的必要性。列宁说:“那么问题只能是这样: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列宁认为,意识形态领域充满了激烈的斗争,工人运动如果不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就可能为资产阶级思想所奴役。而工人运动不可能单独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工人阶级也不可能自发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正如列宁所说:“自发的工人运动本身只能造成(而且必然造成)工联主义,而工人阶级的工联主义政治也就是工人阶级的资产阶级政治。”因此,列宁强调:“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其次,关于灌输的价值。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理论武装的思想,进而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指出:“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把认清无产阶级的地位及其任务的这种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列宁认为,工人阶级只有掌握了科学理论,才能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才能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由自发走向自觉,由自在阶级变成自为阶级,才能完成解放自己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再次,关于灌输的方法。列宁认为,理论灌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要有理论准备,进行深入的宣传、动员,还要善于组织,把自发的工人运动变为自觉的革命运动,实现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列宁说:“我们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此外,还要针对灌输对象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列宁说:“要善于用通俗的语言,并且能够借助于日常生活中他们所知道的事实。” 列宁强调:“不把我们的学说变成干巴巴的教条,不是光靠书本来教这种学说,而是还靠无产阶级的这些最不开化和最不开展的阶层参加日常生活中的斗争。”
      “90后”大学生的道德结构特点分析
       “90后”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社会分层加剧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关爱下长大。他们很小就学会使用网络,价值取向更加多元,竞争意识强烈。由于成长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的不同,“90后”大学生利益意识浓厚,责任意识淡薄,道德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点。
      首先,是道德认知的模糊性。道德认知是指对道德规范系统的认识,对道德范畴、原则、规范的价值和需要的理解,以及对人们的行为根据社会道德的要求做出的判断和评价。道德认知是道德内化和道德行为的先导,起着理性指导作用,它是促使道德信念形成的认识基础,是自律道德的导向性机制。“90后”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校忙于作业,在家对网络有很深的依赖。比起以前的大学生,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更少,在道德认识上经常处于模糊状态,对传统的道德标准认识不清,常常抱有从众和侥幸心理。他们以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传统道德,是非观念颠倒,荣辱概念混淆,不仅对传统的道德准则持抵触情绪,甚至误读正义和暴力,在人生观问题上产生偏差。
      其次,是道德情感的冷漠性。道德情感是指道德主体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从某种人生观和道德理想出发,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所产生的喜爱或憎恶、肯定或否定等稳定的情绪态度。道德情感是实现知行转化的精神力量,对道德行为有巨大的影响和调节作用。很多“90后”大学生受网络游戏的影响,情绪消极多变,缺乏同情心和正义感,甚至崇尚暴力,对弱者缺少必要的关心和帮助。他们对中国传统的尊师孝亲等观念不以为然,一方面享受家庭的关爱,一方面厌恶家庭的约束。他们的思想经常游走在现实和虚拟的边缘,一方面看不惯社会上的一些不公正现象,另一方面又持旁观态度,认为与自己没有关系,缺少必要的社会责任感。
      再次,是道德意志的脆弱性。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社会道德生活及其道德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地确定道德目的、拟定行动计划、选择行动决策、调节内外活动、克服行动中一切困难和障碍,实现预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是实现从知到行转化的保证,它起着驱动主体克服困难和障碍的作用。很多“90后”大学生缺少自信,意志薄弱,缺乏换位思考,容易包容自己的错误,但对别人往往比较苛刻。正确的道德认识让位于不合理的个人需要,不正确的道德认识助长不良诱因的发展,必然会对他们的道德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
      最后,是道德行为的放任性。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支配下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选择,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实践活动。它以道德认识为基础,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为驱动力,外在表现于人们的社会行为中,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的标志,也是道德培养过程最终的目标或最终的归宿。很多“90后”大学生奉行实用的功利主义道德观,存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倾向。他们追求自身的快乐,追求合乎自己的生活,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在意别人的感受。他们要求于人的甚多,奉献于人的甚少,而且自律能力较差,容易放任自己的行为。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列宁 灌输 理论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