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演进

    时间:2021-06-06 16:03: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提要 2004年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发展福建经济的新战略。本文以历届福建省委、省政府在不同发展阶段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为主线,阐述了与福建乃至全国的改革开发历程相联系的福建省发展战略的演进过程。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历史考察,可以从发展角度了解福建改革开发的发展历程,对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闽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 袁利勇,男,漳州师范学院经济系教师,经济学硕士。(福建樟州 363000)
      
      在2004年1月8日召开的福建省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福建省省长的卢展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福建省在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定位。然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设想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福建省就曾提出过闽东南、闽南三角洲的概念,此后又形成过海峡西岸繁荣带的设想。随着形势的发展,上述设想逐渐扩展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
      
      一、20世纪80年代阶段
      
      这个阶段是起步探索阶段。“闽之山”何苍苍,闽之海,何泱泱,山之崖,海之滨,大家来念山海经”,这是大型纪录片《福建山海经》的主题曲。其中歌词“山海经”成了当时福建经济发展战略的代名词。这个时期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和发展经济是国家方针政策的核心。1980年中央决定由一个福建籍、会讲福建话、了解福建情况的同志主持福建工作,这个人就是项南。他在全面考察福建省情的情况下,审时度势,提出了利用福建“山、海、侨(华侨)、特(特殊政策,特区)”的优势发展经济,并提出念好“山海经”、建设八个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
      这个发展战略是建立在对当时福建省省情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的。福建依山傍海、山多海阔。福建陆地面积12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约占80%;可以利用的渔场面积13.6多万平方公里。因此大力发展“山海经济”是福建发展的一大基础性优势。同时福建地处海峡西岸,毗邻港澳,是我国的重要侨乡,是推进祖国统一的重要战略基地。福建省委把对台、侨务和经济建设并列为福建发展的三大战略任务。随着改革开放推进和大念“山海经”的兴起,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日益突出,福建省委于1982年适时提出“以智取胜”的发展战略。大念“山海经”、“以智取胜”两大发展战略及经济建设、侨务和对台三大战略任务的提出和实施是改革开放初期福建省委对福建发展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为后来福建发展战略定位的不断充实、调整、完善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20世纪90年代阶段
      
      这个阶段是扩展充实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和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全国掀起了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也有力地推动了福建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
      1992年3月,福建省委认真贯彻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提出将实行重点突破和区域带动结合起来,突出厦门经济特区这个龙头,加快闽南三角地区、闽江三角洲和湄州湾等沿海沿江地区的发展,带动内地发展的新思路。并指出,以上三个地区应当能够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走快一步,因为这三个地区的改革开放代表着福建改革的形象,其经济发展的动作反映全省经济建设的态势。党的十四大报告征求意见稿第一部分“十四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中指出: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福建省十四大代表在讨论十四大报告征求意见稿时,把闽东南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在全国开放开发中的地位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提出要加快闽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把闽东南地区建成海峡西岸繁荣地带。于是,省委、省政府把加快闽东南地区开放开发作为发展战略提出来,向中央汇报并得到了理解和支持。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闽东南”这一概念,并把它列入加速开放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
      1992年8月,省委、省政府在马尾举办“加快福建发展步伐学习研讨班”上,正式把加快闽东南开放作为发展战略提出来。同年10月,时任省委书记的陈光毅在省委五届七次会议上把加快闽东南地区开放开发战略具体化,指出加快福建发展步伐,“在战略布局上必须突出闽东南,以厦门特区为龙头,加快闽南三角地区、闽江口和湄州湾地区的开放开发,逐步形成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形成“南北拓展,中部开花,连片开发,山海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是对大念“山海经”发展战略的拓展和深化,而且突出福建对台这一最大优势,把发展战略与促进祖国统一有机结合起来,并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积极肯定和支持。
      
      三、21世纪初阶段
      
      这个阶段是完善定位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祖国统一大业的部分实现和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纵深发展,福建在执政实践方面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深刻影响下,中央对台政策愈加灵活,这为闽台政治经贸关系发展提供巨大空间;二是拥有雄厚资源和广袤腹地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快速崛起,使处于两个经济区中间的福建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在此情况下,如何重新定位福建的发展成为迫切需要。
      2001年底举行的省第七次党代会上,省委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即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山海协作、对内联接、对外开放。目的是通过不断构建三条通道,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创业环境,调整发展布局,扩大经济腹地,吸引和活跃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使福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尽快迈上新台阶。在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的部署中,提出全省9个设区市的发展要按3个层面同时推进: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市发展相对较快,要向更高水平迈进,尤其要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龙头作用和福州省会城市的带动功能;莆田、宁德两市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开放,壮大经济实力,努力与福厦泉漳连在一块,形成沿海连片繁荣;南平、三明、龙岩三市要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对接沿海,辐射边界,拓展全省腹地。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后,福建省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重新审视福建发展定位问题。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时任福建省委代书记、省长的卢展工于2004年初召开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本着“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基本构想,把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的一大片区域纳入视野,着力于“延伸两翼,对接两洲”,着力于“整合优势,深化内涵”,着力于“互动联动,统筹协调”,科学地把握了当前的发展大势和福建的发展方位与路径,体现了与以往福建执政方略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一战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会随着人们特别是福建省人民对福建省自身发展情况认识的加深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007年,福建省政府为了贯彻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落实福建省第八次党代会的部署,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认真总结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根据发展实践的新要求,制定《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纲要》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概念、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部署和目标任务、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支撑体系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保障措施,为全面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提供了保证。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辐射集聚、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福建发展战略目标的探索实践进一步成熟,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发展路径已然成形。
      
      责任编辑:卢林仁

    推荐访问:经济区 演进 海峡西岸 战略 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