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校园惨案与治安事件预防分析

    时间:2021-05-06 16:02: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大量积聚引发了多起治安事件——校园血案,为避免类似惨案的继续发生,在加强校园安保的同时,必须关注社会底层的利益诉求,开展积极平等的协商对话,进行心理疏导,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以预防治安事件。关键词:治安事件;协商对话;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297-02
      
      自今年3月23日的“南平惨案”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在小学和幼儿园至少发生6起惨案。如此高密度的校园惨案接二连三的发生绝非偶然,这是社会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本文旨在对校园惨案事件本身及其相关联的因素进行分析,揭示此类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从而为预防和处置此类案件提供依据和参考。
      1 治安事件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1.1 治安事件的概念
      纵观两个月内发生的这六起校园惨案我们不难发现,校园凶杀案的作案主体多为青壮年男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或被单位辞退、处于无业状态,或收入状况不好,对自身生活环境不满意,加上社会对他们帮助和鼓励太少,直接导致了他们冷漠的人生态度和扭曲的价值观,表现出来便是对社会的严重不满和对他人的嫉妒,而这种不满情绪又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疏导和排除,久而久之他们在重压之下采取暴力手段来报复社会,以引起社会对自己的关注。所以,笔者认为,治安事件是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爆发的产物,它是某个群体和个人为了表达对社会或他人的不满,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在特定的情况下采取暴力袭击、公开对抗等方式,以加剧事态、扩大影响、引起关注的严重危害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犯罪案件。
      1.2 治安事件的形成过程
      从犯罪学的角度讲,如大多数犯罪一样,校园凶杀案这类的治安事件大致都经历了“环境影响—主体需要—行为动机—实施行为—产生结果—实现满足”这样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任何人都摆脱不了客观环境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主体在与客观环境的互动中逐渐产生某种需要,在需要的刺激下产生了采取行动以满足其需要的意愿,这就是动机,动机作为具有目的性的内驱动力驱使行为主体采取行动将行为付诸实施,从而导致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实现自己的预期的目的和需要的满足。分析这六起案件,我们可以看出,作案主体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经济拮据,生活条件差,在社会上感受到的是人情的冷漠与无情,如此的客观环境使他们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和变态的人生态度,这个时候他们需要的是人们的关注,是不满情绪的发泄,在这种需要的刺激下,产生了通过伤害幼儿和小学生来发泄不满、报复社会、博取关注的动机,在动机这一内在动力的驱使下,他们残忍地杀害小学生,制造此类的治安事件。
      2 校园惨案多发的原因分析
      2.1 利益相对受损、人情冷漠导致心灵扭曲
      分析这六起校园惨案的行为人,他们年龄在30到50岁之间,平均年龄40岁左右,中年男人负担沉重,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压力、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相对较大,然而他们在社会上面对的却是就业困难、经济危机、家庭矛盾、感情失意等一系列挫折,特别是当前突出的贫富差距问题,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削感,加上他们自身能力有限,看见别人生活条件优越而自己连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无法保证,处处碰壁,生活无望,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只顾自己的利益,使这些人感受不到来自社会的帮助和温暖,愤恨、厌恶、敌视的情绪随之产生,而势单力薄的他们又无法与权贵抗衡,在变态和扭曲的心理的控制下,他们只能将魔抓伸向无辜的孩子,一方面他们是为了报复社会,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希望引起社会对他的关注。
      2.2 利益表达不畅,心理疏导不通
      在利益急剧分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一部分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既没有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又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只能引起这部分人的心理失衡,甚至变态。当然,即使利益表达渠道畅通也不是所有的利益诉求能够满足,对于那些合理的诉求,在制度内可以解决的,利益表达是有明显必要的,但是对于那些因为制度不合理而不能满足的正当利益诉求和利益诉求本身就不正当、不合理的,则不可能满足,而这恰恰也是导致行为人心理失态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需要及时的心理抚慰和疏导,但是现实社会中除了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咨询外,是缺少这样的心理疏导系统的。 
      2.3 媒体渲染导致连锁效应
      校园血案频发,在纷纷谴责凶手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产生这样的质疑:惊人相似的校园惨案接二连三的不断发生,是否与媒体的大肆报道有关?新闻媒体在社会舆论中起到引领和导向的作用,对公众的意识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从犯罪学的角度讲,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提出犯罪发生原因的理论——模仿论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问题,他认为“一个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是受后天社会风气、风俗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并不是先天决定的” ,通俗的讲就是人以一定的行为为参照,通过模仿、学习来实施同一或类似动作的行为。校园惨案发生以后,媒体的大肆报道虽然保证了公众的知情权,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使某些对社会有抵触情绪的人受到启发,帮助他们找到了报复社会的途径,将更多的孩子置于危险之中。
      3 校园惨案的预防
      温家宝总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除了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化解纠纷,加强基层的调解作用,这些工作我们都在努力去做。在这里,笔者就简单地谈一下除加强安保与防范以为的其他预防措施。
      3.1 矛盾排查与重点控制
      当前急剧增多的治安事件,有着复杂的、深刻的社会背景,而这种背景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性改变,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治安事件,避免校园惨案的再次发生,必须在排查、化解矛盾上下功夫,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激化,酿成悲剧。引发治安事件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矛盾排查工作不能单靠公安一家,而是需要政府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单位的共同努力,在矛盾排查过程中要建立综合协调机构,对收集到的情报信息进行科学的整理、分析、论证,准确地将信息报告给决策部门,以便决策者能迅速准确采取相关措施避免悲剧的发生。对于在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重点人口,要进行重点控制,明确责任人对该重点人口进行疏导和教育,必要时可以适当采取措施。
      3.2 协商对话和利益表达
      在当今利益多元的现状下,以搪塞、敷衍的态度对待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忌,必须建立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以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合理的利益表达渠道不在多少,而在是否畅通,因此应尽量减少信息传达的层级距离,消除信息传达的障碍,让表达主体享有足够的利益表达空间。完善信访制度和协商对话制度,让百姓和政府官员能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一方面方便政府及时掌握群众心声,另一方面也保障群众表达的权利,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3 心理疏导和社会宣泄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群众往良性方向发展。舆论对社会心理和公众情绪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既可以进行正面报道,缓解社会矛盾,也能够火上浇油,加剧社会矛盾。因此新闻媒体要从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要建立健全心理疏导系统,及时发现和化解群众内心的激愤,引导群众心理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对待尚未“爆发”的社会不满情绪要积极地寻根问源,并帮助寻找解决办法,以化解不满情绪。再次,要健全社会宣泄机制,所谓社会宣泄机制,绝不是任由民众简单地发泄了事,必然强调民众情绪的合理疏解释放,社会宣泄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干群之间积极平等的对话。
      4 结语
      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社会矛盾多发的特殊历史时期,校园惨案接二连三的发生是矛盾爆发的体现,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惨案的问题,必须关注底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倾听来自底层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及时有效的化解社会矛盾。每一个具有良知的公民都不想看到校园惨案的继续发生,我们在加强安全防范的同时,必须关注造成校园惨案的深层次原因。
      参考文献
      [1]胡冠武.紧急治安事件与对策[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2,(1).
      [2]冯锁柱.治安事件预防、预警与处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1).
      [3]周定平.社会安全事件应对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1).

    推荐访问:惨案 治安 预防 事件 校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