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人本视域下建设人民满意法治政府的理论思考

    时间:2021-04-28 08:01: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完善的关键路径,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更是我国政府的价值取向与追求,然而,当前法治政府进程出现的许多人本困境和问题不得不令我们审视其中的法治建设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不适。本文从当前法治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人文遮蔽着手,分析这一现象后面的原因,多角度挖掘制约我国人本法治政府建设的本源,并力求构建人民满意法治政府的途径,以期在人本视角下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抛砖引玉。
      【关键词】
      以人为本;法治政府;思考
      2009年备受媒体关注的“孙中界”事件,不仅让人质疑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和程序性,更引发了全社会对于人性与制度的考量。在当前社会,法治政府建设是一项开拓性的实践,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就一直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尤其是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新目标和要求。然而法治政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行动,而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目前人本法治政府的建设任务不仅艰巨而且还非常紧迫。本文并不是单纯的研究人本与法治的辩证关系、法治政府的构建途径,更重要的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从人本的视角对法治政府进行研究,将人本理念贯彻到法治政府建设之中。
      一、缘起:人本视域下建设人民满意法治政府的提出
      以人为本与政府联姻,以民为本就随之产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民为本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民贵君轻”是古代先贤的企盼,“人权政府”是西方近代哲人的理想,而在当代,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权为民用”是依法行政、保障人权的集中体现,它既是政府吸收中外传统文化精华的积极成果,也是当代政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实和未来所确定的行为指南,更是我国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伟大实践。
      近几年来,政府不仅确立了权为民用的理念,而且将这一理念用于实践。2003年3月发生的孙志刚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对收容遣送制度的大讨论和深刻反思,并促成了该制度的废止;同年10月,时任总理温家宝为重庆一农民追回工程拖欠款……这一系列事件呈现出从上至下、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以人为本、为民维权的行动,形成了一股“维权”的热潮,“人性化”、“亲民”、“为民”等词语的流行更是体现了对人的重视,对普通人的关怀。
      二、困境: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人本精神的遮蔽
      受传统阶级文化和法律工具的影响,很多人把法治等同于依法治理,而依法治理则又等同于依据法律来管理社会、治理百姓、打击敌对分子,于是,野蛮执法、违法执法、以权压法等现象就开始泛滥,法治的“人本精神”迷失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法价值导向呈现偏差
      任何一个国家的立法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伦理价值和立国的指导思想,这些观念在宏观上决定着基本法的价值取向,在具体方面则深刻地影响着基本法具体规范的设计。而立法是影响法治人本化的关键步骤。目前在我们立法上存在着一些轻视人的主体权利的法规和规章,如因“孙志刚事件”而废止的原《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只将人作为法律管理的对象和客体,而抛弃了人的尊严和价值,法律就成为了一种工具;某些曾规定“撞了白撞”的地方交通法规,不禁让人怀疑其出发点是秩序而不是尊重人的生命;“躲猫猫”事件则更使社会公众再一次质疑本身就存在争议的劳动教养制度。
      (二)政府服务能力与水平有所欠缺
      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中,政府的主角地位无庸质疑,因此,从政府自身去探索影响建设人本法治政府面临的问题,具有最直接也最现实的意义。人本法治政府本质上就是制约政府权力、保障公民的权利。保障公民权利理所当然应该是从满足公民基本需要出发。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上的需要属于生理上的需要之后最基本的需求层次,在文明社会状态下,人们把生命和财产的保全权利和责任交给了政府。然而当前,很多披露出来的舌尖上的安全、出行上的安全等问题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造成了不好影响。除生产商、运行商存在的问题,执法部门打击乏力、执法不严、驾驭市场能力不足等也都是重要原因。
      (三)行政执法非人性化偏向
      虽然行政执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仍旧存在着大量非人性化的偏向:(1)强制性手段的滥用。近年来,行政执法中的不文明、滥施暴力的现象在各地均有所闻。孙志刚事件即为典型。在一个现代法制社会中,一味强调行政权的命令职能,忽视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既不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也与以人为本的精神相悖,更将加速政府与社会与公众的对立。(2)经济利益的谋取。个别执法人员把执法和管理活动作为谋取小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工具。少数执法人员出于个人的私利,在执法过程中,对没有利益、“难缠”的事情能推则推,该管理的不管理,该作为的不作为。而对于有利益驱动的领域,执法中却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孙中界事件即为典型。
      (四)公民人本精神的缺乏
      公民人本意识的觉醒和公民对多元生活的追求,是人本法治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政治基础。然而现实社会中的公民冷漠不仅阻碍着人本法治社会的进程并且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所折射出的是现代社会公民人本意识的极度匮乏。集体冷漠的可怕在某种意义上不亚于暴行本身,对他人生命权、财产权的漠视与人本精神的合作与互助南辕北辙。此外,公民人本意识的缺乏更体现在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冷漠。人本精神在法治层面最直接的体现是对于公民权利的保护,但是如果公民对于自身权利不诉求、不维护,那么其权利的实现肯定会大打折扣,因为,法律不会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
      三、反思: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人本精神缺失的原因透析
      当“依法治理”实际变成了“依法治民”和“依法治社会”,社会成员也就成为了治理的对象,而不是作为被保护的主体存在。这一切,不仅给行政相对人带来了不必要的侵害,也严重地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在“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下,当前的人本法治仍然面临着重大危机,那么,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因素?

    推荐访问:视域 法治 人本 人民满意 思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