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越开越大的开放大门

    时间:2021-04-14 12:02: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渐进式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取得成功的原因。未来,中国应努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制的变革,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关键词】对外开放 实践探索 历史进程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指出,“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事实证明,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

    中国对外开放实践的回顾


      回顾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78—1991年是对外开放的启动阶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正式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帷幕。经过全党上下的研讨,1982年对外开放政策被写入新修订的宪法中。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确定为基本国策,中国开始探索对外开放的实践道路。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城市为开放城市;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中国以经济特区为载体,建立与完善相关制度、法律,打造吸引外国资本的投资环境,形成了良好的窗口示范效应,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1992—2001年是對外开放的深化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篇章。我国以浦东开发为着力点,加大外资吸收利用规模,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业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
      2002—2012年是由局部开放转向全面开放的阶段。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国积极履行入世承诺,与世贸组织规则对接,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在关税减让、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完善国内贸易法律体系等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增强了我国对全球投资的吸引力,深化了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中国成为第二大外资引进国。
      2013年至今是对外开放的制度自主创新阶段。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从投资、金融、政府管理等多层次、多维度寻求制度创新,将自由贸易区建设打造成为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综合性制度创新平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建立“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时,正式将“一带一路”建设列入《决定》,指出要“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覆盖全球60%的人口和30%的经济总量,能够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能够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效和经验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是对外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对外开放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行。在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中央从大局出发,引导对外开放的发展方向,通过试点窗口和顶层设计,一步步完善对外开放制度和相关法律政策,为对外开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障。
      对外开放坚持全体人民共享对外开放发展成果。对外开放使得中国企业直面来自于全球范围的风险和竞争。相对来说,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资金更加雄厚、技术更加先进,同国外企业接触更早,是中国经济体系中重要的“压舱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实力雄厚的公有制经济无疑能够较好地化解风险。对外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红利,通过公有制经济回流到国内的各个领域,使得人民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比如,中国高速公路、高铁里程的飞速增长,使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旅游、消费、交通的兴旺发展。
      第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邓小平同志曾表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利,决不做外国的附庸,决不吞下外国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当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的,其充分考虑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积极主动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坚持渐进式对外开放。1980年首设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5年规划沿海经济开发区,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这一过程表明了我国实行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的渐进式对外开放布局。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经历了从部分产业开放到绝大多数产业开放的历程,从以外向型产业为主到外向型和内向型产业并重的双向展开过程。
      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策略显示了党中央先试点后推开、循序渐进的决策模式。渐进式的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经验,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个绝佳注释。渐进开放国内市场,为国内企业预留了成长和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减少对外开放对产业结构和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冲击。多种所有制经济在竞争的环境下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准不断提高,充分释放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制度红利,推动了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

    推荐访问:越大 大门 开放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