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区域金融调控政策国内外经验与启示

    时间:2021-04-12 20:03: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金融调控手段是我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结合自身区域发展特点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而为我国区域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意见。
      【关键词】区域金融 调控政策 国内外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金融调控手段是我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将增长稳定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宏观调控的指导原则之一。但在我国金融调控的实践中,长期以来都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政府所制定的金融调控政策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并不契合。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异质性有关,我国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明显存在着区域不平衡的特性,而我国金融调控政策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特性,因而其制定的金融政策并不符合当地的金融发展情况,也很难发挥起调控当地经济的作用。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是长期存在的,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之上,各个区域间的金融资源分配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在金融机构的数量、资产总量、金融业从业人员、资本形成能力、融资能力、金融创新能力以及外资利用能力等方面都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这种区域间的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以及金融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在地区金融发展存在异质的情况下,如果在金融政策的调控上仅仅是注重货币供应量在时间上的配置,则很容易造成金融资源配置的浪费,甚至会不利于当地的金融发展,产生金融调控政策的区域效应,继续拉大地区间的金融发展差距。因此在进行金融政策的制定时,必须注意区域金融发展的异质性。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在结合自身区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经验,从而为区域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意见。
      区域金融调控政策的国外经验
      从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普遍经历了从区域发展不均衡到逐步均衡的一个发展调整过程。在这一调整过程中,市场的调节作用并不能起到主动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其区域发展差距的缩小主要是依靠政府的差别化金融调控政策。以政府区域性调控政策来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的做法,主要是发生在国家的早期发展阶段。例如,美国在20世纪20、30年代处于严重的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时期,当时美国政府认为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而并没有积极采取政府调控措施,但到了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这促使美国在30年代后开始对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进行干预,并且出台了一系列能够促进南部和北部地区均衡发展的措施,这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南北部经济差距较大的问题。
      许多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都有类似从不均衡到政府干预,再到逐步均衡的一个发展历程,而从各国采取的调整措施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定专项法律法规,明确调控政策的目标。从世界各国调控区域均衡发展的经验来看,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便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而这其中较为成功的便是美国出台的“双线银行制度”。这一制度允许商业银行通过申请成为国民银行或州立银行,这就激励了大量的商业银行成为州立银行,为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为了使州立银行的资金更好地服务于本地的经济发展,美国又出台了《社区再投资法》,该法案明确规定了州立银行不能随意跨州经营,而应该首先将资金用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州立银行还应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地区内贫困居民和黑人的经济活动。美国的这些法律法规使得州立银行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日本同样制定了促进日本地区均衡发展的法律法规。日本早期的东北地区相较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为了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日本制定了《东北地区开发促进法》、《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法》和《东北开发株式会社法》,这三部法律法规被称为是“东北开发三法”。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中,日本明确了其法律要调控的目标,例如在《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法》中,明确说明这部法规就是为了促进北海道以及东北地区的发展,鼓励一般的金融机构融资和民间投资活动,使之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此外,该法案还制定了为北海道以及东北地区产业开发提供债务和贷款的规定。
      从美日两国制度的这些法规及其作用效果来看,它们都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二,成立专业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专项服务。20世纪30年代,美国制定出台了《联邦信贷纲要》,由此成立了农业信贷机构、进出口银行、住宅建设信贷机构等多样化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美国通过成立这些机构来加强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国家通过这些机构直接地参与了地区的存贷款业务,并为不同类型的资金需求提供相应的专项服务,这对促进农业发展以及落后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联邦信贷纲要》的落实下,美国建立了多角度、全方位、网格式覆盖和渗透式的金融机构,充分满足了区域性市场的需求,为市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日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设立是以北海道开发公库的建立为开端的,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东北地区以及北海道等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除此之外,日本还有较多的类似日本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司这类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为边远地区和落后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这类公司还代办一些其他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该地区的金融业务,这类金融公司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且覆盖面较广,能够及时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印度政府为了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落后地区发展委员,该委员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鉴定和审查落后地区,并检查政府现行的各项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是否得到了落实,并就落实情况来进一步提出建议。

    推荐访问:调控 启示 国内外 区域 经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