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空山无人 水流花开 空山无人 水流花开

    时间:2020-08-08 07:48: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山水画 山川自然 意韵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山水画创作中特殊的心与物的结合。山水画意韵的形成,是画家集山川景象之精粹,融个人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的艺术提炼、加工,最终达到景中有我,情景交融。画中的一笔一画,既是客观形象的表现,又是个人感情的抒发。
      山水画以山川自然为表现题材。在山水画产生之前,古人对山川自然的认识已和情感联系在一起,山水画从描摩自然风景到山水画艺术,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演进、升华。在远古时代,人们在对自然的崇拜过程中,往往渗透着人的感情。山川、自然,始终是友好的、可信和令人亲近的,更是艺术家汲取灵感的源泉。在古人眼中,那些出现在视野中的大自然以及相伴相随的事物,最能体现人们对和谐、快乐和宁静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山川自然的审美,早在春秋时代即已出现,古人把自然景观的某种形态与人的内在品质联系起来。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对山川自然的认识,逐渐从单一的原始崇拜,发展为具有审美因素的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把天地、自然归之为“大美”,认为“大美无言”。崇尚自然之美,追求顺乎自然的质朴。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文字记载,自魏晋时期,即有山水画出现,并有专门的山水画论,但那时的山水画,更多的是作为人物画的附庸存在,尚未取得独立地位。山水画作为一门艺术,形成于隋唐,多为对自然景观的描摩,即“随类赋形”。至宋元时期,山水画向自然深厚拓入,内容丰富,姿态横生,开始讲求画中意韵,借彼山川,写我块垒,以山水自遣、自娱,自达广袤,自致永恒。所以,从古至今,画家在创作山水画时,首先是对所表达的山川自然物象进行严格的选择,取最典型、最美好的部分入画,即如石涛所言,“搜尽奇峰打草稿”。同时,又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与宇宙自然息息相通,它源于自然,最终又回归自然。画家以自然山川为题材创作时,更追寻情景交融,画中有我的境界和意韵。从而在画作中折射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融入画家的精神寄托与理想追求。即画家在创作时,是用一个主观的、审美的“道”去理解和表现自然。山水画已经是“人化的自然”。它所描绘的“世界”,既关联宇宙自然,又与内心感悟有关。正所谓“山由我出,我由山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清 石涛)“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画家寄情于景,展示了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将客观现实中最本质的美,经过主观思想感情的陶铸和艺术加工,才能创作出情景交融的山水画。宋郭熙主张山水画要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他强调山水画“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作画重要的是意境高远,当你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获得了一定的意境,有了一个中心思想内容,可以把你经年累月所见所知以及所想全部重新唤起,只要是与这中心内容有关的,情调一致的,都可组织在一幅画里。因此中国画常常可以反映出极其广阔的内容――千岩万壑,层峦叠嶂,万里江山,同时出现在一幅画面里。
      绘画不是刻镂形似的工具,而是表达性灵的媒介,因此必须意在笔先,画尽而意在。中国画家认为,画非“画”出,而是“写”出,画乃心画,是心灵的外在表现形式。故中国山水画追求在感性世界里搜妙创真,从而创造出“气韵生动”意境。石涛作《巢湖图》,并题诗,“百人巢湖百人愁,游人至此不轻游;天边山色排青影,一派涛声卷白头。”画面中巢湖的波光云影、乔松衰柳、农舍田野,呈现一片晚秋凄凉的景色。停舟泊岸,逆旅愁肠,画家触景伤情,寄托着他的身世飘零之感。同时,画面笔墨色彩的苍老、暗淡,更为画面增添了凄怆的冷意,这情景双关的境界,揭示了画家内心与自然的精神沟通。董源的《龙袖娇民图》山体起伏舒缓,安排稳当、从容。无突兀险峻之笔,也无华丽娇柔之墨,温润圆浑。巨然的《万壑松风图》,高远构图,以淡墨层层相加,平淡中有变化和率意,山水融洽,树法曲而不折,较董源的《潇湘图》更加浓郁。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用笔灵动,山石错落得当,土坡圆而碎石方。王原祁说:“作画以理气趣兼到为重,非是三者不入精妙神逸之品,故必于平中求奇,绵里有针,虚实相生。”王原祁提倡“理气趣”兼到,审其次第,“理”为先。“理”是事理和物理,在儒家指义理,是自在的实体。“气”是可以感的气为类比,其基本性质是充盈和周流,是形而下的实体。“趣”是审美层面的因素,即审美上的感染力。
      中国画作品的一个显性特征,承载着文化与个体的两种信息,“君子上达,小人下达”的人格理想,王蒙山水《青卞隐居图》琐细处有淋漓,苍莽中有妩媚。吴历性情淡泊,画格高旷,笔法厚重沉郁,外圆内方,如美玉之秀润而坚。意韵,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美学追求,其核心是表现内在的生命感,不重形似,而是以画面的虚实动静,俯仰塞空的协调,用心灵之眼俯仰悠游,在墨韵翻飞,烟云流荡中感受生命的韵律。画家王�为清宫廷画家,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他的《柳岸江舟图》画面山水连绵起伏,杨柳垂丝参差披拂,江水浩渺,渔船往来其中,一派温润、轻快之气。他在画中题诗:“西湖三面环山,中涵绿水,松排青嶂,草满堤岸。泛舟湖中,回环瞻视,水光山色,竞秀争奇。”这即是王�的“心中之景”。人是宇宙的一分子,人的生命受制于宇宙自然,作为表现自然的山水画艺术,自从它诞生,便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感关系。宋代郭熙说:“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寒,人寂寂。”清载熙又云:“春山如美人,夏山如猛将,秋山如高士,冬山如老衲。”这里论述了季节变化以及人们观赏位置的变化,引起景物的变化无穷,景物的变化因欣赏者的感受不同而意象万千。画家将心灵融入自然,而大自然的魂灵变为画家笔端的世界,它既是宇宙自然的世界,又是画家心灵的世界。
      绘画毕竟不是诗,它的表达语言是造型和笔墨,这是和诗不同的地方,比如诗人可以用文字抒发内心的感受,难免许多沉重与苦涩,画家则通过绘画使内心的情感得到抒发。早在南北朝时,宗炳即提倡“澄怀观道”,以绘画达到“畅神”的目的。故画家游踪所至,呼吸山川灵气,心印自然诸象,确乎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要求画面情景交融,既充满诗意的自然美,又展现笔墨的艺术语言美。在绘画艺术中,意韵就是心韵,作者以“心”入文,画家以“心”入画,将自己的精神、情感投入到画中,将自己对山川景物的理解、热爱也融入画中,把审美理想和山川自然相融合,无论是高耸的峰峦,奔腾的江海,宁静的湖泊,幽静的山村,都可以营造人与自然相融相通,冥合为一的理想境界。明山水大家董其昌画旨言:“画家以神品为宗极,又有逸品加于神品之上者,曰:‘失于自然,而后神也。’”即是说一幅好的画作,应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形,是自然;神,则是内心。如果说气韵生动,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那么神韵兼到则不食人间烟火。如董源的画作,清润灵秀,讲究笔墨韵致,被称为“六法中气韵生动,神逸兼到,体裁浑厚,波澜老成”,为“神品”兼“逸品”的佳作。清人秦祖咏《桐阴论画》中,列董其昌为神品第一人,称其画“落笔便有潇洒出尘之概,风神超逸,骨格秀灵,纯乎韵胜。”
      再如宋时二米的画作,莽莽一片,亘望无限,迷离恍惚,云雾盘恒,岚气卷舒,山光水色漫衍飘渺,若即若离,若有若无,弥漫着一种梦幻般的境界。远到极致后景色空茫,愈远愈淡,愈远愈无,直至画面中最遥远、最渊深的所在。这种迷离恍惚、幽远而广袤的意境,即是画者内心的追求。米友仁的《云山图》即如同一个梦中世界,全画以淡淡的水墨染出,轻云出没有无间,雾气缥渺,树木惟留下恍惚的影,山只存有若隐若现的的轮廓。整个画面如同一晌梦幻,画出了作者对世界如梦如幻的想法。宋时郭熙的山水画《烟江叠峰图》,画面虽层云叠峰,然不过是几抹远山,几株小树,矮矮临风;江上渔舟泛泛如鸥,远岫飘渺,淡痕隐隐。画面以莽莽苍苍的的烟江为主体,只于左侧有几抹山影,山腰为重重的雾霭笼罩,山影与广阔的烟江融成一体,展示了幽远又朦胧的境界。苏东坡因喜此画,曾为画题:“我今心似一潭月,君之身如万斛舟。”
      中国画家一向偏爱幽远、孤寒的境地,这与画家的人品修养密切相关,所谓画品即人品,意境即是人的性情写照。画家常以幽远表达高旷的怀抱,以孤寒表现他们与尘世的距离和内心的骄傲。他们在山水画中表现出的幽远与静寒,决不是追求空虚,而是要在梦幻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动,在静寒中表现生趣。恽南田即说:在“荒荒寂寂”中,感受到一片生机。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独立,一片孤寂。然而孤云舒卷,轻烟飘渺,使青山浮荡,孤亭影零乱,这不正是一个无比喧嚣的世界吗!而中国的文人、画家却常常在喧嚣的世界中,通过画作寻找生命的本真,他们沉浸于孤独,吟味孤独,有意追求一份孤寒的境界。倪辅题吴镇《秋江独钓图》云:“空山灌木参天长,野水溪桥一径开,独把钓竿箕踞坐,白云飞去复飞来。”在寒天迥地中,画家的心灵如高天之云随意卷舒。
      “意韵”是一种内在美,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表现,是真诚心灵的主观抒发,是物质外象的精神外延,是“神思漫游”。中国山水画在形态和意韵上,都更多地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情绪和情趣。如习见的平沙落雁,溪山清远,雪霁寒江,空谷幽兰,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没有喧嚣,没有狂放,没有大自然激烈的冲荡形式,只有幽远、空灵、宁静、荒寒和朦胧,这种主观情感的流露,对画家来讲,是一种务虚无我的清幽静远,对审美者来讲,则是一种理想之境。
      (作者单位:合肥晚报社)
      责任编辑:姚少宝 周蕾

    推荐访问:花开 水流 空山无人 水流花开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思想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