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论洪治纲的先锋文学批评|文学批评

    时间:2020-03-23 07:43: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洪治纲以2005年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论文《先锋文学概念的源起与文化的流变》为始,发表先锋文学批评文章二十余篇,并在《小说评论》的文坛纵横版面上开辟了专栏“洪治纲专栏―先锋文学聚焦”,专门探讨其对先锋文学各种命题的理解。洪治纲的文学批评建立在大量且翔实的理论根基与文本素材的基础上,所以,很多批评观点都有一定深度与见解,对当代先锋文学批评有很大影响。本文着重梳理其先锋文学的理论,探讨其先锋文学理论的成就。
      �关键词:洪治纲;先锋文学;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2-0000-02
      �� 我国目前流行的,包括文学史教科书中所涉及的先锋文学概念大概是指以八十年代中期涌现的一批,以马原、格非、余华等作家为代表的叙事文本,例如马原的《虚构》《冈底斯的诱惑》、余华的《现实一种》、《许三观卖血记》,格非的《青黄》等,其作品让当时的文坛耳目一新,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对先锋文学的评论如雨后春笋般铺陈开来。但是,纵观各种评论文章,大多数停留在对具体文本的创作评论上。2005年十月,《守望先锋――兼论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发展》一书出版,是洪治纲对先锋文学批评的综合整理与探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研究先锋文学现象的一部“理论指南”。因其主要观点都集结在《守望先锋》一书中,所以,本文的论述也以此书为主要参考文本。本文将逐层介绍洪治纲的先锋理论。
      先锋派到先锋文学
      �绪论部分主要论述的是先锋派到先锋文学的演变中,其概念的源起,先锋派的诞生以及先锋文学的诸种特质。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几点:
      �一、 洪治纲打破了文学史课本中对先锋文学这一概念静止的论述,而把它阐释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某个时间段内出现的代表某一流派的代名词,而是放在历史长河的话语情境中,转化成了具有时间绵延特质的文学现象。是现代化的文本叙述形式,是有自由意识的灵魂在艺术自律规范的框架下寻找自己的生命的模式与厚度的探索过程。这里强调的是“探索”二字,若一种探索诉求演变成为普遍流行的诉求模式,那么,其先锋性已经在消解了。所以,洪治纲的论述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援引了无论是从19世纪下半叶的象征主义诗歌、印象派绘画,还是20世纪早期的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结构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都曾被先后被称为先锋派的事例,和国内学者王宁在《传统与先锋:现代与后现代》一文中的观点,王宁认为先锋是“被普遍用来描述在现代主义文化潮流中成功的作家和艺术家的运动的美学隐喻,他们试图建立自己的形式规则并以此反对权威的学术及普遍的趣味,比如早期的印象主义画家莫奈就被称之为先锋……到了本世纪60年代以后,像波普艺术、品钦、巴塞尔姆、里德这样不同的流派和作家都曾经被戴过的帽子。”�①洪治纲由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即先锋不是一个固定的文艺流派的称谓,而是一个不断流动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对国内学界解读先锋文学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
      �二、 洪治纲试图梳理先锋文学的特质。他从国内外先锋文学作家的文本中总结出了先锋文学的基本特质:独创性、叛逆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五个特性,若单独提出来考量,那么,它对很多文学现象都契合,即使是传统的文学样式,也都或多或少有些其中的因素。那么,作为先锋文学的特质来讲,这五点之间应是相互连通、彼此相连、缺一不可的。独创性意味着文本要有前瞻性,若从任何一个角度出发都无法体现文本的前瞻性,那么,其文本的独创性无法凸显;独创性也与叛逆性相连,独创就意味着反叛,对既往的创作习惯与方式的一种反拨,它的直接体现就是叛逆性。而先锋文学的独创性、叛逆性、前瞻性也决定了先锋文学的区域性和动态性。若没有区域性,而是普世的准则,若没有动态性,而是静止的文学现象,那么,它充其量是“伪先锋”,而不会成为真正的先锋文学。由此可以看出,洪治纲的这几个基本特质,不能孤立静止地关照,要用相互关联的态度来看待。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洪治纲能在大量的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综合归纳出先锋文学的基本特质是对先锋文学研究的一个进步,对之后研究先锋文学的学者来说,会是一个指引。但是,是否这几个特质存在着概括划分不够明晰的问题,有待考证。独创本身也包含着叛逆与前瞻,而把叛逆性与前瞻性单独提出来的合理性似乎有待商榷。
      �历史境域与主题向度
      �先锋文学对传统文本的超越是建立在对传统文本的消化吸收基础之上的,不可能没有历史境域里的文学积淀,兀自而起一座瑰丽的空中楼阁。这也是先锋文学对历史境域中的某些特色的选择、发展和延伸。洪治纲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认为先锋文学是“在历史的选择中的选择”。在论述中他强调:“当一种长期沿袭的文学创作模式和审美观念发展到极为成熟时,它往往会成为作家进行新的艺术表达的障碍,使作家无法超越前人的经典而陷入某种艺术重复的尴尬境地,同时社会的演进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加深又促动作家要进行更为深入的艺术表达。在这种前提下,少数具有超前意识的作家就会对既定的文学传统作出反抗,寻找新的,能更好地切入这个时代精神本质和自我艺术思维的话语方式,于是就诞生了新的审美倾向的作品。”�②这种对历史的选择中的选择,充分说明了先锋文学的叛逆性和独创性。这种先锋意识存在于每次文学变革之中。古往今来,大凡对传统的文学样式提出质疑并提出明确的自己的主张之时,都可以说,它具有先锋意识。所以“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作为一种宣言口号诞生。当新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长期写实主义浪潮,人们的思想经历了被统一,文学样式单一,模块化严重的时期之后,文坛上发出了“我不相信”的呼喊。从此,超越传统文本的先锋意识的作品应运而生。洪治纲看到了先锋作家们的精神内核,看到了他们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对历史境域中的文学大师和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磨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变革创新的不懈努力。
      �那么,先锋文学作家的创新变革的意义何在呢?是不是只是单纯地消解传统文本,营造陌生的叙事效果来让读者眼前一亮?对这个问题,洪治纲的解答是:另一种启蒙。这是相对启蒙运动的理性和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而来的。启蒙都是为了开启民智,但是,启蒙运动是针对文化蒙昧的社会现实,强调理性的思想建构而发起的。先锋文学则“恰恰相反,它试图通过对非理性生存格局下的存在状态以及可能的探索,揭示出被理性长期遮蔽了人的某些本质,展示被理性秩序所统摄、所压制甚至所扭曲了的生命基质。”�③先锋文学作家所具有的这种另一种启蒙的愿望,从我们的阅读经验中所接触的大多数文本的终极内在旨归是一致的。大凡优秀的作家都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促使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唤起人们的对文本背后的隐秘情感的关注与体悟,从而起到改良的作用。先锋作家也不例外,他们共同践行着作家的天职。
      �艺术实践和文本动向
      �洪治纲在艺术实践中将先锋文学归纳为:强劲的想象、超验的极致、跨越修辞的隐喻以及轻逸的力量。在解读文本动向时,洪治纲提出了以下几个维度:时间:自由的迷津;人物:符号与代码;丰饶的碎片;隐蔽的张力;互文性的表达。洪治纲利用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熟稔,利用人们比较熟悉的批评手法和语言,深度解析先锋文学这种艺术实践。同时,也对文本进行了适度的解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先锋文学样式对文本叙事模式更深入新颖的探索,对传统的,写实的文学手法的撷取和在此基础上的整合创新。洪治纲用两章的篇幅来解读先锋文学的文本叙事,可见,其主要观点也是认为先锋文学更侧重于在文本叙述上的创新。对传统写作模式的挑战,对大众审美情趣和心理期待的颠覆,对叙述视角的独特新颖的开创是先锋文学走在前沿的重要武器。从传统的文学发展脉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凡一种新的文学潮流或写作范式的出现,多是对之前盛极一时的文学手法或者倾向的反拨,中国80年代的先锋文学以这种摧枯拉朽的姿势出现,更是对文革时期过分注重写实,思想高度集中的写作倾向的一种挑战,对过分强调文学功用主义的质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文学演进的正常规律。
      �中国先锋文学的发展
      �洪治纲将中国当代的先锋文学发展主潮大致归纳为四个阶段:“70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以人性的复归与激扬为核心目标的初始阶段,主要以反叛专制化的历史和讲话的审美观念,弘扬人性的尊严与自由为主体特征,具有明确的人性启蒙意味;80年代中期,以形式主义的全面革命为核心目标的激进阶段,主要通过文本形式的多重实验,在全面激活创作主体创作潜能的同时,探索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与之在中国文学领域中本土化的可能性;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以消解宏大救赎使命为重要旨归的自由叙事阶段,主要通过哲学化的理性思维,重返非理性的人性世界,对人的精神存在本质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表达;90年代中后期,以个人化的隐秘体验为核心目标的生命之舞阶段,主要借助极端的性别体验和激烈的躯体表达,反对后现代语境所带来的平面化精神镜像,以及物质现实所引发的生存之痛,但其创新的力度与深度都因主体精神的浮泛而不可避免地受到遏止。”�④从其具体的论述来看,洪治纲的观点是,先锋文学的演进也正是写实主义文学思潮与纯文学叙述的文学思潮的较量的过程。从最初对写实文学样式的叛逆尝试,如朦胧诗的崛起,到其后的先锋文学作家对文本叙述模式不断深入的探索,对文本形式的不断推陈出新,以至于消解了宏大叙事,注重对非理性人性世界的描摹,正是文学走向纯文学的一个重要体征。
      �结 语
      �《守望先锋》中有些值得探究之处。首先,语言方面,论述中的语言描摹有重复之感;论证中语义也多有相仿之处。可能这和论述中的很多要点相互间有共通之处有关。其次,其中的某些观点,无法被广泛的认同,书中洪治纲把凡是带有独创性、叛逆性、前瞻性、区域性和流动性的文学样式定义为先锋文学,并把它放在了一个很高的文学审美地位。但是,目前出现的以“下半身写作”为代表的一些文学现象,若也冠之以先锋精神来推崇似乎也并甚不妥当。在先锋文学的品评过程中,加进去一些思想价值取向的指标也许更加妥当。同时,洪治纲给先锋文学做了个极高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范畴。那么,依据这一标准,对目前文学潮流的划分方式似乎也要改写。对古代的文学中凡是出现了先锋精神特征的文本,都可以划分为有先锋性的文学。那么,这里的先锋概念会不会过于宽泛与灵动?
      �纵观全书,洪治纲在对先锋文学的批评上很有深度和广度,其对中外先锋文学作家作品的精当点评使作品更加丰富翔实,对当代文学批评也是一个极有利的促进。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的纵深研究专著出现于我们的文学批评界。对目前批评状况的良莠不齐、标准多元、价值观取向多元的现状进行补充,让文学批评更加丰富。
      �
      �参考文献:
      �[1] 洪治纲:《守望先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2] 胡沛萍:《探究本源,廓清迷雾――评洪治纲的》【J】.小说评论。
      �[3] 蒋原伦:《囿于自律和他律的中国先锋文学》,【J】.文艺研究,2006年第十二期。
      �
      �注解
      �① 王宁:《传统与先锋:现代与后现代》,《文艺争鸣》,1995年第1期。
      �② 洪治纲:《守望先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P23
      �③ 洪治纲:《守望先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P32
      �④ 洪治纲:《守望先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P192-193
      
      
      �(下接第141页)
      让他黄袍加身,这种处理很保险,不至于让导演成为暴力的狂热分子。
      �暴力虽然反面效果居多,但是把它作为单纯的工具来使用是否可以物尽其用?正是这种思考让张麻子在打败黄四郎之后顺着来路走了,他始终是个“来者”,带着暴力这把利剑,以暴制暴,之后孤单引退。“以暴制暴”,前一个暴,把暴力当成工具,后一个暴,则是反面的,需要破坏的东西,“暴力推翻国家机器”,暴力是工具,腐朽的国家机器才是反面的,这时暴力只有工具属性,不能单纯地冠以“不人道”等形容词。姜文导演在这部倾注才华与才气的片子里加入了属于个人对暴力的思考,即对暴力的否定之否定,做得有的放矢,有理有度,聪明地对普世价值观的拷问进行了规避,这一点,若非姜文,其它导演做不到这么得体。
      �②二元对立―对童真社会的向往
      �《让子弹飞》的世界尽管有算计有陷阱有死亡,但还不是个无药可救的世界,甚至可以说,那是个黑白二元对立的世界,黑白分明,即便有意把白的一方设置成不那么“白”的马匪,但并不增加那个世界的复杂性。只要白的战胜黑的,便可大快人心。张麻子打败黄四郎,我们看着高兴,就能完成情感的宣泄,“净化”我们的心灵。尽管有师爷,夫人,六子,花姐那么多的角色,并不打乱二元对立的阵营,黄四郎这一伙人压榨百姓,只需有个伸张正义又碰巧有些智谋的张麻子就可以把他消灭,这是一个多么童真的世界!仿佛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地主,很坏,来了个有智慧的长工,把这地主治得服服帖帖……
      �无论导演做了多少功夫装饰这个善恶对立的故事,都没有办法让这个做事有更多的解读性,它说到底,就是一个黑即黑,白即白,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故事,它并不具有“复调”结构。尽管如此,它还是一个好看的故事,我把它归结为导演的“赤子之心”。
      �艺术作品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具象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郑板桥先有心中之竹才有画中之竹。电影《让子弹飞》,是导演内心之气的自然呈现――鹅城的水再深,也有解决之道。鹅城没有电影华丽的外表渲染的那么不堪,它有主要矛盾,即黄四郎。扳倒黄四郎,鹅城就可有一阵子的太平,这是个相对简单的世界,你只需比坏人有智谋便可赢,与坏人合谋便可发财,即便是呆不下去了,大不了是个走,世事果真如此三分,倒真令人鼓舞。
      �鹅城的恶人光明正大做恶人;鹅城没有绝对的好人,张麻子这个好人没出现之前,大概没有好与坏的区分,大家也就心安理得地跟随黄四郎。张麻子的到来,是一种启蒙,让人发现恶。启蒙不易,故而张麻子不会一夕成功,但妙就妙在导演对启蒙做了寓言式的处理,将启蒙简化成“不许跪”“要有怒”“要有枪”三步,成功地将鹅城人唤醒。
      �鹅城是一个简单有序的小型社会,张麻子以启蒙者的“来者”身份叩响了它的大门,站在高明得多的立场上,用暴力的方式摧毁了旧有的存在,事后全身而退。这是《让子弹飞》的全部内容,导演以一种鬼斧神工的艺术创造力,以暴力美学的形式发掘了纯粹的审美感受,让观赏者大呼痛快过瘾,导演还不忘在一部本不该说教的暴力美学电影里对暴力进行了反思,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得益于导演自身气场的挥发,成为一部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并存的电影。导演以其自身的才华为观众奉献了一部现实主义的暴力小把戏,幸运的是,导演的见解在这部作品里隐蔽得很好,使之成为一部艺术品,而不是传声筒。
      �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致敏•考茨基
      �[2] 马克思,致斐•拉萨尔
      �[3] 郝建,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
      �[4] 曹丕,典论•论文

    推荐访问:文学批评 先锋 论洪治纲 论洪治纲的先锋文学批评 论文学批评的三大原则 论文学批评的当代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