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对传统“灌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

    时间:2019-05-18 03:28: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统一“灌输”模式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社会主义国家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灌输”模式的提出到后来发展“灌输”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来谈,分析其弊端和结果,结合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75-02
      
      “灌输”教育理念是马克思提出的,列宁将其发展完善的。马克思、列宁所倡导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是在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文化水平都有限的情况下提出的,用“灌输”的方式使无产阶级能够快速的拥有理论基础和理论武器。但是到后期,“灌输”模式在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起到理论提出时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一、“灌输”理论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它的出现顺应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实践斗争的需要。然而,要把思想武器转变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主义必须广泛传播到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中去,并为他们所掌握。因此,进行普遍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为了革命的迫切要求。
      在面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无产阶级不但遭受经济上的剥削与压榨,而且遭受精神上的折磨与压迫的事实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了思想理论教育对于工人运动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思想理论教育的方法。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1] 这里“思想的闪电”外在于“朴素的人民园地”,不会自觉自发的“彻底击中”。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就必须依靠外力才有可能从外向内“击中”。一直到1844年11月,恩格斯在评论一幅油画时,将这种观点上升为“灌输”理论。并加以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建成了共产主义思想传播的学校,他们登台作报告、讲课。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十分重视党刊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当时的情况下,为无产阶级注入了灵魂。
      二、苏联需要“灌输”模式的原因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俄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思想理论教育“灌输”的观点,并在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将其理论化和系统化,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灌输”原则。列宁认识到,在工人的阶级意识还没有完全觉醒,无产阶级的力量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时候,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从外向内“灌输”到工人的头脑中去。这既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迫切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必由之路。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灌输”的原则。他认为,工人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而不可能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因此,必须从“外部”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才能使无产阶级从“自发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这其实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三、苏联强制下的“灌输”模式
      “灌输”理论发展的过程中本身并没有错误,也并不排除思想理论教育方法的多样化,也并不是唯一的方法,但在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思想理论教育中,这种“灌输”模式却被僵化,并出现了很多问题。
      苏联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合乎共产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具备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公民。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马列主义思想就是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其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苏联政府服务的,所采取的主要教育方式是统一“灌输”式的封闭教育。“斯大林为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主义的宣传工作提到应有的理论高度,他亲自编写、审定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于1938年出版后,成为全国党员干部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党史和革命史教育的统一教材。此外,在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领域,苏联共产党也先后组织编写并出版了经过统一审核的具有权威性的正式教科书,作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高校学生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内容。”[2]在当时,苏联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强有力的专制的方式进行“灌输”讲授,学校作为整体的教育结构又强化了这种教育方式,学校讲授和人们的社会化进程、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发展是高度一致的。无论是政府官员的官方发言,还是大众传媒都强化了学生在学校里所受到的教育,学生被强制接受权威和阶层制度。“从1964年起,苏联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党团组织、校外教育机构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贯穿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联共党的政策精神,充分体现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方向性。其目的是让树立资产阶级必然失败,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和马列主义世界观,而对西方社会科学的进展几乎没有涉猎。”[3]
      四、强制“灌输”模式发展中的问题
      这种强制“灌输”模式违背了“灌输”理论的初衷,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我将其简单总结为以下两点:
      1.思想教育方式的单一化
      本来“灌输”理论下的思想教育并不排斥传播思想过程中的形式,它可以接受多种方式并存的状态,以达到更好的思想传播方式。但是在苏联斯大林过后,“灌输”模式成为了唯一的思想教育的传播方式,这种“灌输”模式也并非马克思、列宁等提出的模式,而是一种铺天盖地式的,不论你想不想接受但都必须接受的方式,比如无孔不入的媒体宣传,学校课堂里教师们机械的讲解已被政治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永远不会改变的马克思理论学习的考试制度。在这一点的发展上,中国一直保留着这种应试化和单一化的“灌输”模式。不论是在小学、中学、高中还是大学,思想政治课程都是必须过关的课。在我国的中考、高考、考研等考试制度中,政治这一门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其考试内容也并非是开放式理论分析,而是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很浓厚的考试题目。使得学生就算不喜欢,也必须去掌握和熟记,在这里并不需要你去理解和支持。这与苏联“灌输”模式下的制定统一的教科书以及学生必须学习也只能学习马克思理论以及维护苏联共产党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2.思想教育内容的刻板化
      从斯大林进行思想理论学习读本的整合后,思想教育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国家就没有出现大的改变。所有的思想理论学习的读本都表达一个意思,就是马克思主义好,而资本主义不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马克思理论理解的误区。斯大林将教育内容刻板化,而在现今的中国,我们的思想理论教育也并没有多大的好转。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出现了“泛政治化”的表现。有的学者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意识形态特征,因而,虽然表面上看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似乎很全面,但无论是政治教育内容本身,还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都表现出与政治意识形态极其“融合”的特征,其结果就是政治教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也是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都是政治教育,形成了事实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泛政治化”的特征,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虽以政治性作为其标准,但它更应该有适合其自身的表现形式。这种现状与苏联的规定权威式的教科书,并统一编辑教科书的内容没有显著的差别,也是“灌输”式教育的一种在教育内容上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赵康太.中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 唐克军.比较公民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 郎晓东.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的局限性及其消解[J].大家,2011(17)
      4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肖勇译)[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5 苏霍姆林斯基.公民的诞生(黄之瑞等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 秦树理.国外公民教育概览[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推荐访问:灌输 思想政治教育 反思 传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