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浅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浅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时间:2019-04-23 03:29: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我国古典小说史上最有典型意义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儒林外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它的讽刺艺术特征是多方面的。我们探究它,对于提高和掌握文学写作的讽刺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旨在对它的讽刺艺术特征做一些简单的探析。
      【关键词】讽刺;对比;夸张;细节描写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也是我国古典文学讽刺作品的巅峰之作。它继承了我国古代讽刺艺术的优良传统,加上作者的出色创新,将讽刺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能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这篇文章我试着对其讽刺艺术特征做简单的探析。
      1.运用对比手法增强讽刺效果
      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是《儒林外史》讽刺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往往让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不同的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造成强烈对照,从而产生喜剧效果。
      在范进中举一回里,就有许多出色的对比描写:如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描写就尤为鲜明,中举前称他是“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称他是“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对他的外貌描述也不同,中举前说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举后夸他“才学高,品貌好”;俩次的贺礼也不同,中举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离开范进家的动作神态也不同,中举前离开是“横批了衣裳,腆着肚子去了”,中举后离开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地去了”…… 通过对比,使胡屠户典型的小市民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字里行间对他趋炎附势、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自私庸俗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强烈的讽刺。
      2.运用夸张增强讽刺力度
      夸张是为了增强效果而采取的放大手法,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夸张是讽刺艺术所必需的。《儒林外史》中很多地方对人物富有的特征进行了夸张描写,将典型的细节和合理的夸张结合起来,来揭示人物的真实面目。
      比如小说中的严监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严监生十分富有,却无比吝啬,一家四口,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来吃,每当儿子要时,便只在熟食店里买四个铜钱的哄哄就是了;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不肯咽气,众人不解,其妻赵氏道出原因,原来是油灯里点着两茎灯草,他看见了不放心,恐费了油,所以一直用手指着,当妻子赵氏挑掉一茎后,众人再看他时,只见他点了一点头,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这个细节属于夸张,但它非常深刻地揭示了严监生爱财如命的本性,辛辣的讽刺了这个吝啬的财主,显示出了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
      书中类似这样的情节还有许多,如胡三公子买鸭子之前必定要先拔下耳挖子戳戳鸭子胸脯上的肉,看肥是不肥;再比如周进在多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去参观贡院,用头撞击号板嚎啕大哭等等,都因为运用了合理的夸张,使其原形毕露,取得了强烈的讽刺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运用精彩的细节描写增强讽刺魅力
      作者通过真切、传神的细节描写,揭示了不同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独特的行动,也反映出了各种社会矛盾。
      看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记得书中的王玉辉这个人物,他是个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对封建礼教的迷信使得他失去理智,在女儿不幸丧夫之后竟然鼓励女儿自杀殉夫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顽固不化的人物,在“烈女祠”公祭自己的女儿时,却“转觉心伤,辞了不肯来”,在家看见妻子悲恸,心下不忍,要到外面去游玩,但是“一路上看着山色水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到了苏州,“见船上一个少年穿白的妇人,他又想起了女儿,心里哽咽,那热泪滚出来”。这段细节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封建社会的道学先生,揭露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制度。
      类似的细节描写还有很多。例如范进,当他听到自己中举的消息后,居然欢喜的发疯了,接连说道,“噫!好了!我中了!”,直到他的老丈人胡屠户“一个嘴巴打将过去”,他才清醒。还有六十多岁的老童生周进,他在屡次应试不中的情况下,去参观贡院,竟然用头撞击号板嚎啕大哭。他的哭一如范进发疯的笑,都十分传神的表现出封建社会的学子文人们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
      鲁迅先生说:“这分明是事实,而且是很广泛的事实,但我们皆谓之讽刺。”
      从上所述,可见《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的讽刺艺术确实不同于其它,它不愧有“讽刺之书”的称誉。我想,这部作品在讽刺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远远不止我以上的简略论述,要想全面地了解,还需要我们去做更深入的探究才行。

    推荐访问:儒林外史 浅析 讽刺 艺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