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宜昌:离骚的忧伤,只有在这里才能诵出意境_离骚自己才能优秀

    时间:2019-03-29 03:26: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从宜昌下水,过了万州,重庆就近在咫尺了。很长时间以来,在宜昌人心中,重庆要比武汉亲近。坐上印象中的绿皮车,从宜昌出发到武汉要跑一天;窝在伸不开腿的大巴车里,也要在高速上憋足四个半小时。
      于是,穿过整个江汉平原,宜昌的种种美好总要远眺。宜昌很大,九县一市一林区,囊括了大半段荆楚文化;宜昌很小,两个大坝半段三峡便是宜昌人的全部家当。宜昌男人豪爽,一大碗泼辣的红油小面三口两口就当做是过早;宜昌女娃俊俏,桃花叠印看游鱼便是宜昌人的性情。
      然而,从铁路坝(现夷陵广场)通向武汉的那条轨道,早在100年前就已动土,只是那一铲下去,到了今天才算真正将整个江汉平原连通。习惯了水上行舟的宜昌人,如今在动车上看一部电影,便已抵达终点。
      不那么“湖北”
      对比起武汉人的“敢为人先”,多半时候,宜昌都是与世无争的一副模样。武汉若是一个赤膊的汉子,宜昌简直就是一个羞赧的姑娘。一片山水,点点风光,宜人之城,昌盛之地。
      宜昌太不像是一座湖北的城市,倒是和毗邻的重庆显得犹为亲近。而宜昌人引以为傲的三峡,多少年来又和重庆拉拉扯扯,纠缠不清。本来嘛,一个三峡劈两半,湖北一半,重庆一半,活生生的割断顺流而下的江水。
      宜昌人去外地,总是懒得费口舌,一句“三峡人”,多半的人也就都点头说知道。而外地人去宜昌则很容易把这里误会成重庆,无论是火车站门口打着赤膊招揽生意的出租车司机,还是街对面一家挨着一家的“重庆红油小面馆”,都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产生幻觉。
      宜昌人爱食麻辣,纯粹地是受了四川重庆的影响。宜昌人自家也懂得清淡饮食的重要,可但凡出门会客,满大街地道的宜昌馆子基本上就是川菜为主。重庆的火锅最受宜昌人喜爱,样式口感都比外埠要地道很多,几乎就是原封不动从重庆搬来。
      在宜昌看到重庆人,听到重庆话都不稀奇,“有的重庆人外出务工,从家乡出来,在宜昌逗留,看到宜昌繁华毕现,干脆就不肯往前走了;也有重庆人打工回家,走到宜昌累了,想歇个脚,看到宜昌舒适安逸,干脆就在宜昌落户成家了。”宜昌地处咽喉,是重庆人进出家乡的必经之地,一到春运的时候,就看到密密麻麻的重庆人大包小包背着行囊从铁路坝出站,然后一直走到九码头搭船,再坐3天3夜的客船逆流而上。
      “南腔北调”坝区人
      那些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古战场”的名头宜昌人都不屑再提,比起这“两个大坝,半座三峡”,其余的都微不足道了。
      1997年全国直播大江截流时,也是宜昌人最荣耀的时候。王旭红是辽宁人,丈夫是中国水利研究院的工程师,1978年随着丈夫抵达宜昌。“坝区人”王旭红在宜昌生活了34年,但在东北也度过21年,口音里有一股东北味。他们的孩子在宜昌本地上学,在家里听父母讲东北话,在学校听同学说宜昌话,两种天南地北的音调混在一起,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反应,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语音。这种总是被宜昌人拿出来调侃的“葛洲坝宜昌话”,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南腔北调”。
      坝区很大,许多设施一应俱全,坝区医院、坝区商场、坝区小学,甚至都有了坝区法院。坝区人自顾自的生活也根本用不着过江,一座三江桥一隔,有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感觉。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三江桥也叫不上是桥了,变成三江“路”要来的贴切许多。坝区的大人需要过江去上班,坝区的小孩需要过江去上学。
      男人作屈原,女人为昭君
      王旭红在隆康路上班,每天从坝区坐车在桃花岭下,买两个桃花岭外带的猪肉包就去上班。
      她带的是康庄路小学三年级四个班的语文课,这几天正好讲到“昭君出塞”。她准备带孩子们去“桃花村”看看,那里有座“昭君池”。她说,宜昌的孩子“男的要像屈原,女的要像昭君”。
      屈原是宜昌秭归县人,从出生那刻起就带着忧国忧民的感怀。《离骚》选入课本的篇目不算少,每每讲到离骚,语文老师都会让班上秭归籍的同学站起来高声朗读。本来生涩拗口的句子,换上秭归话读起来却是千回百转,意蕴悠长。我甚至相信,这种从字里行间里迸射出来的忧伤,只有在这片土地里,才能诵出意境来。
      每年9月,宜昌都会举办“三峡国际旅游节”,最出名的项目就是龙舟。几百米宽的江面上,各式各样的龙头船竞相追逐,鼓声雷动,还有穿上屈原衣裳的艺术家在峭壁上朗诵《渔父》里的句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黄浊的江水翻起的浪,便是宜昌人对屈原精神的追逐。
      至于王昭君,是学校文艺表演里最热门的扮相。
      王昭君是兴山人,西汉时因美貌被选入宫,最后皇帝为了平定匈奴,将其远嫁草原和亲。偶然有机会去了一次内蒙古,刚踏进单于的行宫我就看到一片熟悉的景象。满目的蒙古包里,这堆宜昌老宅特别显眼:弯弯的屋檐,布满青苔的旧砖,高高的门槛和狭小的天井,以及啪嗒啪嗒打着节奏的米舂和脚踏水车。这一切别的游客可能不懂,宜昌人却能读透。比起家国天下的重任,一个女子何以述说忧愁。而这复建的老屋中的种种,全是对遥远家乡最真实的思念。
      这份对家乡的眷恋,在宜昌女孩的心思里生了根。在呼和浩特工作了3年的茹敏也准备回老家宜昌了。她在微博里写着:“昭君走的太远,回不去家了;现在动车开了,谁也阻止不了我回家。”
      雀尕雀尕飞
      “雀尕雀尕飞,雀尕雀尕飞,飞到老家去看家家,家家不在家,为了三峡修大坝,家家搬了家。”
      每个宜昌人都熟悉这首宜昌童谣,而熊云霓更是对这首歌感触颇深。每次她对着家家唱起来,家家的脸上都会老泪纵横。
      为了三峡大坝,太多的宜昌人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牺牲。整个秭归县城为大坝让道,全县大迁移换了一个地方。让人离开世代居住的老宅确实不易,但当地人出奇地通情达理,打着包袱,丢掉赖以生存的农田土地,收起用了好几十年的鱼竿渔网举家迁徙。
      熊云霓就是因此来的宜昌。这样的移民不在少数,在夷陵广场走一圈,各种乡音都能听到。她现在的家搬到了秭归新城,清一色的安置房毫无特色。以前的老城山回路转,依山而建的民居可以说个个都是美景。屈原祠虽说是原封不动搬来新址,却总觉得意味全无。

    推荐访问:宜昌 在这里 离骚 意境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