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大萧条时期【浅析大萧条时期美国对苏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时间:2019-01-04 03:22: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大萧条时期,胡佛政府对苏联继续坚持一贯的不承认政策,在经济上更是掀起“反对苏联商品的倾销”运动和征收“反倾销”特别关税。这些经济上的反苏政策非但没有给美国带来任何的好处,最终还导致美苏两国经济联系的减弱和美国自身经济利益的损失。本文以当时美苏两国经济情况为背景,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对苏经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 美国 大萧条时期 对苏经济政策 影响
      
      十月革命胜利后,美国曾长期对苏俄(联)奉行鸵鸟政策,拒绝给予外交上的承认。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给美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转移国内人民对国内经济问题的注意,胡佛政府推行了一条更加强硬的反苏战线,其中就包括一系列的反苏经济政策。国内外学者对美苏外交的研究都比较详尽,但对大萧条时期美国对苏经济政策相关问题的论述则相对缺乏。
      一、1929―1933年美苏两国经济概况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进入了繁荣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到192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20年862亿美元增加到1024亿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德、法三国比重总和的79%①。国外的投资总数达270亿美元,运出的出口货物占世界总出口的15%以上,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②
      然而,30年代大危机却给美国经济以沉重的打击。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总数比危机前最高点下降了55.6%,重工业部门的生产下降都超过65%。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全国13万家以上企业倒闭,1.05万家银行破产,钢铁工业仅开工15%,汽车工业为11%,全国有1200―1300万人失业,约占劳动人口的1/4。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到1934年下降了54%(1926年为100,1929年为104.9)。进出口总值减少了70%左右,除去价格下跌因素,进出口总值分别减少了48%和34%。世界贸易的王冠再次被英国摘得,正如经济学家沙尹贝指出:“这一次的萧条比1790年以来我国经历的20次大萧条中的任何一次都更为严重。”③在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下,为了解脱生产过剩的困境,美国迫切需要向外输出商品、资本和技术。
      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苏联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不仅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反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年代中后期,苏联进入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方针,1929年苏联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全盘集体化”运动。同年4月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会议通过了以最高方案为基准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1932年,苏联的大工业总产值达到343亿卢布,比1928年增加了1.2倍。国民收入达到455亿卢布,增加了82%。④苏联工业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有了明显的提高,跃居世界第4位。在这种背景下,扩大与西方的经济、技术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929年的1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指出:“应该尽量利用世界科学和技术的成就,利用外国的技术帮助和外国专家”,以便对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进行技术改造,使之合理化。⑤
      美苏两国此时在经济发展问题上是互相需要的,然而,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偏见,美国拒绝给予苏联外交上的承认,经济上也采取了某些反动的政策。
      二、胡佛政府对苏经济政策
      胡佛时期美国采取的反苏政策在经济上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反对苏联商品的倾销”运动和“反倾销”特别关税。继1929年教会的反苏运动之后,美国国内又掀起了“反对苏联商品的倾销”运动。这是一场在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对苏联展开的经济战。美国政府试图把经济危机的责任推在苏联政府身上,荒唐地指责苏联政府借助于“倾销”商品来破坏世界经济秩序,把苏联的出口说成是资本主义世界全部灾祸的根源。他们还攻击说苏联政府利用“奴役劳动”,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世界抛售商品。1930年12月胡佛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就声称所有的祸根发端于苏联的贸易方式,说这种方式将从饥饿的老百姓那里搜括来的粮食向世界市场倾售,旨在延长经济危机,并建议对苏联的商品进行制裁。财政部部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煽动农民:正是苏联的小麦倾销应对他们的贫困负责。美国劳联领导也煽动美国工人,说苏联的劳改营占去了100万美国人的就业机会。他们都希图把美国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
      配合这些反苏宣传,胡佛政府对苏联许多商品规定了“反倾销”特别关税。1930年7月,美国政府以所谓“犯人劳动”为借口,禁止苏联木材输入美国。同年11月,美国财政部公布了禁止“使用犯人劳动”和“强制劳动”生产的商品输入美国的法令。美国政府还对苏联的商品采取许多其他限制和歧视,如提高苏联船只的入港税,比其他国家的船只大数倍。对从苏联进口的食品进行特别卫生检查,等等,⑥通过种种名目的特别关税,限制苏联的商品进入美国市场,企图转移国内人民对经济危机的注意力,推脱政府在危机中的责任。
      然而事实表明并不存在任何的“苏联倾销”行为。1932年2月,在仔细审理了美国制锰业协会的起诉后,财政部长梅隆最终宣布:关于由格鲁吉亚苏维埃共和国进口的锰矿石在美国倾销的判决是没有根据的。美国海关法庭也驳回了关于苏联火柴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倾销的起诉。事实上,经济危机时期苏联产品在世界出口中只不过占1.4%(1929年)―2.3%(1932年),不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什么严重影响,更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困难的原因。这期间美国从苏联进口的无烟煤仅占美国无烟煤总产量的10%,从苏联进口的火柴仅占美国全部需求的2%。关于苏联倾销的种种反面宣传都是无中生有的。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布劳德所说:“关于倾销说法是从那些产品和苏联产品竞争的制造商那里引起的。”⑦美国最终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经济上反苏政策的错误,并且不得不承担其所造成的一切后果。
      三、美国对苏经济政策最终影响
      经济上不切实际的反苏政策不仅没能给美国经济危机带来任何转机,反而对美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苏联的生产增加了67%。靠工资生活的人数从1150万增加到2280万,工资增加了一倍,失业已完全消失;1929年至1932年,苏联的进口增加了326%。⑧美国此时如果和苏联建立正常稳定的外交关系,增加贸易往来,无疑将有助于缓解国内生产过剩危机,对经济的发展势必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正如康培尔农具制造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康培尔于1933年初所声称:“我认为俄国是我们工业品在世界上最大的市场。”1932年10月美国出口商协会一致表示愿意与苏建议,不然的话,“美国就会丧失一个有利的市场”。但是,历史容不得任何假设和如果,美国并没有抓住与苏联合作的机会,而是走上反苏的道路。面对美国的反苏政策,苏联也采取了相应的对抗政策:1930年10月20日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决议,建议国内外贸易人民委员会部完全停止或尽量缩减在采取阻挠苏联商品进口的歧视性办法的国家里的定货和采购;停止利用这些国家的船只;对于这些国家的过境商品规定特殊的限制条例;采取措施完全不用或尽量少用这些国家的港口、过境运输线和堆栈进行过境或再输出业务。⑨苏联有意识地减少从美国出口,缩减在美国的定货,而把原先计划在美国的定货转移到其他国家,致使美苏间的贸易近乎中断。美苏双方的这一系列政策给美国及两国经济贸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美国对苏联所采取的歧视性经济措施,导致了美苏贸易额的锐减,两国经济联系开始减弱。美国商品在苏联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由1930年的25%降低到1931年的20.8%和1932―1933年的4.5%至4.8%;而苏联在美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31年的4.3%降到1932年的0.8%和1933年0.5%。⑩“1932年苏联由美国的进口与1930年相比,减少了7/8”。相反,“在苏联进口中,德国(美国潜在的敌手)所占的份额从1930年的23.7%增加到1931年的37.2%和1932年的46.5%,{11}占了苏联进出口额的第一位”。从1932年开始,美苏贸易“衰落特甚”,同样美国对苏联的出口比1931年减少了90%。美对苏贸易额仅及应该对苏输出的1/5,德国的1/10。1933年美苏双边贸易缩减到极低的水平:苏向美出口4900万卢布,从美国进口5800万卢布。{12}
      尽管这一时期美苏经济联系并没有完全地断裂,而是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非官方的交往,但我们仍可以清楚地看到,没有正确的对外经济政策,美苏两国的贸易关系是极不稳定的。一方面,苏联很难得到美国提供的长期贷款和签订长期贸易合同。由于两国没有外交关系,苏联欠美国的债务问题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美国许多银行都不愿向苏联提供贷款。另一方面,美国国内反苏势力的宣传活动也给两国经济联系带来不小的阻力。大萧条时期,美国迫切希望寻求和扩大商品销售市场,而苏联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特别是工业设备需求强劲,成为世界市场上西方技术和机器设备的最大买主。从这一角度来说,美苏两国在经济上是相互需要,本来可以利用彼此在经济资源的优势,各取所需,为各国经济发展服务,以此追求经济上的最大利益。然而,美国反动的对苏政策使让自己错失了国内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大好机会。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苏建交后两国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得到反证:到1938年苏联从美国的进口额超过了6960万美元,比1932年增加了8倍,占美国总出口量的2.3%;从1932年到1937年苏联对美国的出口量从大约1600美元上升到了100万美元,占苏联总出口量的7.8%。{13}假如美苏两国建交提前,那么1933年以后两国经济往来所取得的成就也就可以提前,美国经济萧条时间也会因此而缩短,经济的复苏也就可以更早地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萧条时期美国对苏经济政策没有给美国带来任何的好处,最终美国也不得不独吞这一政策所造成的“恶果”。如今,经济的全球化将世界各国紧密地包括在一个共同的利益圈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于全球经济系统之外,“闭关锁国”抑或排斥异己的做法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只有吸取历史教训,坚持对外开放,强调共同协作,利用各国经济优势,各取所需,全球经济才能健康地发展。在这一基础上,各国的经济发展才有更好更大的空间,才能为各国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注释:
      ①陈从阳,李晚景.1933年美苏建交中的经济因素[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3):35-39.
      ②[苏]西瓦切夫,亚济科夫著.黄肇炯等译.美国现代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③[美]沙尹贝(Scheiber,H.N.)等著.彭松建等译.近百年美国经济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④宋则行等.世界经济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998.
      ⑤陈从阳,李晚景.1933年美苏建交中的经济因素[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3):35-39.
      ⑥刘绪贻,李存训.美国通史(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38-239.
      ⑦罗贝特・布劳德.苏美外交的起源[M].普林西顿大学出版社,1953:7.转引自桂立.苏美关系7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6.
      ⑧宋则行等.世界经济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⑨В.А.Вальков.СССРиСШАихполитическиеи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отношения[M].Москва,1965.转引自曹广金.试析苏俄建国后影响苏美建交的几大障碍[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5):697-702.
      ⑩А・Н・Яковлев..РоссияХХВекДокуметы:Советско-Американскийотношениягодынепризнания1927―1933[G].Москва:2002.转引自曹广金.试析苏俄建国后影响苏美建交的几大障碍.[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5):697-702.
      {11}[苏]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著.韩正文等译.苏联对外政策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307.
      {12}陈从阳.经济因素在美苏建交和美中建交中的作用比较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03,23,(2):1-7.
      {13}Walsh,Warren Bartlett.Russia and the Soviet Un-ion: A Modern History [M].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8:487-488. 转引自陈从阳,李晚景.1933年美苏建交中的经济因素[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3):38.
      
      参考文献:
      [1]宋则行等.世界经济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桂立.苏美关系7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美]沙尹贝(Scheiber,H.N.)等著.彭松建等译.近百年美国经济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5][美]贝茨(Bedts,R.F.de.)著.南京大学历史系英美对外关系研究室译.1933―1973年美国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美]福克纳(Faulkner,H.a.)著.王锟译.美国经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7][苏]西瓦切夫,亚济科夫著.黄肇炯等译.美国现代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8][苏]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著.韩正文等译.苏联对外政策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推荐访问:经济政策 美国 萧条 浅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