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高中学习 > 正文

    2016对口高考语文试题【对几道对口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

    时间:2018-12-28 03:32: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口单招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对于职高学生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许多中考失利的学生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期盼,圆了曾经渴盼已久的大学梦。纵观这几年的对口高考语文试题(山西省),基本符合职高语文教材浅易、实用的特点,能够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尤其前几年(2001―2005)的题出得很不错,能针对职高教材版本多的特点,出些选答题、共答题,让学生“择优选择”,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考查了他们的选择适应能力。但仔细分析发现,有的题缺乏严密性,题型陈旧单一,与普通高考“稳中有变”的宗旨大相径庭,更与新课改的方向距离甚远。笔者在研究中总结出几道题与同行交流,希望批评指正。
      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007年)
      A.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璧有瑕,请指示王。
      做这道题首先排除C、D两项,“学者”这里指“求学的人”,“指示”是“指给……看”,与现代汉语里“指在学术里有一定成就的人”和“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的意思区别很大。而剩下两项选哪个呢?A项“于是”《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也说于是乎。”在古汉语中释义有:“(1)连词,因此,就这样。如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2)这时,当时。如《口技》‘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苏轼的《赤壁赋》第一段写自己在清风、明月、纵一苇、凌万顷中乐极而“羽化而登仙”的情怀,第二段开头就写了“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这时”,从这个意义上讲,“于是”在这里是古今异义,苏教版教参中翻译也为“这时”。答案似乎就是B了,但不尽然。“博学”古今意义相同吗?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出自荀子的《劝学》,此处翻译为“广泛地学习”,而“博学”在现代汉语里解释为“学问广博精深”,两者比较好像古义少了今义“精深”的程度,古今不同义。但我们再看一下这句话的陈述对象是“君子”,“君子”在古代有多个意思:对贵族男子的通称;古时妻子称丈夫;泛指有才德的人。这里应指封建社会里所谓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而这些人“博学”并“日参省乎己”,谁能说他学问不精深呢?分析到这里,这个题可以说没有答案,但作为高考题,学生又不能不选,教师讲解时也难以自圆其说。(答案为A)
      2.下面的句子通过不同的重音停顿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请说明停顿位置及意义。(6分)(2008年)
      例句:我知道你会唱歌。
      我们知道,在朗读时,为了明确表达一个句子的主要意思,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叫重音。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前者是按照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重读,后者是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同一句话由于重音的位置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意思来。根据朗读重音,这句话可以有下列答案:(1)我知道你会唱歌。(别人不知道)(2)我知道你会唱歌。(你不要瞒我了)(3)我知道你会唱歌。(别人会不会我不知道)(4)我知道你会唱歌。(你怎么说不会呢)(5)我知道你会唱歌。(会不会唱戏我不知道)学生可分别回答以下几个问句:(1)谁知道她会唱歌?(2)你知不知道她会唱歌?(3)你知道谁会唱歌?(4)你知道她会不会唱歌?(5)你知道她会什么?教学中引导学生准确掌握运用重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说话课组织并指导学生讲故事、朗诵、讲演、辩论等,以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达到提高说话能力的目的。
      说话训练时大多数学生知道重音停顿,但落实到考题上却不知怎么答卷,很多学生不知在重音下加“ ”,却按照节奏画“/”,造成含义不清,白白丢分。如果题干中有说明(这类题以前没考过),相信学生就都会做。这道题的答案只有三点:强调“我”、“你”、“唱歌”,每点2分,不知答出上面五点的学生能否得满分。
      3.词在唐朝末期开始出现,最早形成的派别是( )(2008年)
      答案:花间派。
      众所周知,宋词是我国文学上的一朵奇葩,它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流派。职高教材中也有代表人物柳永和苏轼、辛弃疾的诗,并未出现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诗,且花间派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称为一派,一般认为花间派是词这种文学形式由民间歌曲过渡到文人创作的中间形态。不知命题人出这道题要考查学生的什么能力?
      另外,在对口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单、复句划分,段落、句子、词语划分层次关系,课文原段落、句子、词语辨析,看下面几道题:
      (1)演讲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对今后选择工作岗位,从事各项工作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2分)
      (2)钱钟书《读〈伊索寓言〉》一文选自()一书。(2分)
      (3)下面句子是不是一个短句?如果是长句请改成短句。(3分)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4)指出下列多重复句的关系。(4分)
      例句:如果地球表面没有高低,全部被海水包围,水深将有2440米。
      (5)下列句子有语病,请在原文上改正。(5分)
      例句: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这几道题都是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的,没有出大纲范围,但学生要答对、得高分实在不易,这些句子的选择、考题类型、分值分配和平时练习相差较大,很多学生都得不到分数。
      上题答案:(1)学习演讲,练好口才,再加上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
      (2)《写在人生边上》
      (3)①那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②那人接受一切,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③那人是废物。
      (4)第一重关系:假设;第二重关系:并列。
      (5)既可指工人又可指建议,可以改为“一个”合理化建议。
      答案一看很简单,但学生的得分少得可怜。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出题范围很宽,但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认为既然是高考就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新课改注重阅读感悟的方向,和“普考”、“成考”一样让教师“有的放矢”,学生复习有方向,这样才能真正考出学生的语文水平,为高校选拔出优秀人才。
      以上是笔者对近几年的山西省对口高考中几个题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推荐访问:高考 对口 几道 语文试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