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创设情境、拓展材料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9-02-05 03:27: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5-0030-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课堂教学是一门精彩纷呈、变幻莫测的艺术。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和焦点。我想,如何利用创设情境和拓展材料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化学教师所关心的,也是多数教育者都关注的问题。
      
      1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我想就“什么是化学”、“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创设情境和拓展材料与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关联”等核心问题,简单地陈述一下自己的认识。
      1.1 化学的定义
      有研究者指出,关于化学的定义,目前有20多种不同的提法[1], 大致可以归纳为5大类别:⑴笼统式定义;⑵具体式定义;⑶微观式定义;⑷扩张式定义;⑸哲学式定义。例如,1789年拉瓦锡出版的《化学元素》中将化学定义成“研究元素性质的科学”,“化学是关于原子运动的科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53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杨石先《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第1页)等[2]。上述这些定义都是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站在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提出的,可见化学的定义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如果从中学生的眼中来看什么是化学的话,我更倾向于20世纪最伟大的化学家莱纳斯・鲍林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3]这一简洁明了的定义,因为世界是物质的[4]。目前,化学家创造的物质正以每年约700万种的速度增加,截止2005年美国化学文献CAS登录的化合物约有9000万种。正因为化学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并以物质财富丰富着人类的社会文明,因此化学有着无穷的魅力。
      化学知识体系包括2部分:一是化学事实性知识。这类知识是关于各种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存在、合成、用途等方面的具体知识,它们通常是通过科学观察或化学实验得到的,体现了科学视野中化学物质的存在。二是化学理论知识。包括化学的概念、原理、定律,这些知识往往是通过对化学事实性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证实、演绎等理性的方法得到的,它们往往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形式,其中各种概念、原理、定律之间又按一定逻辑关系形成了严密的网络体系。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化学教学大致也应有物质教学和规则教学两种。
      1.2创设情境,拓展材料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阶段的化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启蒙性等特点,一些重要的化学物质和化学规则是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这些物质和规则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较多。初等化学的教学应强调以生活、生产实践为依托。因此,创设情境和拓展材料便符合这一学科教学的特点,成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创设情境、拓展材料进行教学,能体现一种三维目标整合而成的新知识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学生观,让课程回归生活世界的新课程观[5]。
      学生的学习愿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具有令人好奇的、疑问性的环境,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教师一定要注意挖掘和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素材,创设情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教材、教室、学校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学生学习的良好的教科书。教材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从一定社会文化中选择出来的材料,是经过特殊筛选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的社会共同经验。现行化学教材的简约为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提供可行性的舞台,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教材,包括文本、视觉等材料,使教材再现社会共同经验的本来面目。
      1.3教学的有效性
      不同的研究者对教学有效性的表述不尽相同,如认为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6]。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实质上是教学价值属性的问题,其判断方式主要是把教学活动的结果和社会要求、人的需求进行对照。无论如何表述,教学的有效性一般包含这么几个关键词:效果、效率和质量。
      教学有效性显然不能等同于应试的好坏。教学的效果主要是从学生的实际发展中表现出来,目标不能局限在认知范畴,还应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维度。此外,人的发展是教学质量的核心,作为培养人的教学活动应该根据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同时也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开展[7],根据学生学习、认识、应用和创造社会共同经验的程度来判断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考试的优劣并不能涵盖个人身心的全面发展。
      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除具有上述共性外,还要强调学科的特征。知识不等于智慧。如果化学知识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识和智慧,习得的技能也难以有效地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教育不等同于化学知识的教学,要提升为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意识。所以,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还包括,通过学习化学的核心知识,最终形成化学学科意识,将知识变成智慧[8]。
      
      2 情境创设的若干方法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创设的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进入化学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情境的创设既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又要兼顾体验、合作、自主等学习方式,也要符合学科本身的规律。情境是为学生营造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氛围,而非仅愉悦于学生。
      2.1巧用化学文化引入情境
      化学文化[9]可以粗略包括: 化学史、化学美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等。利用化学文化引入情境更能逼近化学发展的真相,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学科发展的脉络,从而树立学科意识。科学史学科的创始人乔治・萨顿就认为:“使科学人性化的最好方式,即使不是唯一的方式,就是对科学进行历史考察。”因为“无论科学可能变得多么抽象,它的起源和发展的本质却是人性的[10]。”
      2.2善用生活常识营造情境
      可以从提出生活问题、展现生活背景、模拟生活场景和探究生活现象等角度着手[11]。例如在学习钢铁的腐蚀时,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会生锈,可是涂了油漆就不会了,干燥的铁也不会生锈等。经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提出下列几种假设:⑴铁生锈是因为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⑵铁生锈是因为与水接触,铁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⑶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证明,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铁的生锈是铁和水、空气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2.3利用科技发展拓展情境
      最新的前沿科技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领他们去打开智慧的大门。例如,化学物质和化学规则的学习离不开物质的结构,《晶体》这节课的课题较难,内容较深,如果课的开始不能吸引住学生,整堂课可能会显得乏味枯燥,我曾用一段经过深思熟虑的引言在课的发端就掀起高潮,使学生立即进入兴奋状态。
      “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正热衷于研究碳原子团簇,其中包括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克罗托教授、美国赖斯大学斯莫利和柯尔教授。研究终于有了进展……1985年11月,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英国Nature杂志上有了那篇传世之作,这篇论文的标题就是《C60―巴克明斯特・富勒烯》。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决定颁予对C60发现作出巨大贡献的克罗托、斯莫利和柯尔教授,从这三位教授发现C60的整个过程来看,给予我们一点启示,那就是我们学化学应当具备一些简单的晶体空间结构知识,今天这节课的课题就是晶体的空间结构”。
      我边讲边让屏幕上出现相应的资料(如“旗杆”谱、《Nature》杂志封面、C60模型等),使学生的听觉、视觉都得到满足,再加上教师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的语调,学生脸上马上出现激奋神情,表明已进入学习状态[12]。
      2.4跟踪新闻热点渲染情境
      热点新闻是刚刚发生过的事件,通过学生熟悉的重大新闻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将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这些新闻无形中起了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例如,“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嫦娥一号升空的燃料”“渤海特大型油气田的发现”等等。
      
      3 编写提纲可使拓展的材料更加有效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拓展的材料可以包括板书、纸质文本,也可以是实验演示(对学生而言,实验观察也可视作一种材料)、 视频等视觉材料。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考虑以下要素:⑴提出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⑵明确核心的化学知识;⑶罗列针对知识点和学习目标的思考题;⑷阅读后进行讨论交流。
      例如,阅读提纲是教师针对文本材料,以书面形式表达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一种形式。为使拓展的材料有效,教师编写的提纲一般应包含:⑴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达到的标准;⑵对学习步骤和方法的提示;⑶自学练习题。我在指导学生阅读“化学肥料中的主角”一节时,编制了以下一份提纲。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并对照下面的问题阅读“化学肥料中的主角”一节,要求把以下这些问题回答完整。如遇不能解答的问题,请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
      一、 固氮的途径
      ⑴自然界里氮的固定有哪三种途径?⑵在通常情况下,为什么氮气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⑶为什么说化学模拟生物固氮技术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氨的性质
      ⑴氨分子的结构特征是什么?⑵氨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⑶氨跟强酸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三、铵盐
      ⑴铵盐有哪些性质?⑵实验室如何检验铵根离子?⑶铵盐在使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四、化肥肥效的计算
      ⑴举例说明氮肥的种类。什么是复合肥料?⑵化肥的作用和植物的缺素症。⑶如何计算氮、磷、钾三种化肥的肥效?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我在设计和编写阅读提纲时考虑了:⑴清楚地罗列出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提纲分固氮的途径、氨的性质、铵盐、化肥肥效的计算等四个方面,以问题的形式列出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这些内容都是教师讲解的,现在变成了学生阅读活动的内容。⑵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我对这一节的学习方法做了如下要求:“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如遇不能解答的问题,请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⑶学习内容的编排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在学习“固氮的途径”时,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简单记忆,第二个问题需要理解性记忆,第三个问题则需要系统分析和思考。
      
      4 反思
      
      4.1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教师
      有效的教学必然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教师持续的反思与探究。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创造精神;也需要教师具有经验意识,从经验中学习,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13]。对于化学教师而言,除了更新教学观念,掌握必要的教学技术外,还要学习化学的核心知识,提高自身的化学学科意识。
      4.2如何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对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课堂教育资源的获取可以分为:物质的,如教材、教具、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精神的,包括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师生关系的展现等。例如,在学习“硫酸的工业生产”时,如果采用讲授活动,需要准备的媒体资源有教材、板书、工业生产的录像、设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从中进行选择。再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也就是所谓的“共情”,这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教师而言,只有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把新的教育理念的本质和内涵吃透吃准,遵循教育的客观性,才能使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鸣谢:本文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得到了化学特级教师张长江老师的帮助,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廖正衡.关于化学的定义问题[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3(3):107.
      [2]胡小铭,张艺.化学定义的研究进展[J].化学教育,2006(10):61-62.
      [3]同2.
      [4]高剑南.试论化学核心知识与化学学科意识[J].化学教学,2004(3):1-2.
      [5]张长江.中学化学教学技术指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2.
      [6]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J].上海教育科研,1999(5).
      [7]耿志涛.论教学的有效性[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2-65.
      [8]同4.
      [9]王伟群,龚魏魏.化学文化的特征分析及教育应用[J].化学教育,2007(10):8-10.
      [10]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陈恒六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49.
      [11]张长江.中学化学教学技术指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1-97.
      [12]陈寅.人文精神与现代技术在“晶体的空间结构”一课中的融合[J].化学教育,2004(1):19-20.
      [13]崔允�,王少非.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框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2):5-7.

    推荐访问:创设 课堂教学 情境 有效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