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一体化建设要求下中学思政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2023-06-27 08:45: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杨 华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福建福州 350001)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促进教育长远发展的一项教育工程,能够为学校教育的思政教育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方向指引,不断促进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素养。在此背景下,中学思政课程作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应当充分结合新时期的教育背景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战略发展决策,主动将教学改革和创新融于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构建协同育人的教育机制,实现中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教育目标,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青年人才。

    (一)内涵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包含多个维度内容的教育工程,涉及育人目标、教学内容、素材整合、教学策略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且包含了大学、中学和小学思政课程的一体化发展。2019 年3 月召开的学校思政教师座谈会强调要全面统筹并推进大学、中学和小学思政教育课程建设的要求,要在横纵向上实现一体化发展,为学校思政教育指明了课改的新方向。首先,思政教育的横向一体化发展强调各个学龄阶段的思政教育渠道需达到同心同力、同向同行的建设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将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与其他渠道进行深度融合,构建起全员教育、全过程教育和全方位教育的思政新格局。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得到快速发展,思政教育不仅在大中小学的思政课程实施,还将渗透于其他课程中,如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其他艺体课程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公共课程中。这一发展过程将侧重于思政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融合,在学校内构建起协同发展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共同体推动下提高思政教育的综合成效。同时,思政教育的纵向一体化强调不同学龄阶段的思政教育与全程教育之间的衔接关系,要着力促进大学、中学和小学之间在育人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有效衔接,通过螺旋式的培养计划不断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以此强化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二)价值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了学校思政课程的统筹发展,在充分遵循学生基本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完善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不同学龄阶段的学习特点,从而让学生在最合适的教育中获得最大的成长和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分析,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一种教学理念,能够使教育活动适应当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且又能引导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获得持续性发展,在正向引导中促进学生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的建立。中学教育阶段正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但由于其生活、阅历、年龄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在认知、理解、价值追求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别,在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就将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不同学龄阶段综合素养的有效衔接和发展,让思政教育活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以最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获得最合适的成长。例如在初中的思政教育中是以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为主,而在高中教育阶段思政教育中则重以开展常识性学习活动为主,侧重点不同的教学策略更符合该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因此,中学思政教育倡导一体化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初中、高中两个教学阶段的内容“脱节”问题,促进思政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进而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系统的、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机会。在此过程中,思政课程将不断拓展、丰富教学内容,并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素材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持续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成效,有助于促进中学生综合素养的衔接发展。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在思政教育课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充分意识到思政教育对于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借助于艺术性的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不断促进学生道德情感、意志、行为和认知等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作为思政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要积极发挥教育引导价值,围绕育人目标、教学内容、素材整合、教学策略等方面展开探究和实践,不断促进思政教育的一体化建设和发展。为此,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中学思政课程教师应从四方面着手,不断促进思政教育模式的重构,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综合成效。

    (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规划不同学段的育人目标

    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要在学校教育体系中构建起大学、中学和小学实现有效衔接的德育教育体系,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通过教学改革持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这是一项针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所提出的中长期任务和目标,要实现德育教育的衔接式发展,就不能是将不同学段的教育内容进行简单化的教学内容相加和机械式的教学体系相连,而是需要结合多个角度和因素展开整体思考,构建起具有整合性特点的一体化教育工程。因此,育人目标的循序渐进将是实现德育教育工作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中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将指引学校明确教育活动是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等关键性教育问题。而为了增强对中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教师须紧抓循序渐进的基本要求,设置下以“循”为教育基础、以“进”为发展要求的教育目标,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并通过一体化教学的策略推动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中能够构建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在逆境中持续向前、积极向上,不断促进道德情感、意志、行为和认知的同步发展。

    因此,在中学思政课育人目标的设置上需要从三个角度着手。第一,育人目标要围绕四大核心素养进行设置,促进学生在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方面综合素养的均衡发展,并以此为关键点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习得思想和方法、发展能力和品格,在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中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也就是说,不同学段的思政教育虽然内容不同、细化目标有差异,但大方向上均应以四大核心素养为基本依据,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构建具有素养化特点的育人目标,不可由于过分强调学科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育人目标应当贯穿思政教育课程的整个体系。例如以政治认同的素养培养为例,应当渗透于中学思政课的全过程,在初中阶段需要基本理解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等的内涵,而在高中阶段则需要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内容。虽然教学内容有一定差异,但教育的核心是“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和发展。第三,育人目标的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成长性和发展性特点,对于不同学段的育人目标要进行整体规划,以符合当前学生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上获得一定的提升,在“跳一跳,摘到桃”的教学思路指引下开展教学,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成长。

    (二)结合教材拓展新知,制定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

    在循序渐进的育人目标指引下需要制定具有螺旋式上升特点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融于教学内容之中,引导学生通过系统性的思政课程教学活动实现四大素养的渐进性发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需做到整体规划,以中学教育为整体,避免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之间出现缺失或是重复的问题,不断增强不同学龄阶段教学内容之间的整体性和渐进性,实现思政课程纵向层面的一体化建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教师需正确处理不同阶段教材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能够以书面知识为切入点,通过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和整合等方式实现教材知识的创新性使用,为学生定制具有螺旋上升特点的思政教学内容。

    为此,不同学龄段的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沟通,以思政课教材为核心,通过教研方式实现横纵向研读和分析,再结合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学目标实现对教材内容的二次解读,体现出思政教学内容的层次感,并将其作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例如在初高中思政教育中均有经济制度相关的教学主题,初中阶段教材简单介绍了基本经济制度,而高中阶段教材则对其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内容、特征以及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和关系处理等等。具体的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知识结构进行适当的“回溯”和“展望”,初中学生能够基本了解未来还将拓宽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而高中学生能够明确曾经学过概念基础,在知识的“回溯”和“展望”过程中,促进“基本经济制度”知识结构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实现中学思政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三)立足兴趣筛选素材,增强思政课程的生活气息

    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还需要重视课外教学资源的整合,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从实际生活中抓取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教学素材,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架构的建立和知识要点的内化,持续提高思政教育的综合成效。为此,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例如时事热点、热门影视剧、流行歌曲、游戏、生活见闻等,围绕教学目标筛选出有价值的教学素材,增强思政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度。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更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能够在熟悉的场景中快速抓取相关元素,在知识的指引下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不断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不同学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掌握的知识结构不同,同样的素材也可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展开解读,既能体现能力培养的渐进性,也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构建起主动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高中思政课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讲解过程中可以补充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如刺绣、剪纸、皮影等民间工艺,脸谱、国画、书法等民间艺术,重阳登高、端午吃粽、元宵节闹花灯等民间习俗等,指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中探究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对于中国发展的巨大价值。同时,也可从热门影视剧《觉醒年代》着手,通过精彩片段赏析的方式指引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于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价值,或是筛选《新青年》中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进行解读。引导学生在自主分析中不断增强对文化的理解,能够主动接受先进文化的滋养和熏陶,树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且这一过程,让生硬、严肃的思政课程更具生活气息,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读自己喜欢的事、喜欢的剧和喜欢的人,体会学以致用的价值。

    (四)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并行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推进教学技术的更新换代信息化,也为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带来新动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课堂内外协同并行的教育模式,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开发与线下课程相匹配的线上课程,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例如,在初高中思政教育中通过微课、慕课的形式构建线上教学矩阵,在依托于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开发素质教育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而在素质教育课程中,不仅包含以课堂教学为线索的相关知识学习,还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指导不同学龄阶段学习掌握相应的自主学习方法,能够在记忆、背诵基础上总结出更多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为此,中学思政课程可依托于信息技术打造课程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互动和互通,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增强教学内容的互动性,包括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线上、线下并行的教育模式中,不仅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还能为不同学龄段学生提供提问、交流的平台,且有利于教师了解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调整课程教学策略,促进思政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思政课程是中学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实现了思想教育与政治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规划不同学段的育人目标,并充分结合思政教育教材的内容拓展新知,立足学生的兴趣筛选有价值的教育素材,进而为中学思政课程制定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在身边案例的深度剖析中不断强化学生在思政课程中的内心体验,增强思政课程的生活气息。另一方面,教学过程要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慕课、微课等方式与课堂教学形成并行教育机制,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和辩证思维的发展。总之,中学思政课应在“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下针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实践与创新,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现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中学育人教学内容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在多解中学创新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9年5期)2019-06-25Always be with You">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4期)2017-06-07“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4期)2016-11-11“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12期)2015-11-11宁波市四眼碶中学中国篆刻·书画教育(2015年8期)2015-08-28他们用“五招”育人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推荐访问:探讨 教学策略 中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