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群众\观点与路线:“群众路线”的缘起

    时间:2021-07-05 08:00: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群众路线”是中国政治中的特有概念。虽然“群众”、“路线”概念早已有之,但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理论的构建和运用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造,“群众”与“路线”概念不仅是整体意义上“群众路线”概念的组成要素,更重要的是,党①对于“群众”与“路线”的界定与理解决定了“群众路线”的本质与内涵。
      [关键词]群众;观点;路线;群众路线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11-0005-04
      
      “群众路线”是中国政治中的特有概念,“群众路线”不仅是我们考察中国至今政治变革与发展的一个基本视角,它也必将在未来继续存在和继续作用于中国政治形态之中。“群众路线”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是建立在“群众”与“路线”的内涵与本质基础之上的,由此,从中国共产党对于“群众”与“路线”等概念的界定和阐释出发便成为深刻理解“群众路线”概念的前提,这也是有关“群众路线”的既有研究所忽略和缺乏的。
      一、阶级与群众
      (一)群众
      “群众”一词在中国政治语汇中早已有之,也十分频繁地出现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中。中国共产党对于“群众”一词的广泛运用既继承和反映了其一般性的特质,亦为“群众”一词增添了更多的内容。然而,党对于“群众”这一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界定,如果加以概括,在党的政治理论和话语中“群众”一词具有以下诸种涵义:
      第一,大多数人和被领导者。“多数人”是“群众”一词的词汇本义以及在各种政治理论和话语中的最一般的界定。“对于毛来说,‘群众’表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这些人最终都能推动革命。”[1]6因此“群众”往往被党用来表示整个社会中、某一阶级中、某一组织机构乃至于某一活动中的多数人,这种多数人往往与优秀分子、精英分子、被孤立者、领导者以及机关主义者相对应。只不过,与一般将群众作为大多数人的界定有所不同,在党看来,不同社会中的不同层面中总是有多数人与少数人之间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决定了某一社会的基本特质及其未来走向,这些不同类型的大多数人获致应有的独立与解放被看作是一种真正的革命、真正的发展和对于历史发展趋势的迎合。因此必须注意的是,当群众作为大多数人的时候,其往往受到不同的界定和限定,以突显不同意义上的大多数人。
      此外,在党看来,群众不仅是大多数人,而且往往属于被领导者,其被领导者的身份并非一贯有之,只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出现之后才获致的。在此之前,群众并非作为社会中的被领导者存在,而是作为被利用或者被忽略者的身份出现。任何社会中都会存在群众,都会存在大多数人,但群众并非在任何社会中都作为如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各种组织机构以及运动中的少数精英、积极分子之被领导者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作为领导者的阶级、政党与精英的存在,才有作为被领导者的群众的出现。这也说明,群众作为多数人,其本身不仅体现为社会中不同层面中的多数人、涵盖多重阶级于其中,而且群众的界定与涵义的获致也必须与阶级性相联系,不同的阶级逻辑中有不同意义上的群众。
      第二,社会下层。在党看来,群众是属于社会中被奴役和被压迫的下层,这种下层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群众自己发现以及自身所能理解的,而是由党发现并使群众自己认识到的。作为社会下层的群众与社会上层中的少数人对应,具有某些由其地位决定的缺点和问题,如贫苦、散漫、落后和消极等,这些缺点在其与党的对比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群众中大多数是比较落后的(这是指与我们对比来说的),散漫的,而我们共产党是群众中最先进的队伍。因此,我们的见解,我们的主张,常常与群众有距离,许多问题在我们脑子里已经解决了的,认为无问题的,而在群众看来还是一个新问题。”[2]139但是,正是由于群众处于社会中的下层,从而使其同时具有某些社会中的上层所缺少的优势,这些优势往往也是党所要学习的。因为在党看来,下层既是一种现实地位和不良习性的缘由,又可以是具体、现实和经验等的代名词。因此,群众属于社会的下层既被理解为一种社会地位和处境,又被理解为与社会具体现实的贴近程度和表征。
      第三,群众不仅作为某种代名词,而且往往被用来作为某种前缀性的形容,这时它往往与“实践”、“现实”、“公开”、“普遍”、“日常”、“通俗”、“劳苦”等等同。如毛泽东论述群众性与简单、通俗之间的等同关系:“现在总政治部出的《红军报》,省苏、县苏以至区苏出的报纸,各军各师出的报纸,凡属印刷成功的小字出品,不论它的用意是怎样安顿给群众看、给士兵看的,实际都是只有干事才能看得懂(有许多下层工农干事依然看不懂)。所以,决不能拿这些报纸去代替《时事简报》。《时事简报》是极大黑墨字,稀松七八条,看上去明明朗朗,看完了爽爽快快,是真正群众的读物。”[3]265凡此种种,在党的领导人的论述以及党的文献中经常出现。由此,“群众”不仅指代社会中某一意义上的多数人,更凸显出这类多数人所具有和所代表的某种价值与特质,这些价值与特质往往是少数人以及党所缺乏与忽略的,党与群众之间关联性的保有和持续能够使党获致其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价值、经验和规律。
      第四,多样的双重性。在党看来,“群众”不仅具有上述基本内涵,而且还具有多样的、恰恰相反的双重性,诸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先进与落后”、“聪明与糊涂”以及“道德纯洁与思想落后”等。一般来说,现实中的“群众”往往具有某些不良的特质,理想中的“群众”则往往被赋予某种崇高的特质,因此对党而言,必须始终坚持依靠和为了群众的价值原则,在具体现实当中引导和教育群众。当然,“群众”所具有的某种崇高的价值也不仅仅停留在其理想形象之中,具体现实中的群众亦往往表现出某种先进性,这就促使党不能忽略群众的主动性和自发性,不能做群众的“尾巴”。总之,“群众”具有的这些双重性及其取舍的根本依据在于现实需要与目的,在于党的认识和定位。
      (二)群众与阶级的亲缘
      虽然阶级概念与群众概念在性质和内涵上都有着明确的区分,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却是十分显著的。这种关联性首先体现在不同的阶级都会运用群众的概念,因此,群众概念必然具有某种阶级性。“资产阶级也说群众,也主张群众利益。资产阶级所说的群众是有产阶级的群众,所主张的群众利益,是有产阶级的群众利益。无产阶级所说的群众,是不包括地主和资本家的,是指的工人、农民、城市贫民的利益。”[4]172因此分析群众的概念,弄清其阶级背景与内涵是必要的前提。其次,群众与阶级的关联性更重要地体现在无产阶级与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现代化的工业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代表着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也因此与社会中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有着紧密的关联。此外,在现实的政治变革中,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不仅仅由其经济属性和地位所决定,亦由其思想价值属性所决定,正因为如此,无产阶级与群众之间的亲缘性就更为显著。
      虽然群众概念与阶级概念在党的具体论述中往往是明确分开的,但必须认识到,党提出的“群众”概念背后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存在。没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便无法理解群众概念在中国的真正内涵;而无群众的概念,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长和发展也不可能。正因为如此,阶级与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逻辑中相互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这种关联性我们可以以群众化的阶级与阶级化的群众加以概括。

    推荐访问:缘起 群众路线 路线 群众 观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