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达赖访台与民进党的政治算计_

    时间:2020-08-15 07:18: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莫拉克台风给台湾带来重大的财产和生命损失,在马团队正为救灾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民进党又展开了政治突袭。8月26日,高雄市长陈菊,嘉义县长陈明文,屏东县副县长钟佳滨等台湾南部民进党县市长,召开记者会,宣布所谓达赖“愿访台为灾民祈福”的消息。随后,台北行政当局在经过了紧急商讨后,马英九拍板决定同意让达赖以“宗教领袖”身份赴台参加法会。在邀请达赖“访台”事件的背后,显示了民进党精于政治算计与政治斗争的性格。
      
      陈菊与民进党的政治盘算
      
      在这次达赖“访台”事件中,如果说陈菊没有企图心,世人肯定不相信。在整个事件中,陈菊和高雄市政府其实 直都是主导者,民众对该事件的第一反映,也是陈菊强烈的政治企图。陈菊不但要延续自己在高雄世运会以后形成的高人气,同时也要向弱势的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抢夺民进党的主导权,提升自己在民进党中的地位,为未来的政治前途提前布局。
      陈菊目前可以说是民进党最具有实力的政治人物。她是“美丽岛世代”硕果仅存的元老之一,当年“美丽岛事件”中的受刑人只有她还活跃在政坛上这是陈菊最为重要的政治资本。同时,民进党失去执政权之后,陈菊坐拥南部最大的都会高雄市,拥有庞大的政治资源,成为延续民进党政治前途的重要基地,也是民进党未来翻盘的希望之所在,对民进党的重要性不用赘言。通过刚刚结束的高雄世运会,陈菊又为民进党提升了若干人气,这使她成为民进党内部最具人气的政治明星。
      民进党内目前的低迷气氛为陈菊提升自己政治地位提供了良好条件。由于陈水扁的贪腐弊案牵涉到了太多的党内高层人物,民进党直到现在也无法与陈水扁切割,该党现在出现了“价值真空”。受到弊案影响的高层人物影响力大减,民进党传统的“天王级人物”如谢长廷,苏贞昌等现在均处于蜇伏状态,这种情况为陈菊的权力扩张留下了现实的政治空间。从近期的发展势头看,陈菊大有超越“旧天王”,成为民进党的“新天王”的势头。这次邀请达赖“访台”是陈菊继续提升自己政治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步骤。
      民进党中央和地方政客的政治盘算也在这次达赖“访台”事件中一览无遗。年底县市长选举日益临近,民进党却无法拿出有说服力的诉求取得民众支持。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民进党深陷陈水扁家族弊案难以自拔,既面临着价值流失与道德衰退的困境。同时内部又深陷“保扁”,“挺扁”的泥淖,一时失去了方向。大陆政策方面,民进党出于对两岸关系缓和以及对两岸和平发展敌视的固有思维,不断阻挠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导致其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的话语权不断流失,已经完全失去了对两岸关系的议题主导权。于是,民进党在情急之中又想起了两岸议题,企图通过挑动两岸议题鼓动起“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支持。而且,随着扁案9月11日一审宣判,民进党毫无疑问又得经历一次政治泥石流的冲击,使其年底的选情更加严峻。所以,陈菊和高雄市政府的举动对民进党而言正由下怀,于是,在通过细致的筹划,民进党执政的县市长联合提出了邀请达赖“访台”的请求,再一次为两岸关系投下了震撼弹。
      
      民进党操作达赖事件的基本策略
      
      陈菊等人邀请达赖来台的举动是一步险棋,也被绿营认为是一步好棋。绿营认为其“精妙”之处在于。这政治操作一手打大陆,一手打泛蓝阵营,既可以拉抬。台独基本教义派的气势,还可以顺带破坏两岸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损害两岸刚刚建立起来的脆弱政治互信,可谓一石数鸟用心之深。诚为可叹。
      达赖并不是单纯的宗教人士正如国台办发言人8月27日发表的谈话所言,达赖一直打着宗教的旗号,从事分裂国家的活动,中国政府反对任何国家和地区接受达赖的访问。所以,这时民进党以“人道关怀”、“为灾民祈福消灾”的名义邀请达赖赴台,目的之一就是陷大陆于两难:如果大陆坚决反对的话则民进党可以攻击说大陆不关心灾民,如果大陆不反对的话。则会损害大陆在西藏问题上的政治立场。在民进党的算计里,无论大陆表态反对与否,都比较难受。
      马英九当局也会在这个赛局里面陷入困境。本来马团队就因为救灾不力而饱受攻击,已经焦头烂额现在对民进党搞出的这次政治袭击”显然拒也不是,迎也不是。按照民进党‘理论大师’林浊水的观点由于民进党是打着“让达赖在苦难时候来台安慰民心”的旗号,马英九如果拒绝,必定得付出庞大的政治代价,会被攻击为不关心灾民,同时还会被攻击为“看北京的脸色行事”,是“政治考虑”:如果马英九放行,则可以解释为迫于民进党压力而做出的选择,同样也是政治考虑。反正不管马团队怎么做,民进党认为已经先得分了。
      在民进党的政治算计中,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就是两岸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治互信被瓦解,两岸逐渐热络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遭到破坏。很显然,民进党期望大陆对放达赖入台的马团队施以重手,重新采取对台严厉的策略。只有这样,两岸才能重新回到陈水扁时期的两岸政治低度对抗的状态,民进党以两岸对抗为核心的大陆政策才有生存的空间,该党才能逐渐夺回在两岸关系中的话语权和议题的主导权。
      这种情况反映出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失焦,民进党显然不愿意直面大陆的快速发展和两岸关系的快速推进,思维还停留在两岸对立与对抗的阶段,视两岸交流的扩大和两岸经济社会统合的逐步推展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威胁。可以看出,民进党怀念当年两岸对抗时绿营营造的“台独”话语霸权,怀念当年在两岸政治对立严峻情势下以“台独”意识形态压制其它诉求的快感,也怀念当年在“台独”活动最为猖獗时期政客们呼风唤雨的风光。所以,民进党每到情势危急的时候,就会演出挑拨两岸关系的老戏码,这次也不例外。
      
      政治操弄效果不彰
      
      事实证明,民进党自以为得计的政治操作不但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对自己却伤害很深,这是民进党始料未及的。
      民进党选在风灾之后请达赖赴台,虽然增加了其“义正辞严”的“借口”。“纯宗教目的,为灾民祈福”,但是却愈加明显地暴露了其政治操作的面目。虽然民进党一再声称这次达赖赴台没有政治目的,但是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辩解只能是加深民众对这一事件的反感。台湾各界和宗教界人士纷纷指出,在各界均忙于救灾之际,陈菊搞出了这次政治袭击,是蓄意挑动两岸关系的敏感神经,更是给灾民的伤口上撒盐。经历了风灾而失去家园的灾民只想尽快重建家园,尽快从灾难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重新投入新的生活。民进党如此消费灾民,利用自然灾害策划政治恶斗,为一已之私置民众死活于不顾的面目昭然若揭。
      陈菊此举搅动了民进党内权力斗争的一池春水。陈菊的举动无疑是向蔡英文逼官。一方面,陈菊带领其他六县市长联名邀请达赖“访台”, 已经显示了她在绿营中的领袖地位,同时,陈菊的政治举动也隐含着另外一层含义,即向蔡展示她具有单独向马英九挑战的能力。陈菊既有如此企图,已经引起民进党内部的警觉,与陈菊一起坐过牢的吕秀莲第一个表示不会与达赖见面,表达了对陈菊行为的不支持之意。
      陈菊此举也引发了本土宗教界的不满。有学者质问道,台湾有许多高僧,为何还要非请达赖昵?难道真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达赖赴台,南部各县市高规格迎接,本土宗教救灾义行反而不受重视。中华道教总会要帮罹难灾民办一场大型的超度法会,没想到处处碰壁。他们无奈之余,痛批南部县市长只会做秀,“忽略本土宗教贡献,令人寒心。”
      对陈菊自身而言,以达赖赴台的政治操作挑衅大陆的做法也有违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陈菊为了筹办高雄世运会,不顾民进党内部的激烈反对,赴北京争取大陆的支持,得到了大陆的热情接待和鼎力相助。但是,陈菊在成功举办了高雄世运会并抬高了自己的人气之后,旋即反过头来就干出挑弄两岸关系,伤害大陆的事情,显得尤其不厚道。中华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中“礼尚往来”的古训在陈菊这儿被彻底抛弃,无怪乎大陆民众对其行为极其愤慨和不齿。
      从实际效果看,陈菊等人既伤了两岸关系,同时也伤了自己。民进党籍前“行政院”秘书长陈景峻认为,这个时候邀请达赖“访台”对民进党是“短多长空”。容易让外界质疑民进党趁着灾难搞政治操作,不可避免会被外界解读成政治考量,反而会让人忽略南部县市长在救灾中的努力,长远来看,对党的形象未必是好事。正是因为看到了可能造成的伤害,开始时自以为得计的民进党南部县市长开始撇清自己与这件事的关系。高雄县长杨秋兴在接受访问时表示,他“不了解达赖来台的目的”,并宣称,“现忙于救灾,(达赖来台的)时机也许不恰当。”9月1日达赖在高雄举行祈福法会及公开演讲,除高雄市长陈菊、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全程参加外,其他绿营南部县市长都没有出席。民进党卖力炒作的达赖“访台”活动,在震撼中开场,却在民众的反对声中草草收场。
      这也说明,两岸和平发展已经是两岸人民的共识,任何政治反对势力都难以改变这个方向。民进党那种以扭曲两岸关系和通过欺骗民众来维持的对抗性两岸政策肯定难以为继。正如林肯所言,“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能永远欺骗部分人,但是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民众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台海关系?他们心里自然清楚。

    推荐访问:达赖 民进党 算计 达赖访台与民进党的政治算计 民进党邀请达赖系政治算计 民进党玩政治算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