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金融报道的社会责任意识】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时间:2020-08-06 07:48: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编者按2007年1月,在国家金融业改革面临关键转折点上,召开了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与前两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时相比,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已今非昔比,得到飞速发展与壮大,顺利平稳越过入世过渡期,金融业的一系列关键改革相继推开。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企业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不完善,人们金融意识不强,金融动荡对金融业造成冲击的可能性在加大。
      金融改革的层层推进和人们金融观念的更新,促使人们站在金融改革关键点上,重新思考金融报道。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信心和信息市场,那么,新闻媒体如何在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如何在促进金融改革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贡献?为此,本刊推出这组专题。
       作为一个特殊行业,金融业不仅影响面广,与经济的每一个微观细胞都密切相连,而且能量大,直接关乎国民经济兴衰。所以,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正因为金融处于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所以金融报道所呈现出来的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也远远超过一般的新闻报道。
      近年来,金融业正以其强劲的发展速度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吸引着新闻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不仅专业财经媒体为金融报道配置了更多资源,大众媒体也纷纷加大金融报道分量,投入重兵争夺金融新闻资源。当前,金融报道总体上是好的,对传播金融知识、提高全民族金融意识起了重要作用,并受到广泛欢迎。有些金融报道,比如国有银行改制上市、人民币升值等,通过传媒报道,几乎家喻户晓。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些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哗众取宠、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忽视了敏感的金融报道可能对大局、对社会稳定产生的不良影响。
      比如,2004年3月26日某报刊登了“今年将有1.57万亿资金进入股市 是历来最多一年”的报道。当时,沪深两市流通市值大致在1.5万亿左右,如果入市资金达1.57万亿,那么股市涨幅将会翻倍。然而仔细研究报道,发现“1.57万亿”的产生来自重复计算。特别是,“房地产及港股回流资金估计会有2000亿元”,竟然是凭想象推断而来。类似严重误导读者的金融报道见诸报端、网上,其影响之大不容小视。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金融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就是向受众提供真实的金融新闻。而一些媒体采用大众新闻的制作手法和报道语言,丢弃金融报道的专业理性和严谨稳健,以及金融报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道听途说的传言大加渲染,对捕风捉影的不实言论到处传播。显然,这样的金融报道已经对金融业的改革发展,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产生了消极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呼唤并倡导金融报道的社会责任意识,发表负责任的言论,进行准确报道,已成当务之急。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国民理财意识全面觉醒、理财市场勃兴的时代,也处在一个全球资本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飞涨、资本大鳄对新兴资本市场虎视眈眈的时代,更处在一个中国崛起让某些大国不安、金融市场正成为某些大国遏制中国强大的“新战场”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金融报道的社会责任意识应从三个方面予以体现。
      
      维护中国金融安全
      
      金融安全事关国家利益,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反映一线信息、动态、事件的金融报道,自然负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当前,我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中国金融市场与世界金融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种种迹象显示,某些大国为遏制中国崛
      起,正试图在金融领域“干扰”中国。他们通过软硬兼施的方法,迫使人民币快速升值,提前开放资本市场,以方便国际热钱顺畅进出。更有一些海外对冲基金,利用国外大投行或者投资大师、经济学名嘴的影响力,操控舆论,不断唱多或唱衰中国资产市场,以达到攫取暴利的目的。
      置身于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媒体应当在金融报道中,以敏锐的目光、冷静的分析和深刻的洞察,为管理层及时提示各种金融风险隐患,揭露海外舆论的陷阱与阴谋,帮助管理层寻求应对之策。在这方面,《金融时报》时刻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报道。比如,针对2006年7月以来,德意志银行、摩根斯坦利、花旗银行等纷纷将中国银行定为“卖出”评级,《金融时报》发表了《国际投行大佬为何唱衰中国银行股?》的分析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不希望中国银行业改革被国际投行玩弄于股掌之间,以至应对策略的迟钝演变成纵容。”同时提醒管理层,“我们不会忘记2004年年中的时候,国际投行集体唱衰中国A股,而就在唱衰之后,GFII开始大举入市,抄了中国A股大底的惨痛教训。在纷纭复杂的世界金融形势面前,大门正在洞开的中国金融业,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并铭记:国际投行不会无缘无故地唱好中国,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唱衰中国。”
      再比如,最近,关于股市有没有泡沫的争论,观点针锋相对。特别是,国外投行、大师们利用其国际影响力,在股市有无泡沫方面翻云覆雨。他们倾向鲜明甚至别有用心的言论,不仅吸引着国内舆论的跟风炒作,影响着投资者的心理和投资行为,加剧了市场的震荡,也误导着管理层对市场的判断。为此,《金融时报》在“每周金融观察”这个品牌专栏中,有针对性地发表了《该用什么标尺度量股市泡沫》的文章,透过泡沫争论假象,直指问题本质。引导了主流舆论,廓清了市场的模糊认识,文章刊登后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即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股市问题,明确表示要“淡化股市泡沫论”。此外,《中国经营报》关于外资操盘中国A股、《中华工商时报》发表的《美日已发动对华金融战争 外汇股市恐将失控》等文章,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些媒体金融报道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维护社会稳定
      
      金融无小事,金融报道更是直接关系着社会稳定。
      近年来,中国加快了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进程,逐步放开了汇率浮动范围,基本完成了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同时在期货市场不断上市新品种,一个日益市场化、跟国际金融市场联动紧密的中国金融市场体系正在形成。
      在这个新兴的金融市场中,投资机会固然诱人,但新兴市场本身所固有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投资者的心理素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作为承担这方面报道的金融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善于在类似中小金融机构出现问题时,通过报道做好储户的情绪疏导、安定人心工作;更要善于在市场氛围极端狂热时,冷静解剖热点,及时提醒投资者自我保护,为社会稳定贡献媒体的力量。
      作为党和国家在金融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金融时报》以客观、冷静、理性的办报思想,以自己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引导金融舆论。以股市报道为例,当去年下半年股市一路狂涨、处于非理性状态时,《金融时报》坚持揭示股市风险,降温市场热度,不炒作、不跟风;而在市场饱受“泡沫论”影响,出现猛烈下挫时,《金融时报》又多次在一版发表稳定市场信心的文章。特别是,当2007年 1月31日沪指出现144.23点的非理性暴跌时,《金融时报》迅速在第二天一版醒目位置刊登署名文章《2007年,我们需要怎样的牛市》,立场鲜明地回答了“政府是否会采取强行干预的办法,终结这轮持续一年有余的牛市”的疑问,指出从各个角度看,2007年中国都需要一个牛市环境,投资者应当用心领会政策意图,呵护市场,为中国资本市场“黄金十年”蓄积恒久的牛市动力。同时忠告投资者,只有树立健康投资理念和理性投资态度,市场各方才能真正分享到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下的牛市硕果。文章刊登后,当天三大门户网站以及很多财经网站都在头条位置分别以《金融时报:调控举措是管理层对牛市的悉心呵护》《央行媒体:2007年我们需要怎样的牛市》《党和国家发出最强信号中国股市“黄金十年”不容质疑》等醒目标题予以转载。文章刊登在暴跌第二天,直接有利于投资者非理性抛售的减少和股指的回暖。
      
      传播金融知识
      
      近年来,民众理财意识全面觉醒,投资需求日益旺盛。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大众金融知识的匮乏以及风险意识的淡薄。显然,民众对金融的兴趣,为金融报道提供了非常好的受众基础,而金融知识的匮乏和风险意识的淡薄,则要求金融报道必须承载起普及教育的社会责任。
      由于银行综合经营时代的到来,以及整个国民资产证券化比重的不断提高,民众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频繁地接触到各种陌生金融专业名词,以及挂钩多种创新金融工具的理财产品,也日益面临新理财产品中不为其所知的投资风险。因此,加强公益性质的金融知识宣传、加大对投资风险的揭示,是金融报道在当前蓬勃壮大的“理财潮”“投资热”面前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
      比如,受去年下半年来股市大涨、基金收益率大幅攀升的影响,“基金投资热”成了理财市场新风景。一些基金公司为争夺客户,对基金回报进行了不负责任的夸大宣传;一些大众媒体更是推波助澜、大肆炒作。在这样的狂热市场氛围下,大众对基金的投资出现了漠视或无视风险的不理性行为,有些投资者根本不知基金为何物,就匆匆将储蓄搬进基金。作为金融宣传工作者,应当在报道中主动承担普及基金投资知识、揭示投资风险、进行投资者教育的社会责任。这方面,《金融时报》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去年下半年,《金融时报》在期货版连载了“走进期权”等普及金融衍生品知识的文章,今年又在基金投资风险教育方面做了大量专题。这些以鲜活、生动的案例和生动引人的语言进行的报道,不仅很受读者欢迎,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教育了投资者。
      金融报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金融报道不能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为了提高金融报道的社会责任意识,当前必须大力提高金融新闻工作者的大局意识和风险意识,让金融新闻工作者深知,金融报道是一个风险很大的领域,无论是方针、政策的把握,还是理论、措施的运用,甚至一般知识性问题,报道稍微的偏差,都会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小则引发地区性金融波动,大则引发信用危机和社会混乱。另一方面,要让金融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金融观,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从全局高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多写为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金融报道。只有从事金融报道的记者编辑的素质和水平提高了,金融报道体现社会责任意识的诉求才能落到实处。(作者是金融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推荐访问:责任意识 报道 金融 金融报道的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企业社会责任的案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