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大学理念与定位初探_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初探

    时间:2020-07-14 07:21: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大学理念是大学这种社会建制区别于企业等其它社会建制的内在精神和特点,它决定了大学的定位、目标与特色。独立学院作为教学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有道德、有知识、会工作的人。本文就商学院按此定位在操作层面上的主要做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大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素质拓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商学院于2003年6月正式建立,历时将近4年。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刚刚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现在借学校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提供的交流平台对大学理念与定位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
      
      一、大学理念简述
      
      作为大学,首要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依据什么样的大学理念来办好这所大学。这是因为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大学对社会全方位的有益贡献。
      对于大学理念,中国古代就有自己的理解,在《大学》一书中,就开章明义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可见,“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即为大学本义。所谓“明德”就是儒家讲的格物、致知、正心、诚义,主要是指作为一个个体的人修养成有道德的人。而“新民”则是指不仅自己要有道德,而且要使别人也有道德,故此是教化人的工作,既包括修身、齐家,也包括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中国“大学”的第一要务就是培养道德健全的人。这种理解,与现代西方大学的本义在实质上有相通之处。现代西方人对大学理念的理解包括几个基本内容:一是大学要培养学生研究事物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二是大学要培养富有想象力的人;三是大学是追求真理的地方;四是大学应是开放的,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五是大学是培养现代公民的地方,是公民社会建构的重镇。公民社会是具有高度精神文明和道德水准的民主社会。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大学理念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作为一种永久性的学术制度,大学并不起源于古希腊与罗马,而是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欧洲的大学绝大多数只是进行职业训练的机构,如萨拉诺大学最初是一所医学院、博洛尼亚大学起源于一所法学院、巴黎大学起源于神学院。只有牛津和剑桥是一种培养绅士的前现代大学,其教育目的不是传授实用技能和职业训练,而是某种礼仪、风度和德行,本质上是文化教育。这与古希腊的教育颇为相似,也与中国儒家的教育理念有不谋而合之处。
      虽然大学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却产生于19世纪初的德国。面对拿破仑入侵并征服德国,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希特以“告德国人民”为标题连续14次发表演讲,呼吁德国必须通过发展教育振兴民族精神,实现民族的使命。只有教育才能使得个人的道德、知识、体力、经济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费希特提出的教育目标,由德国另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对现代大学制度贡献最大的思想家洪堡所完善并加以具体化。洪堡的大学理念集中体现为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教育同研究相结合;二是大学的独立与自由精神。洪堡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大学应视为科学为一尚未完全解答之问题,因而始终处于探索中。”大学教师必须以科学的方式对所从事的学科进行研究,发现真理,必须具有创造精神与能力,必须以追求真理为最高目的。他强调教师要在研究基础上传授知识,还强调学生应该与教师共同探求真理。洪堡理念第一次以探索知识作为大学的目标,从而将大学从一个纯教学机构改造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这种原创性思维与实践,推动了德国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德国在短期内完成工业革命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并在1870年打败法国,实现了国家统一。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科学研究的重心在德国,许多外国学者从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来到德国,寻求在知识前沿工作的方法,并试图把科研成分移植到本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德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空前提高。总之,洪堡的大学理念为德国的国家和民族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在时隔200多年的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德国迅速崛起令许多国家刮目相看,人们很快将视线投向德国的教育制度,特别是大学制度,并纷纷仿效德国的大学模式,并以这种模式改善各自的大学。在此潮流中,最有成效、最有创造性的当属美国。美国在独立战争以前就模仿牛津、剑桥模式建立一些大学,但美国人自己对这些大学并不看好,许多美国人仍以接受欧洲大学教育为荣。从1850年到1914年,成千上万的美国学生赴欧洲留学,愈来愈多的人选择到德国留学,因为这一时期德国无疑是西方最重要的知识创新之地。这些留学生从德国大学学到了授课制度、实验室制度、讨论课制度、博士学位制度、学期制度等现代大学制度,同时还学到了德国在学科分化前提下发展出来的现代技术知识。这些留学生归国后就开始应用德国模式改造美国大学。1860年到1920年是美国大学改造与发展的主要时期。通过改造,美国完成了自己的大学构建。在此过程中,美国还成功地修正了德国模式某些僵化的方面,使美国大学制度具有许多新的特征。美国大学将许多不同的大学理念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美国特色的大学制度。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美国的大学制度中注重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实质是大学与高等教育两个概念的区分。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区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学院和大专型学院。研究型大学的关键特征是有博士项目,在全美四千多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占3%。教学型大学或学院以培养学士为主,有的也培养少量硕士。大专型学院只实行两年制,发大专文凭。各种类型的大学都各具特色,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其次,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把多种不同类型的大学理念综合在一起,形成所谓“多元化巨型大学”。其中,既有从英格兰继承而来的博雅教育传统,又有模仿德国大学实践而确立的研究院制度,还有美国人独创的以职业训练为导向的硕士制度。在学校名称上不一定都是大学,也有学院,比如麻省理工学院。
      最后,美国大学本科的学院制度体现了通识教育理念。这一类学院体现了牛津、剑桥传统中的博雅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是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密切联系与互动,强调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在于专业知识训练,而且在于培养有文化、有教养、有价值的公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生在前二年或前三年基本没有专业区分,学生文理兼顾,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课程,后一年或二年才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这种教育基本上是通识教育。本科毕业后,学生朝两个方向分流。少数学生继续深造,大多数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白领职员,在公司、政府部门或其它机构任职。这些工作对学生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太高,但是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素质,如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诸方面的基本知识。正是这种大学本科的教育理念造就了美国高素质的劳动大军。
      正如德国现代大学制度兴起对德国经济腾飞做出重大贡献一样,美国自19世纪后半期大学的改革与蓬勃发展为其经济后来居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美国在20世纪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与其高等教育创新和诸多优点是紧密相连的。
      
      二、中国大学理念浅析
      
      中国大学在新中国建立后几往反复,至今仍然没有就大学理念达成广泛共识,比如目前许多高校都提出要创建一流大学就是一种模糊认识。而专科学院升格为本科学院,一般本科学院升格为大学也成为了一种追求和潮流。
      解放前至1952年,中国大学采用欧美模式;1952年院系调整后全盘照搬前苏联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政府推行的“巨型大学”理念较为盛行。
      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爆发这17年间,中国大学采用了前苏联的大学教育模式,其理念是专业教育或专才教育,这种理念延伸至今。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时,也由于国家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那个时期的大学生除了具有某个方面的专门知识外,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献身精神。事实证明,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的近半个世纪内,这一批大学生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之一。应该说,这一时期的大学理念是双重的或者说是复合的,既有建立在较为厚实的理论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又有建立在传统道德信念基础上的人文教育,因此也是比较成功的大学教育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以来,我国国内情况和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国际竞争加剧需要尽快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上世纪80年代以前宽松的人口政策使人口基数过大带来了空前的就业竞争压力;因需求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而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促使人才市场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等等,这一切都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是以扩大内需和延缓就业压力为主要目的大学扩招,在校生规模急剧膨胀,公办院校投入不足,人才培养质量滑坡,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快步进入大众化阶段所付出的代价;其次,由于政府财政投入有限,公办高校难以吸纳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本世纪初民间资本大量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民办大学迅速增加,其中依托公办大学无形资产而兴办的独立学院成为一种新的大学模式,承担着一部分培养本科学生的教育任务;最后,出于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与增强国家竞争力的考虑,政府推动建立以研究型大学为核心,以合并为主要手段的巨型大学。从形式上看,其功能,一是培养多层次的人才(学士、硕士、博士);二是进行知识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三是服务社会。隐含在其中的是一种多元化的大学理念,看上去是对美国巨型大学模式的模仿。
      在山言山,在水言水。我们还是来谈谈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大学模式的理念。无论是重点大学的独立学院,还是一般大学的独立学院,都是处于同一层次的大学。就其大学理念而言恐怕不能简单模仿母体学校。这一是因为与母体不处在同一层面上;二是因为目前关于大学理念在我国尚未达成广泛共识,模仿时我们可能无所适从;三是因为公办高校有“千校一面”之嫌,如果模仿恐被“复制”或“克隆”。所以,我们应该独立思考独立学院的大学理念。
      在思考中,我们注意到关于大学理念、定位、目标、特色、模式等存在一个庞大的概念集合,纵横交错,十分复杂。这不利于我们抓出问题的实质。因此,关于大学理念的思考应该力求精炼,力戒概念炒作。古人云:“大道至简。”这对于我们基层教学单位如何把理念,定位等概念从理论层面转换到实际操作层面至关重要。何为大学理念,简单的说,就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这种社会建制的内在精神,它是区别于企业、军队乃至中小学这些社会建制的特点,也就是大学存在的特别意义。鉴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文化沉淀、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生来源等情况,我们认为现阶段独立学院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要为社会培养有道德、有知识并掌握一定工作方法的人。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对独立学院理念的理解,同古今中外对大学理念的理解,包括武科大中南分校提出的“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本质上是相通的,但在层次上似乎要低一些。比如说,在具体的培养目标上,我们不放弃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但在大学理念上,我们不强调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第一线的人,我们认为,这是比较切合实际尤其是学生实际的。不要说独立学院三本学生,就是一本和二本院校的学生,甚至包括硕士研究生,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很高的目标要求,在四年内实际上很难达到这一目标。真正能达到这一目标的应该是博士研究生培养。当然,本科生中极少数天分极高又十分刻苦的学生也能进行研究和创新,但这只是大学教育中的个性化发展问题,不能成为独立学院理念的主流与核心。因此,独立学院的理念的核心可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道德、知识与方法。道德就是做人的根本;知识主要指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这是构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方法是指学生要学会学习,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讨论至此,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已经凸显。现阶段,独立学院应定位于为社会培养有道德、有知识、会工作的实用型人才。这里要指出的是,目前一般二本公办大学甚至有些一本院校对本科生的培养定位,都采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提法。他们又提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方式,并不强调学生毕业后能立即上岗工作,而是强调学生的后发优势和应变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知识面的设计思路。因此他们所说的“应用型人才”是较为宽泛的概念,不是对某个专业岗位而言的,而是在研究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之间的一个粗略的划分。我们所提的实用型人才,与之仅一字之差,但其定位是明确的,就是要为用人单位培养有较高道德水准、有一定基本理论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很快上岗工作的员工。也许这个定位不太令人鼓舞,但我们认为很实在,而且要达到这个定位也并非易事。
      
      三、独立学院理念的实践探索
      
      从理念到行为,再到结果,是一个不断探索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思考使理念逐渐清晰的过程。这是符合认识论规律的。考虑到一个大学由许多不同学科、专业的系科组成,难以作全面研究和陈述,这里仅以我们商学院的探索来谈谈这个过程。
      
      (一)一个案例及其启示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全美排名前十位左右的优秀州立大学。1904年,查理斯•范海斯校长提出了“威斯康星理念”。他指出,威斯康星大学要成为本州人民的头脑,给人民以信息、光明和指引。这个理念使威斯康星大学具有两项特色鲜明的使命――帮助州政府在全州开展技术推广和函授教育。范海斯认为,威斯康星大学要在一个农业大州――美国奶牛场中生存和发展,教授的皮靴上不能不带有牛粪,大学必须把整个州作为大学的校园。威斯康星理念提出四年后,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就指出,威斯康星大学是一所优秀的州立大学,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地位,是由于它向州政府提供了专门知识,向大众提供了讲座,把大学送到了人民当中。在为州经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威斯康星大学在学科方面办出了特色,它在畜牧学、生物学、细菌学等学科上迅速达到全美领先水平。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启示一:威斯康星理念明确回答了大学存在的理由,那就是大学必须为社会服务,这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源泉;
      启示二:威斯康星理念恰到好处地给出了大学定位,作为州立大学就必须为地方政府和公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政府和公众亲身感受到这所大学的价值;
      启示三:威斯康星理念催生出以学科特色为主要支撑的大学特色,这是一所大学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制胜法宝,也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启示四:威斯康星理念促进了教学模式改革,这就是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因为教授的皮靴上有牛粪,学生的皮靴上也必须有牛粪,正是这种浓厚的乡土气息环境中进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锻炼出了一流的教师,培养出了一流的学生,产生了一流的科研成果,提供了一流的社会服务。威斯康星理念定位和特色对我们商学院的借鉴意义是明显的。
      
      (二)商学院的主要思考与实践
      从2003年6月商学院正式成立开始,我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我们应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对学校成功素质教育思想以及有关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中,我们逐渐形成一个比较明晰的思路,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修正。
      首先,学院应定位于主要从事教学,为工商、外贸、金融企业培养实用的专门人才。为此,我们提出了“商学院――企业家的摇篮”的办学理念和“经营管理者→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的人才分层成长模式。我们应该着眼于职业经理人,着手于普通经营管理者,按企业家的基本素质要求培养学生。
      其次,按上述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中,按照“两条线”模式,贯彻“一个前提,两个强化,一个突出,一个并重,一个结合”的原则。即以诚信品质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前提,强化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并重,教学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作为基层教学单位,根据已有的条件或者通过努力能够创造的条件,我们实实在在地抓了几项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
      1.以抓考试舞弊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众所周知,目前在考生与管理当局之间的“道与魔”反复博弈中,考试舞弊层出不穷,这是社会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对此,我们商学院的态度是:反复教化,严抓严管。由于我们态度坚决,措施得力,本学期考试舞弊现象大幅度减少。
      2.以抓英语学习为切入点,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发展后劲。
      在专业设计和教学计划编制中,面向所有专业,我们设置了经济学、管理学这两门基础理论课程,以及会计学、统计学、数学、计算机、英语这5门工具课程。由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们从2004年下半年特别注重学生的英语学习,推出了英语早读,组织素导在晚自习辅导英语,联系外国语学院、培训公司强化训练等措施;在05年编制的04版专业设计中加大了英语的课时量,在06年开始引进专业英语教师并成立了专业英语教研室,在06年编制的05版专业设计和教学计划中进一步加大英语的课时量,尤其是国际贸易专业包括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口语、英文函电等课程的课时量达到900多学时,将近占到总学时的1/3。由于学生的努力以及合理的制度安排,学生的理论基础有所加强,四、六级英语考试过级率逐年提高,在学校组织的数学、计算机、英语竞赛中,我院学生名列前茅,04级、05级学生连续两年夺得英语第一名。在统计学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把原理与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学生针对某一行业领域所作的统计分析报告达到较高水平。
      3.以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精心打造商学院试验实训教学平台。
      从03年下半年开始,在学校大力支持下,着手建设我院实验实训教学平台,04年我们提出了“大中心,资源共享,开放、开发、多功能”的先进设计理念,逐步建成了包括由局域网、中心控制室、五间微机实验室和三间情景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以及教学软件、制度规范等软件系统组成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该平台的建成,为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专业素质拓展、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较为成熟,其它专业也相继跟上,仅本学期就有4000多人次进入平台进行实验实训。凡是细心的人会发现,近两年来每学期教务处编印下发的教学进程表中我院各专业都安排有2-3周集中实验实训。其效果是明显的,正如有的毕业生所说的那样:“实习期间和工作后,公司要我们做的,很多就是我们在实验室已经做过的。”这些效果验证了我们原先的想法:短期内,我们无法在理论教学尤其是科研上与公办高校一争短长,但在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方面,我们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公办高校的水平,并形成我院的特色。我们认为虽然实验室里没有“牛粪”,但同样可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职业品质和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4.全力开设素质拓展课程与组织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成功素质。在2004年4月学校举行的成功素质教育研讨会上,我们明确提出非专业素质教育必须进计划进课堂,否则难以落到实处。从那次会议后,我院着手安排计划并加以实施。到目前,我院已开设了普通话(由省语委测试颁证)、书法、成功学、创业策划、潜能训练、人际沟通技巧、色彩、服饰与礼仪、财商训练、经济论文讲评等10余门素质拓展课程,组织了商务谈判大赛和模拟招聘等一系列活动。据统计已有6000多名学生接受了专项训练或参与了一种活动。除了专门的素质拓展课程外,我们还要求老师们在实验实训教学中也要开展素质拓展。比如,在03级营销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安排一周时间在校内外进行营销实战,安排一周在老师指导下写出市场调查报告和营销策划书。学生们把营销活动中的收入全部献给“阳光基金”,体验了“关爱”的含义,同时写出了较高质量的营销策划方案,锻炼了团队精神与实际营销能力。又比如,05级工商管理试验班按计划组织了“周末讲坛”,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财经热点新闻,思考经济发展态势,在全班发表演讲,使学生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初步实践表明,素质拓展跨越专业与非专业两个领域,能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提升学生素质水平。其作用主要不在于学生学到什么具体本领,而主要在于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悟、内化、升成为让他们终生受益的品格、精神和能力。从这个定义上讲,我们的学生都是可塑之材,都有成功的可能。
      我们商学院作为基层教学组织,对大学理念与大学定位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往往是微观层面的,难以形成大思维大手笔。虽然我们无法杜撰未来,但可以对未来作一些设想。尽管不敢断言在我们的学生中会出政府总理、省长和顶级的企业家,然而涌现一批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还是很有可能的。况且,现代企业家是一种制度,是一个团队,我们想要培养的是企业家团队里的成员。一旦出现这样的结果,将证明我们现在的思考与实践有价值的,不过这种实证研究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时间。这就是说,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效果往往不能立竿见影,需要较长时间去观察与验证。因此,今天对我们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价还为时过早。
      但是,商学院成立毕竟快四年了,办学效果究竟怎样,总得有个说法。这里我们不说前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不列举一整套资料数据来说明我们的学生获得哪些成功。只说说商学院成立时招收的、由我们全程培养的03级学生,在应聘求职时发生的现象:其一,在06年12月,学校和学院请来几十家企业来校招聘,一些外贸公司对我院国贸专业学生十分看好,认为这批学生素质不错,希望能与他们签约,但学生们却待价而沽,不肯签约,表现十分自信,使得招聘会呈现出“卖方市场”的特征;其二,06年12月,我们去江苏彤明车灯有限公司联系实习与就业工作,对方让我们派8名学生过去试试,一个多月下来,该公司认为这些学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决定照单全收。更有趣的是,这批学生在那里的出色表现引起周围企业的关注,纷纷到该公司询问:你们从什么地方什么学校招来这种高素质的人才(请注意,他们使用的是人才的概念)。经联系,春节后将有近20家企业专程来我院招聘,我院学生已在当地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对此本应高兴的消息,我们一方面只能表示谨慎的乐观,另一方面更多的是感到任重而道远。乐观的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初步看到了效果,社会和企业的评价是最终的也是最高的评价。但我们必须谨慎,因为一种大学理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特色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恐怕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我们几年来所做的仅仅是个开头,还需要长期的不断地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大学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6,(2).
      [2]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
      [3][美]布鲁贝克著,郑继伟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推荐访问:初探 理念 定位 大学理念与定位初探 设计理念定位 服装理念定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