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素质教育议论文800字 [基于战略管理思维的素质教育过程模式研究]

    时间:2020-03-25 07:45:2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风问题等是学界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人们通常将问题锁定在学生身上,因此素质教育思想对教育的作用被片面化。文章从战略管理这一新角度来理解素质教育,运用战略管理思维的基本方法,分析得出素质教育中非智力教育的主要内容――人格教育,提出了素质教育“成人-成才-成功”阶段实施模型。并结合教育系统论观点,得出了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教育系统各组成部分如学校、家庭、受教育者和企业的共同作用,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方式应从灌输转变为服务,高校中“两课”不能包办素质教育等。以期能够以全面的观点看待素质教育及其内容,真正理解和发挥素质教育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战略管理;阶段实施模型;教育系统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1)05-0148-05
      
       一、素质教育过程模式是一个战略管理过程模式
       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教育界和学术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片面化的问题,比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风问题、能力问题,大都会习惯性地将指责放在受教育者的身上,或者应试教育体制上,而不能把问题放大到整个教育系统进行研究。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是直接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1],这种思想对教育起着导向的作用,但它不应该只局限于突破应试教育,因为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注意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但至今大学生的种种问题仍然存在,研究素质教育大多仍着眼于学生方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教育环境和所处教育系统的作用。笔者以为,素质教育在实践中要取得实际效果,必须弄清素质教育过程模式的本质内容,并立足于整个教育系统进行实施,才能真正地预防和解决大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显然,基于战略管理的思维提供了理解素质教育过程模式的新角度。
       战略是组织长期发展的方向和范围,它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资源配置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2]。从战略管理角度看,在教育事业中素质教育描述了教育的方向和理想状态,其实质是教育的战略选择问题,素质教育实施过程就是基于战略管理过程模式而进行的。
      战略管理过程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三个阶段。战略制定是基础,对战略实施和评估起到指导作用。战略制定包括战略选择和将战略转化成可以实施的具体目标两部分。事实上,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战略选择,素质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将这种抽象的战略转化为可以实施的战略目标。为此引入两个战略管理的概念:愿景(vision)即理想的未来状况;目标(objective)即实现使命或愿景的过程中必须达到的明确业绩目标[2]。
      二、素质教育战略目标分析
      (一)素质教育的内容分析――愿景到目标的转化
       素质教育愿景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其达成需要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智力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非智力教育,许多心理学家、管理学家做过相应研究,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比较推崇的非智力教育理论,管理学家则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情商理论。这两种不同学派理论都证明人的成功越来越多地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其中人本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指出,健康的人格应具有如下7个特征:(1)自我拓展的能力,健康的成熟人有许多朋友、许多兴趣,会把自己积极投入到自身以外的一切必要活动中;(2)人际关系融洽,健康的成熟人与周围关系和谐,没有嫉妒心和强大的占有欲;(3)自我接纳和情绪上的安全感,能接纳一切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挫折,在不幸的遭遇面前仍能坚强地站起来。在失败中,能够清晰地分清楚事实,并能在积极的意义上肯定自己,以使自己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4)现实性的知觉,客观看待现实;(5)洞察自我,对自己所拥有的、缺乏的和自己所希望的都能清楚明白,能够分清楚真实状态和理想状态;(6)具有工作能力和技能;(7)一致的人生哲学,有自己的目标定向,有自己的生活信条和处世原则[3]。从以上特征可知,健康人格已经包含情商的具体内容(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智力教育以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来体现,非智力教育以人格教育来体现。由于智力教育已经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本研究将重点阐述非智力教育的目标和阶段性。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健康人格状态是一种教育目标陈述,这与战略管理的愿景(即理想的未来状况)相似,为了获得这一愿景,将健康人格的培养分解成通过各种途径可以达到的目标,并对目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控制,才能够实现健康人格特征所体现的状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笔者将健康人格的获取分为两部分即基本人格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其具体目标、实施途径、特征如表1。
      
       (二)素质教育阶段实施模型分析
       素质教育具有阶段性。教育界学者提出了一个融合生理、心理成长的成长路径即为“成人―成才―成功”,笔者采取这一路径将各个阶段应该受到的教育活动进行梳理,形成素质教育阶段实施模型。
      由图1可得,“出生―成人”为素质教育第一阶段。教育内容为基本人格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学习将来职业教育所需要的文化基础并具备听、说、读、写等基本沟通技能。同时这个时期人格教育是不能缺少的,人格的形成素质教育阶段实施模型来源于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3]。基本人格教育愿景就是“成人”即具有一定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能够较客观地认识自我、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法定成年人。将这一愿景分解为基本人格教育目标的两方面:一是社会性及他人;二是自我。基本人格目标是人格愿景的具体描述,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可行的途径,因此目标及获得途径就是素质教育中人格培养的两个层次,并且缺一不可。基本人格教育目标为:(1)遵守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2)人际关系的沟通交往能力;(3)自我认识和接纳的能力;(4)对情绪的认识;(5)理想的向往。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取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获取:知识传递,比如将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底线讲授给学生,将与情绪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这种知识的传递可以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活动体验是人格形成的重要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部分。自我、社会与他人的交织总是通过社会的各种活动来体现的,通过被动和主动的活动体验,学生们能够感知来自各个方面对内心的影响、造成的矛盾冲突,从而有意识地去思考自我、他人和社会。
       第二阶段“成人―成才”阶段,此阶段教育愿景是要使学生成为具有基本的生存技能和能力、独立性强且具有稳定的健康个性特征的“准社会人”。要达到这一愿景,需要两方面的教育:一方面,智力教育的重心从文化教育转移到职业教育,通过学校课程的学习,以及职业实践的锻炼,使学生有基础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基本人格教育使学生具有初步人格特征,但这时会带有理想化色彩,随着年龄的增长,即将步入社会,人格中必须去掉理想化而成熟化。因此这一阶段人格教育为健全人格教育,通过这种教育为学生们走入社会做准备。健全人格教育的目标为:(1)基本的政治意识;(2)对现实社会的客观认识;(3)人际社会适应能力;(4)自我悦纳能力;(5)自我情绪管理能力;(6)人生目标与信念的确定。目标获得途径有三:一是知识传递;二是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及思考,相比第一阶段的活动体验,这一阶段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思考,并且能够让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行为;三是自我修炼,这是富有个人主动性的环节,除了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各种实践活动,学生主动地、坚持不懈地对自己心理和行为进行自省,将使学生能够提升自己,这时学生的个性将显露,呈现出和谐的稳定状态。
      第三阶段“成才―成功”阶段,成功即为理想目标的实现。在这一时期,受教育者已经是性格稳定具有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要达到成功的巅峰,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机会,二是终生学习。机会在管理学上的定义是正的外部环境要素,即有助于主体完成目标的有利因素[2]。机会的发现或获取离不开个人理念,也就是常说的意识,这种意识的获取来源于对环境的正确分析。此时,学习已不再是获得学历、谋求就业的手段,而是为了适应和驾驭未来社会的需要[4]。通过终生主动的学习,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生存能力,同时能够有较高的情商,当机会来临时能够整合各种资源以获取成功。
      三、素质教育实施者分析――教育系统的组成和环境分析
       战略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系统是一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具有目的性,各元素在实现目的的前提下,相互调整实现最好的效果。系统可以分为封闭性系统和开放性系统两种类型,封闭性系统不受环境影响;开放性系统与环境保持紧密关系即它与所处的环境互动同时又相互依赖[5]。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教育功能的完成即是教育系统目标实现,其环境及组成元素如图2所示。
      
      (一)教育系统的组成
      由图2可知,教育系统主要组成元素为家庭、学校、企业、受教育者四个部分,其中家庭、学校、企业又是这一系统中的子系统,教育系统目标就是完成教育后代的使命。学校毫无疑问是教育的承担者,但是家庭和企业也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承担者。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典故,这些都说明家庭教育对受教育者的重要性。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企业亦分担教育者的角色,企业的工作是由人来完成的,追求持续竞争优势成为如今企业管理的目标。而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也许是当今唯一的竞争优势[6]。员工创新能力提高,需要企业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进行培训。因此受教育者在教育系统中应该接受三种教育:小环境的家庭教育、亚环境的学校教育和大环境的社会教育。
      (二)教育系统的环境分析
       在开放的教育系统中,教育者角色的承担者――家庭、学校、企业依赖于其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技术、法律和社会文化等因素。这些环境因素毫无疑问对教育者会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到被教育者和教育取向。比如,新经济使国界几乎失去了意义,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教育系统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会受到来自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技术进步使许多低技能蓝领工人失业,就业机会向知识工作者开放,这足以使家庭中的教育者(父母)的处境变化;新事物不断出现,法律条文制定和修改的滞后使职业道德的教育成为必须[6];同时今天的民主政治下,许多年轻学生缺乏合理的政治意识,认识极端化。
       由教育系统分析可得,素质教育由教育系统中不同部分来实施完成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教育系统的每一部分(受教育者,家庭、学校、企业)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他部分,没有任何一个部分能完全脱离。
      四、基于战略管理思维的实施素质教育对策思考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待目前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必须抛弃局部的观点,从全局出发全面审视。为了切实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从战略管理角度审视,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该统一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一)素质教育是全面教育,需要教育系统中每个部分充分发挥作用
       由素质教育的战略目标分析可以知道,全面教育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为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不仅包括智力教育,也包括非智力教育,不仅包括知识的传递,也包括能力的培养,从这一点来讲中国教育过多地重视智力教育而理所当然地忽视非智力教育,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生活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肯定会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所以一些中、小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采用语文、数学课占用体育、音乐和美术等健全人格所必不可少的活动体验课的做法是弊大于利的,对他们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笔者只能认为是自欺欺人的谎言。第二层含义是素质教育实施由教育系统中所有元素来承担,而不是某个或某几个。过去人们认为教育是学校和受教育者的事,从素质教育阶段实施模型可以得出,成人―成才―成功任何阶段的教育以及任何一种教育都不能偏废。前一阶段的教育是后一阶段教育的基础,后一阶段的教育是前一阶段的深化。家庭教育在受教育者的基本人格培养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终生学习对成功者来说是一种学习能力。因此,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外界教育并举才能行使完整的外部素质教育功能。目前,家庭教育只是体现抚养的功能,家长把教育职责全部推向学校;企业缺乏良好的人力资源的规划,职工生涯的设计,只求短期利益,对员工不培训或只做形式的培训,将员工出现的问题都推给高校,这都是应引起重视的偏见。他们的这种做法恰恰是忽略了自己所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学校虽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实施者,但不能包办实施整个素质教育。
      (二)要充分调动、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
       除外部教育实施者以外,受教育者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实施者。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者的形象和作用被理想化,教育方式单一化,灌输和说教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已被长时间的灌输行为所压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长呈下降趋势[4]。在当前的形势下,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学生毕业时重要的不是他们拥有的知识量,而是能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为此,作为素质教育战略实施的重要主体,他们必须从一个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一个更加主动、自主的学习者。只有调动受教育者作用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自主需求、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使素质教育的内部教育功能得以实现,并使自我教育真正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一种行为。
      (三)教育方式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变为传递知识与提供知识的教育服务相结合
       从素质教育阶段实施模型可以看出,素质教育目标不是通过传递知识这一途径就可以实现的,它还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关,需要主体的活动体验和思考。同时非智力教育与家庭背景、个人成长经历有关,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只有考虑不同学生的环境、性格、行为为他们提供(准备)相关的知识,才能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发展。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才能真正地帮助每个学生获得合适的教育。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变化,家长们也许并不具备相关方面的知识来完善自己,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机构有必要对家长提供相应的知识,为学生人格培养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
      (四)人格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不能只停留在“两课”的范围内
      由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分析可知,教育环境对教育实施者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整个社会处于道德转型和价值转型过程中,社会伦理、道德观念都处于紊乱状态,导致人们道德选择的多样性,虽然人格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教育者所认同,但在实施过程中,高校通常是把它纳入“两课”教育的范畴。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职业的培训。道德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仅靠两课来实施,这无疑会将道德教育与生活、工作割裂开来,使学生在认知与行为方面很难达成一致。作为专业课教师,我们深深体会到专业课对道德的涉及,比如在新经济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承担了社会责任。这说明环境的变化导致某些道德准则也在发生改变,因此专业课中对道德以及人格教育相应方面的讨论和引导将在人格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即切实地将“做人”的教育贯穿到“做事”的教育之中[8]。
      (五)素质教育的实施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素质教育战略理念和正确实施是素质教育目标实现所不可缺少的两部分,当正确的理念树立之后,教育的实践活动转而成为教育的重点。教育实践活动是复杂的,知识传授和活动体验及思考是非智力教育的两个途径,对于素质教育系统中不同部分以及不同的阶段,素质教育实施的活动是不一样的,因此教育系统的每个部分应根据自己的阶段实施目标去思考达到目标的具体途径或获得能力的渠道,并切实的实施之,这样才会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形成或产生效果的,而不是空谈或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张楚廷. 素质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J]. 中国高等教育, 2003(15): 23-24.
      [2]格里•约翰逊, 凯万•斯科尔斯. 战略管理[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1.
      [3]赖寿华. 性格即命运[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6.
      [4]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心理素质:成功人生的基础[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5:7.
      [5]李东.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8.
      [6]斯蒂芬.P.罗宾斯, 大卫.A.德森佐. 管理学原理[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1.
      [7]李敏.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基于研究的学习”模式分析[J]. 教学研究, 2005(11): 482-485.
      [8]朱其训, 朱春花, 邵卫旭. 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其实现途径[J]. 华东经济管理, 2005(11): 118-120.
      
      A Study on Aptitude Education Process Mode
      in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Thoughts
      ZENG De-zhi1, ZHANG Wei-guo2
      (1.School of Economic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1120,P. R. China;
      2.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P. R. China)
      Abstract: Aptitude education is widely advocated in education circle while it is seldom implemented in practice. In order to solve the formalization and ambigui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ptitude education, the authors hold that personality education is the main part of non-intelligence education in aptitude educ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thoughts. Meanwhile, a three-stage aptitude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model was raised. Combined with the viewpoints of education system, several aspects were pointed out to be paid atten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ptitude education: joint effects of composing parts (school, family, educatee, and firms e.g.) of education system; educatee’s involvement; change from indoctrination to service of aptitude education manner; and insufficience of college “two courses” in aptitude education etc.
      Key words: aptitude educ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model in stages; education system
      
      (责任编辑 彭建国)
      
      收稿日期:2011-01-09
      作者简介:曾德智(1974-),女,重庆人,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讲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研究;张卫国(1965-),男,安徽人,西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教育与经济研究。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 战略管理 思维 基于战略管理思维的素质教育过程模式研究 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 互联网思维的战略决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