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论孟子终身学习思想与现代终身学习理念】

    时间:2019-01-16 03:25: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分析孟子终身学习思想与现代社会提倡的终身学习理念相贯通之处,探讨学习对人的完善的重要意义及如何进行学习。   关键词:孟子;终身;学习      一、“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能学习
      
      (一)从人性论角度而言,孟子的这种说法看到了人格上的平等和天赋禀性的平等,和现代社会“教育公平性”的提法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先秦两汉思想家用乃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对于人性或人的天赋素质的研究。关于人性的理论,是他们整个思想体系特别是教育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正是由于有人性理论作基础,使得他们的思想理论具有思辨性和较强的说服力,从而吸引后人重视他们的思想,也使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社会作用。”
      (二)孟子的说法具有道德先验论的依据。孟子指出人具有不学而知的良知,不学而能的良能。“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认为知识、智力和道德是人天生就有的,并由此而提出了“内求说”的观点。孟子的良知良能说有其进步的一面,就是看到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以及智力的先天因素,尽管有很大的唯心成分,但这为人们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即每个人都具备学习的先天素质,影响学习的因素不仅仅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内在的遗传也不可忽视。
      
      二、“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人人都需要学习
      
      (一)道德知识的掌握需要人们去学习
      孟子所处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们学习知识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要完善自身,就必须学习,而学习须通过学习一定的科目才能实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孟子继承了孔子思想但有所发展和创新,尤其重视《诗》《书》。不仅仅是道德领域,孟子的教育思想中还涉及了生产方面的内容,但由于当时生产技术并不像今天一样已经形成了专业的学科和领域,再加上儒家学派占主流地位,故而涉及得相当少。
      (二)善性的提升需要人们去学习。孟子注重人的精神的提升意义,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越高、越深刻,他的人生就越充实,其生命价值的意义就越大。孟子认为“人之为道也,饮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人的天生善端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才能形成并完善起来,学习的作用在于促使人保存、找回和扩充其固有的善端,所以孟子提出“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
      
      三、“存心养性”,不断修养践履――时时都需要学习
      
      儒家中孟子最重修养,认为只有先修身养性才能更好地治天下,“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实际上,学习如果只侧重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就会导致学习的功利性,精神的荒芜;反之,如果只侧重人格的培养,则会导致学习的不实用性,物质的贫乏。孟子提倡的伦理道德规范、强调的理想道德人格培养、倡导的节俭等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家庭和整个社会的有序和稳定,另一方面又扼杀了人的个性,压制了人的反抗精神,最终是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服务的。但孟子提出的一系列如何进行修养践履的理论在当今天社会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是说真正的大丈夫,住的是“仁”这个天下最广的宅子,立的是“礼”这个天下最正中的位置,行的是“义”这个天下最宽阔的大道。得了志,就同天下百姓共行“仁义”之道,不得志,就独行“仁义”之道。指出“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另外又强调“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孟子强调重义轻利,舍生取义,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认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义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可以这么说,“良知良能说”以及性善论的观点使孟子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强调个体理性自觉的“内发说”,认为人的知识、智力、道德都是生来就存在于人的心中的,由此非常重视内求的修养方法。孟子的内发说强调成就道德的自觉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重在倡导人们的内心自觉,要求人们进行自我修养,通过发扬人的内在本性来达到完善,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孟子对后天学习的重视。相对于荀子注重社会教化的“外铄论”而言,孟子的内发说更注重个体通过自身的内在修养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德风范,使自己的人格达到理想状态。虽然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但是它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一点对人自身的发展是特别有利的。
      总体来讲,孟子提倡道德内在的修养重于提倡外在的道德实践来达到道德自觉,因此孟子主张通过存心养性来进行修养践履。但个体并不是能一蹴而就达到完善的,而是要经过一个不断修养践履的过程,也就是现代社会提倡的终身学习的过程。孟子认为人天生俱有“善端”、有“良能良知”,那么如何对“善端”、“良能良知”进行存养构成了孟子德性修养论的主要内容,孟子有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实践的论述也归根到底是为了说明德性修养过程――存养过程的重要性。“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存心”,就是保存住内心的善性而不丧失掉。又提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这里所说的“中”,就是有道德的人;而“养”,就是教育、学习、熏陶。
      
      四、“犹缘木而求鱼”――学会学习
      
      (一)自求自得――注重学习的自主性
      孟子非常重视学习的自主性,自求自得是孟子深造之道的核心策略。“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这里所说的道,其实指的就是学习的方法。
      
      (二)专心致志――注重学习的自控性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学习离不开学习者坚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孟子举奕棋的事例来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努力排除各种干扰,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内省――注重学习的自我反思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反求诸己是儒家所坚持的一个重要的个人修养原则,强调自我的反省,自我改正错误。“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认为,教育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他所不屑于去教诲的人如果有所感悟,就已经起到了教诲的作用;但如果此人毫无感悟,你就是去教他也没什么作用。
      
      (四)恒心――注重学习的持续性
      在学习和道德修养上,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而不厌”的做法,不懈地坚持自己的信仰,强调学习的持之以恒。“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不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不间断地从小事做起是修身养性的根本。只有恒心,才能不轻言放弃,才能克服困难,才能达到目标,实现心愿。“无惑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也。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一曝十寒,做事没有恒心是不会有成效的。所以在学习上,孟子反对半途而废,他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尤为弃井也。”做事情好比掘井,虽然掘了很深但并未达到地泉,还是个废井;学习也一样要善始善终,不可半途而废。
      
      (五)由博返约――注重学习的融会贯通
      博学是历代教育思想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孟子认为“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意思是广博地学习各种相关知识,详尽地阐述,目的是要回到简约地阐述,这句话同时还体现了具体与抽象的辩证关系,即博学有利于加深理解,更直接地抓住问题的实质――简约。由博返约有助于人们把握事物的本质,“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意思是指言语浅近而含意深远,这是善言;操守简要而恩惠广博,这是善道。
      
      (六)盈科而进――注重学习的规律性
      学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持之以恒。“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学习的人一定要遵照规矩。“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至于道也,不成章不达。”盈科而进,即学习要注重循序渐进,这是孟子提到学习规律性时一句很有代表性的话。

    推荐访问:孟子 终身 学习 理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