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健康的家庭生活 让品德的“灵动作业”丰富学生家庭生活

    时间:2020-03-02 07:30: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其中,家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要想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将作业变成连接课程与生活的链接点,使课程不断地动态地向生活延伸。教师须与家长联手起来,让家长成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把教学互动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生活的任何空间里,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有机结合,形成联手教育的局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认识,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作业 学生 家庭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施,这一课程的教学尤其强调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其中,家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要想提高品德课的实效性,将作业变成连接课程与生活的链接点,使课程不断地动态地向生活延伸,从而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经过不断实践,我觉得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一、根据儿童年龄特征,量身定制家庭作业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家庭作业不能涉及得太复杂,如果学生觉得作业是一种负担,就达不到好的效果。为此,作业设计应该力求简单易行。如浙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我喜欢我们班》教学后,我在家长熟悉教材的同时,让孩子们把这组课文交给爸爸妈妈的手中,在家长协同下让孩子顺利完成家庭作业。我简单设计了这一张名片:
      
      而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家庭作业仍需要家长地密切配合,作业才会出成效。如执教浙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安全伴我行》这组课文,我布置了两套分层作业,进行实践调查。其目标是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能安全使用家用电器。
      A、以家庭为单位,在父母的指导下调查家中的用电安全问题,写出一份调查报告。(如表2)
      B、搜集家用电器的使用说明书,和父母一起填写家用电器安全使用注意事项。(如表3)
      二、注重发挥学生特长,突出家庭作业多元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利于展示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应该丰富多彩,可以设计搜索求知型、实践操作型、研究探索型、亲子互动型等灵动性作业,这样,就可以突破传统作业的练习形式,改变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的作业。
      1、搜索求知型作业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教材的编写工作远跟不上时代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以往仅靠学校里习得的知识走向社会是不够的。如果不及时补充这些知识,我们的学生将无所适从。搜索求知型的作业主要包括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社区与家乡、祖国与世界的基本常识而布置的作业。
      书本上的知识,我一般采用教材书上的建议,选用填空、填表、连线、小讨论等方法加以练习巩固,而一些新生事物产生的新变化,我一般布置学生上网搜索,或识记、或查找、或访问、或调查……掌握这些技能是学生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
      执教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组《巨龙腾飞》单元:《高峡出平湖》、《西部大开发》、《日新月异的交通》,这些问题都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搜索求知型的作业。(如表4)
      布置这样的作业,既可以填补教材的空缺,又满足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抓取最新鲜的、最有价值的素材,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2、实践操作型作业
      实践操作型作业布置的前提是当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可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时,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家庭服务等作业,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越发具有意义。这类型的作业根据作业信息量和任务的大小巨细,可以以个体、小组、中队等形式去实现作业的“灵动性”。
      例如,我执教四年级上册《我也会当家》一课时,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让我们来制定一份“当家小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行动起来吧!碰到困难时,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如果你能独立完成计划中的事情,就把奖励笑脸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如表5)
      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乐于做这样的作业,随着一份份当家计划的拟定,一个个笑脸呈现在我的面前,家长们遇到我津津乐道孩子们的能干、乖巧、生疏地干各种类型的家务活时,我想孩子们已经体会到了父母操持家务的辛苦,品尝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
      3、研究探索型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探索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是保护还是扼杀研究探索意识,这个答案不言而喻。作为孩子的引领者,我们要善于引导孩子发现实际生活的问题,并且不断地训练,养成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和敏感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落实“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例如,我执教完浙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社区的公共设施》一课后,根据生活中公共设施被随意损坏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设计了一张调查表:(如表6)
      这张调查表,我把学生身边的已发生的,但是平时没有细加关注的问题抛给学生,判断的权利交给学生去分析,从设施的损坏到造成的后果,用他们全新的视角去诠释生活中的问题。虽然这只是一张并不成熟的调查表,但是这样的作业有利于改善教育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的现状。
      4、亲子互动型作业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家长的言传身教。亲子作业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以开放的视野,让家长和学生共同经历完成作业的过程,共同体验新课程带来的冲击和全新的感受。让学生和家长在共同的操作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从而让家长更多地理解新课程,支持新课程。
      执教完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大观园》后,我布置学生回家以后体验学做香囊(做元宵、包粽子),并和父母一起过佳节。
      执教完浙教版五年级上册《父母――我特别的朋友》后,我设计了分层家庭作业:
      A、跟踪采访父亲或母亲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根据课文提示为其中一位写一则300字以上的小传。
      B、尝试当一天家长,体会父母亲工作的辛苦,增进与父母的相互理解。
      设计这种亲子互动型作业,在自然状态下,父母与孩子不知不觉成了合作者、伙伴、朋友。学生也因此学会了相互沟通、关怀和感恩,拥有知感恩的亲子情,有责任的人间情。家长也转变了高高在上,疾言厉色的“监工”角色。
      三、利用家校携手,创设作业评价开放性
      家长对孩子的习惯、能力、个性非常了解,又对孩子的发展充满期盼。他们是孩子学习的重要伙伴和独特的评价源。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我们倡导多元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实,无论多大的孩子,虽然看重教师和同学们得评价,但最看重父母对自己的想法。我们应当发挥家长评价的积极作用,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在学期初就要对孩子进行品德评价作为给家长的阶段性任务之一,让家长有个心理准备,从而制订更全面、深入、符合实际的家庭品德教育计划,促使家庭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如每个学期初,我们可以将这个学期我们的教学计划和预期目标以书面形式交到家长的手中,可以让家长能更明白、更好地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定期布置与家长合作的任务
      如互演课本剧,家长对学生的表现给出评价。此评价下次上课及时反馈给我,我依据结果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奖励。
      (二)填写“学习情况记录表”
      定期分发表格,定期收回。评价有自评和家长评价,在家长监督孩子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执教完浙教版四年级上册《孝心献老人》一课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重阳节,我们能为老人做什么?”“平时我们要怎样尊敬老人?”教学时我就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者,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中。我把这一课的教学安排在重阳节前一周上,并制作了家校“联系卡”(见下表),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活动,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为家庭、社区中的老人做好事,做力所能及的事,关心、理解、帮助老人。 附表如下:(如表7)
      本次活动,活动受到了家长的高度好评,在学生交回的卡中家长们写到:“感谢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我的孩子也学着关心、帮助老人。”“感谢老师的教育,因为要配合孩子的活动,我们家第一次过了敬老节。孩子要求我们一起给老母亲买礼物和洗脚,老人很感动,学校的活动也教育了我。”“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家长说一千遍,不如老师讲一遍,这样的活动希望以后多开展,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习惯,我们会全力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的。” 由于家长的参与和支持,使学生尊老活动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不但解决了以前教学“只说不练”的问题,还解决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脱节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学生养成教育浑然一体,使得教学目标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作业与家长见面
      请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一学期下来,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好与坏,优与劣,每字每句对学生来说不仅是鼓励或批评,更多的是殷切的期望,鞭策着孩子们朝更高的目标努力。
      家长参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们的课外实践有了保证,而且使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落到了实处。所以,教师要与家长联手起来,让家长成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把教学互动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生活的任何空间里,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有机结合,形成联手教育的局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认识,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品德与生活》 教师教学用书.
      3、《德育应贴近生活世界》 �兴秀著.
      4、《谈谈活动的开放性》 顾圆圆著.

    推荐访问:作业 家庭生活 灵动 让品德的“灵动作业”丰富学生家庭生活 灵动作业一2 灵动作业让学生个性飞扬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