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价值观综述

    时间:2019-01-13 03:27:2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价值观教育问题是个普世性的课题,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无论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都存在着这一活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大学教育的实践问题,它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心理学、哲学乃至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大学生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和新问题?我们如何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此等等,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而且必须重视的问题。令我们欣慰的是,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正因如此,笔者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对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综合,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历史演变及其所呈现出的特征
      
      通过分析整理,学术界在大学生价值观演变这一问题上看法基本一致,普遍认为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引领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整个社会相对稳定。同时,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在我国展开了较大范围的传播。大学生尽管珍惜“文革”之后来之不易的深造机会,但仍有相当多的青年大学生对“文革”中的问题以及现实生活中所无法解决的问题感到困惑,于是便沉浸在西方文化之中,尤其是受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很大,这使大学生在读书热潮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并在社会改革中寻找各种途径力争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价值观开始表现出不自觉的个人本位、个人主义倾向;改革开放深入期。自80年代中期起,我国进入了全面改革的时期,同时这也是冷战以来变化最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虽然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投身改革,参与改革”,但同时也出现了思想的困惑,留下了功利主义的痕迹,呈现出二元化特征。不难看出,从一统到多元再到分化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过程中的发展趋势;经济社会深刻转型期。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进入了新一轮的高潮,而中共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伟大方针,再次点燃了大学生的理想之火,大学校园掀起了第二次学习的浪潮。“知识决定命运”、竞争等观念深入大学生的心灵,竞争观念的增强更加突出了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注重个人私利,注重眼前利益等价值观念与传统的价值观形成冲突与碰撞。进入21世纪,大学生价值观在经历了90年代的冲突、碰撞之后,呈现出一种比较稳定的趋势,价值取向更加现实化和多元化。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工程的稳步推进,大学生价值观在继续深入分化的同时,也将逐渐完成与我国当前主流价值观的整合。
      通过综合分析大学生价值观历史演变的过程,学术界指出了大学生价值观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征,现归纳如下: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由理想主义向求真务实转变,与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基本吻合。当然,学术界也没有否认大学生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如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崇拜,对传统道德的叛逆。这些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价值主体自我化,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在价值主体上,大学生普遍强调个性张扬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呈弱化态势。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时代浪潮极大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二是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所有制实现形式、分配方式、社会利益群体的多元化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由单一逐步趋向多元,由封闭僵化逐步转向开放活跃,呈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三是价值评价标准现实化和多样化。大学生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价值评价上脱离了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而是用眼前流行的价值标准来评价事物,从众心理强烈。因此可以说大学生价值评价总的趋向是由社会认同型向市场功效型转变。四是价值观变化呈现出矛盾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大学生价值观念上的矛盾和困惑明显增多,因此价值观变化呈现出了鲜明的矛盾性。
      
      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演变原因的分析
      
      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原因,学术界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现在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
      1.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是其价值观演变的内在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真正成熟的关键时期,分辨力与自控力不强,各种心理活动相互交织,情绪容易波动。同时在短暂的大学生活中,他们面临的问题与任务比较多,这使他们处于各种强烈需求和压力的包围之中,当然随着他们知识储备的不断丰富和自我修养的不断提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这些需要的变化,但又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的变化,这种内在需求的变化和满足需求的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中的波动。因此,大学生身心矛盾运动和外界环境变化的冲突是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的主观原因。
      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社会动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进而引起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演变有着双重效应: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自由化使大学生主体意识加强,自我意识提高,创新意识明显,价值理想趋于现实。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尺度也会被大学生引入自己的价值观中,甚至使大学生产生了拜金主义倾向,从而导致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因此,经济结构的变化构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社会动因。
      3.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渗透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的涌入我国,大学生必然会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其价值观必然会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嬗变。不可否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其合理的方面,对丰富我国现代社会文化生活,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更重要的是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强烈的冲击,造成我国价值观念的混乱,由于大学生分辨能力的局限,使他们对西方各种思潮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出现了与我国主流价值观不相适应甚至是相违背的价值观念,从而存在着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价值观体系取代或瓦解我国价值观体系的危险。
      4.网络文化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毋庸置疑,互联网已经走进了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无政府性、异质性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隐藏在网络文化背后的大量不良因素给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和冲击。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使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和价值观念的广泛传播更加便捷,这势必会淡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倾斜并重新分化组合,从而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的不稳定性,使其不断发生变化。
      
      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的研究
      
      在分析大学生价值观演变原因的基础上,学术界对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对策,在此,笔者对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人文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和谐人格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也有益于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解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要强化校园秩序环境,保证各方面活动有序开展;二要完善校园的人际和舆论环境,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和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三要经常向大学生传递现代化、科学化、民族化的信息观念,有效遏制一切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信息传播。
      2.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社会实践,同时也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动力。因此鼓励引导大学生广泛地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增加对社会的理解,从而有利于他们认同社会所倡导和认可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社会规范和社会公德准则,使其亲身感受到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促使其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念。在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讲究针对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务求实效。
      3.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加强道德教育的全方位建设,用先进的理论教育大学生,武装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要构建新时期价值观体系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二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而这一切的实现就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进行有区别有侧重的教育引导,实现因材施教。
      4.加强法制教育,以完善的法律规范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德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通过其内化机制发挥作用的,强调的是自律。然而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社会失范从而失控、失序、失调现象比较严重和社会成员的自律意识比较低下的情况下,由于教育者教育观念的僵化,教育方法的单一化,导致德育教育的内化机制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在强调德育的同时还必须采用外在的强制力来规范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而这种外在强制力就是法制,它是最具刚性的约束机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法制的作用,实现价值观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结合,不断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5.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体系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因此,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并及时把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趋势,从而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以上学术界分别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研究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有的学者只研究大学生价值观历史演变及其特点,有的学者只研究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的学者只研究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对大学生价值观演变原因的表层分析比较多,大多数学者仅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很少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挖掘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原因;许多学者对如何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进行了广泛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少,但这些对策只是理论观点的堆砌,缺乏具有深厚底蕴的原理做支撑;同时,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缺少比较研究,既缺乏横向的国内外比较研究,又缺乏纵向的历史研究,这不利于建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不利于更好的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针对以上研究存在的不足,我提出以下建议:其一,要进一步拓展大学生价值观研究的视野,不仅要研究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现状,而且还要研究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探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规律和对策,从整体上来把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其二,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原因,不仅要从宏观层次上进行分析,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分析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内在动因,抓住实质性的东西;其三,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应综合运用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在基本原理支撑下,使其理论化并与实践相结合,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从而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最后,学术界应广泛开展比较价值观教育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既借鉴西方国家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又发扬我国古代价值观教育的优良传统,从而不断实现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晏开利.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辛淑英.对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2(1).
      [4] 刘晓.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原因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3).
      [5] 武艳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状况及特点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
      [6] 李石新,晏果茹.当前我国青年价值观的分析[J].东岳论丛,2002(5).
      [7] 蒋耘中,类延旭,祁金利.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探讨[J].理论,2005(9).
      [8] 李兵.社会转型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2).
      [9] 张进辅.论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引导[J].西南大学学报,2007(3).
      [10] 张爱民.论网络效应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嬗变[J].社会科学论坛,2006(11).
      [11] 盛春辉.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价值观演变的特点及高校教育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3(6).
      [12] 胡钦太.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2).
      [13] 强以华.价值观多元化刍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14] 王云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及教育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15] 石海兵.当前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几点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01(10).
      [16] 王迎春.社会转型期影响青年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因素及对策[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6).
      [17] 李建梅.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新途径和方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7).
      [18] 姜华.大众文化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J].道德与文明,2007(4).
      [19] 李斌雄,张小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推荐访问:新时期 价值观 综述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