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时间:2019-01-11 03:28: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利用归纳法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进行归类,还可以利用归纳法对同种类型的问题进行分类。因而归纳法的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运用归纳法形成物理概念、获得物理规律;运用归纳法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归类;运用归纳法对同一类题进行分类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归纳法 应用
      
      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是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在指导学生研究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时,有意识地尝试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去认识和理解,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习惯,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质会大有裨益,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归纳法,又称归纳推理,是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应用。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归纳法谈谈一些体会。
      一、运用归纳法形成物理概念、获得物理规律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一系列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实例或实验数据,即获得丰富的感性植被或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地,找出不同现象(实例或实验数据)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从中归纳抽象出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例如:为了使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如下体验。动手让一张纸、一杯水或一个笔套发出声音,让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使学生的面颊感受到有敲击感,让发声的音叉与自由悬挂的乒乓球接触,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得摆动起来,还有如击鼓使鼓面上的小纸屑跳动等其他一些实验,引导学生对不同的实验进行分析,即当听到声音时,虽然发声的物体不同,但有共同的特点,即这些发声的物体都发生了振动。从而归纳概括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
      又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为能让学生经过探究准确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在探究活动中设计了至少三次实验:(1)杠杆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在中间),在两侧挂钩码;(2)杠杆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在中间),一侧挂钩码,另一侧用弹簧测力计(测力计与杠杆垂直);(3)在(2)的基础上改变测力计的与杠杆之间的夹角。然后对实验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到杠杆平衡条件。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再如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产生哪些效果,经过大量实验和生活、生产中的一些事实,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使物体产生形变,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可以说,每一个物理概念、规律的获得都离不开归纳法。每一个物理问题的探究过程都必须用到,所以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探究,学会归纳,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运用归纳法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归类
      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很多,学生往往对众多的概念、规律或现象易混淆,学生的理解、接受很困难。这时候我们要善于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俗语,都有一定的科学根据。
      例如:生活中,形容男同学唱歌像老黄牛,女同学上课回答问题像蚊子叫。让同学们思考有没有依据,或者有没有共性,讨论得出男同学和老黄牛的声音响度大、音调低的共性,女同学的声音和蚊子叫声响度小、音调低的共性。
      又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尤其是学生对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难以识别。其实,可以试着找找一些现象的共性,霜、雪和冰花有什么共性?都可以组词成霜花、雪花和冰花,都是白色颗粒状固体状态,都是水蒸气直接升华而成。雾、露和“白气”有什么共性?都可以组词成雾水、露水(或露珠),说明都是液态的小水珠,都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雹和冰是不分家的,通常说冰雹,它们的形成过程是相同的。所以说生活语言往往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这样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还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掌握规律。
      再如:在学生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很难理解并掌握该规律,是透镜学习中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针对性地提出适当的问题:(1)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哪里?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哪里?(2)成实像时,有几种性质的像?像随物距的变化情况怎样?(3)成虚像时,像随物距的变化情况怎样?结合实验得出的结论及时进行讨论归纳,得出:(1)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焦点处,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二倍焦距处,即“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2)成实像时有三种性质的像,即u>2f时、u=2f时、2f>u>f时三种情况。且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会变大,像也会变大,即“物近像远像变大”。(3)成虚像时,物距变小,像距会变小,像也会变小,即“物近像近像变小”。同时不管成什么性质的像,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时一致的。实际在第(2)点中还有个难点是成三种性质的像时,像的放大在与缩小情况如何?像在哪里?针对这一问题,我跟学生打了一个比方,也是知识的一种迁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都知道《乡愁》这首诗,其中一句诗句“你在里头,我在外头”,凸透镜成实像时也是这样“物在外头(即u>2f时),像在里头(即2f>v>f)”“物在里头(即2f>u>f时),像在外头(即v>2f)”。而且这时候继续打比方说:哪里的世界最精彩?一首歌里唱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因为外面的世界很大,在成实像时,像和物的大小比较可以看在外头还是里头,外头的总比里头的大。学生自己比较立即得出结论。以后还便于理解记忆。
      又如对于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问题的学习时,就引导学生注意理解,在学习“速度”时,在学生知道可用“路程相等时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相等时比较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基础上,讨论:当两个运动的物体所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等时就采用比值的方法,将其中的一个物理量转化为等量(单位时间),再来比较另外的量(路程)大小,从而得出结论。当学生学习压强时再一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思考解决速度问题的方法解决压力作用效果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凡是此类问题都可以:用其中一个物理量B除以另一个物理量A的方法进行定义。得到“单位‘物理量A’的‘物理量B’”。
      三、运用归纳法对同一类题进行分类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为了使学生能在评价中取得理想的学业成绩,有些家长和教师要求学生加大练习量,这样就使得学生做了大量的习题,而所做的习题中绝大多数是同类的题,有时一个题目做错了,造成一类错题。我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做的题进行归纳分类,对每类题进行分析,总结出解题方法,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力学中关于利用“一定一动”滑轮组竖直提升重物的一类题,这类题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不计机械重和摩擦的情况(即理想化情况);二是实际情况;三是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言下之意没有忽略动滑轮的重(给它一个称呼叫:半理想化情况)。学生的主要问题也就在第三种情况。首先这三种情况下,s=nh,η=W/W=Gh/Fs=Gh/Fnh=G/nF都是成立的。不同的是:理想化情况G=nF,所以η=100�,且W=W,W=0;实际情况下,由于有机械重和摩擦存在,额外功必然存在,所以η<100�,求解时带入实际数据求解即可;而第三种情况下比较难以理解些,首先要知道条件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的重是没有忽略的,则nF=G+G,且额外功的产生原因只来源于动滑轮重,所以W=Gh。基于这些,机械效率还可以进一步表达成η=G/(G+G)。对于各种情况了解清楚了,以后解这类题时首先看清题中的条件,分清是哪一类情况,也就不存在难以解答了。
      再如,电学中的各类比值问题,这类题通常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电流大小相同(如串联),二是电压大小相同(如并联),三是电阻不变(如同一电阻)。如果三种情况又是纯电阻电路,即电流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Q=W),若通电时间也相同,则三种情况下的规律很显而易见。当电流相同时,Q/Q=W/W=P/P=U/U=R/R。决定Q、W、P、U的根本因素是电阻的大小,其中就有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也可以这样说,满足了条件后,这些量都跟电阻成正比。当电压相同时,Q/Q=W/W=P/P=I/I=R/R。同样道理,只要条件满足,这些量都跟电阻成反比,其中有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即欧姆定律中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所以在电流或者电压一定时,找出电阻大小关系是很重要的,因为电阻大小决定了其他量的大小关系。当电阻不变时,Q/Q=W/W=P/P=(I/I)=(U/U)。这时,Q、W、P与I、U成正比,其中也能看出I与U成正比,即欧姆定律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所以,对于电学中的这类题,一定也是分清题意,找出各种情况下的相同因素和决定性因素,各种同类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莘莘学子对它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但往往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有的学生由于没有了解物理学科所特有的知识系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会感到知识的零乱和学习的枯燥。这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概括。这样做,既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物理知识的“简单”、“和谐”与“有序”的美,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较过.物理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空间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归纳法 物理 初中 有哪些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