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新课程:我们应该如何教?|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像什么

    时间:2019-02-10 03:26: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在新学期开始实施。它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新课程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是一场深刻的改革。作为高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怎么教好语文呢?
      
      一、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语文无时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是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你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父母,有的竟然也“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甘咬钢笔头”,让你哭笑不得。症结究竟在哪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在花了时间,做了题目,却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难怪学生时常诙谐地说:“语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数理化,我的眼里只有你。”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我觉得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是首要的。这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观念,但却是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我觉得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以语文的形式对话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和历练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二是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变平淡的生活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能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这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走得第一步。
      
      二、实行自由、开放式课堂教学。
      
      实行自由、开放式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联想、想象和表现的欲望和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理状态处于开放状态,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为学生展现自我、获取成功带来机遇。比如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来,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而是教师把自己根据教参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即使理解也是生吞活剥地机械记忆,而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或能力从而活学活用。若能由生生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就会触类旁通,集思广益,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要深刻得多。学生也在发自内心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数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捕捉课程资源,不拘于教材和教案。不仅仅是课本,还可以自由开放地把你身边的一切都当作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知识层次、不同的欣赏口味与不同的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快乐。
      
      三、课改要求教师要备课充分、灵活多样
      
      教学的知识对教师来说是已知的,对学生来说大多是未知的。但如果教师在上课前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准备得非常细致周到,那就为教师挤占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进行滔滔不绝的讲说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它也会潜在地钳制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中心、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知识在系统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导向作用,既保证教师“导”的作用,又能使得师生面对同一问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师生共同参与交流,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课前细致备课为终身备课。
      
      四、寻求新思路、新方式
      
      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仅仅强调“讲授式学习”,让学生学习“确定的知识”。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死板、冷漠、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了。因此,教师要变“师必贤于弟子的观念”为“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念,在教学中寻求新的思路、新方式。教师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知识上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师权威化,那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盲从,以及限制他们思维。因而在课堂上要创设问题的情境和民主宽松的学习范围,把教师真正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五、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使之成为广泛学习语文的平台
      
      传统语文课本往往以文体或知识点串成单元,造成一种刻板的格式。新教材则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语文能力,编排体例也变成了用人文话题来统领的一个个专题,希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简单地只学习一些语文的知识。诚然,新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和伟人或名人佳作中精选出来的,这些课文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但是,任何教材,说到底,仅仅是个例子,把这个例子掌握得再好,也不等于就学好了语文。对教材有真正的发言权、选择权和主动加工权的仍然是学生。如果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习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就能真正成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学生平时要注意摘抄自己喜欢的格言、成语、名言、警句等;到报刊上找中外名著名篇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朗读;从中外寓言、童话、诗歌中选出美文研习;自己制定背诵计划,每天背上一句、一条或一篇;收集资料,重组信息,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把课本与读本结合起来,把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结合起来,注意相关课文异同点的比较和分析。

    推荐访问:我们应该 新课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