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_发挥主体性教学理念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19-01-13 03:30: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内涵与要求      主体性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一般是指主体在与客体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能动性。对于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不过基于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历史条件,主体性也就具有不同的理论内涵。其基本概念从实体主体到认知主体再到生命主体的发展过程不仅体现了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更说明了人类从对外在物的探讨经意识的中介再向人本身回归的发展意义。但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主体性原则是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形而上思维方式之上的,结果或者是割裂了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自由和必然的统一,因而片面夸大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也就是夸大了主体性本身,或者是把主体当作一个抽象的人,因而抹杀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也就是抹杀了主体性本身。
      马克思克服了旧哲学的片面性与抽象的思辨性,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主体性的内涵: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放在一定的历史中去理解;时刻关注人的现实生存,把人类社会看成是人化自然的结果;从历史的角度深刻揭示了人的社会本质。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从主客体的对象性关系即实践活动人手,是研究主体性范畴的最好视角,因此,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共同属性,人无论作为实践主体、认识主体还是评价主体,都具有这些根本共性;主体性包括三方面,其中,自觉性是对自我的认识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能动性是对现实世界的选择、对外界适应的主动性;创造性则是指对现实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对主体性的揭示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
      将哲学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就形成一定的教育理念;将主体性的哲学概念引入教育教学实践,启示我们应坚持“主体性教育理念”,即:在高校各项工作中都要以人为认识问题和价值取舍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维护和促进人的个性和发展作为根本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要践行在目的上为了人、在行动上促进人、在机制上保障人的原则。该理念的核心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提升人的主体地位;其根本目的在于冲破束缚人发展的桎梏,唤醒人的主体意识,激发人的智慧与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主体性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就体现为主体性教学理念,它认为:教学要以学习者为全部活动及过程的中心,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教育方式要因人而异,教学环境要以情感为主来营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并践行以下原则:
      第一,要坚信学生需要学习并能够发挥潜能以达到自我实现。努力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
      第二,要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给予其亲身感受、观察、分析和思考的空间,训练其想象力、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设法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培养其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和独立性等。
      第四,要坚持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努力在课堂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主体性教学理念与高校专业课教学的内在契合性
      
      主体性教学理念从根本上适合于高校各个专业及课程的教学实践.拿社会工作专业(下简称“社工专业”)教学来说,这种适合性表现得十分根本和深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社会工作专业的“助人”主题要求社工专业教育要坚持主体性理念,使得所培养的人才对其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具有自发的和格外的关注。
      社工专业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技巧进行的助人自助活动。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主体性,并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才能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因此,社工专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奉献精神、高效的社会服务技能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其次,社工专业的价值取向性特征与主体性教学理念有着内涵上的互动。
      价值是人们在社会中对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或评价。在哲学意义上,它是人类的一种重要追求;在社会学意义上,它是一种抽象而一般化的行为准则。价值对社会工作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社会工作存在和定义的重要基础。社会工作的核心活动――“助人”本身就带有十分明显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的色彩,是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等价值追求而采取的必然行动。
      再次,社工专业的基本价值观与主体性教学理念在内涵上有着高度的相通性。
      崇尚人的价值与尊严的价值观是对主体自觉性的肯定与高扬,必然要求专业教学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着力开发学生的潜能。社会工作者相信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是不可剥夺的,因此在工作实务中对案主个人或群体的价值和尊严给予尊重、支持,以“人”“处于困难的人”“需要救助的人”来看待和接纳案主,并形成了一些具体的专业价值观。而只有自由发展的人才能予他人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主张社会正义的价值观强调了主体的创造性,因此也必然要求该专业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开发其创新思维能力。主张社会正义意味着要保证人们的平等机会和权利,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就是通过扩展机会和资源来实现社会正义的理想,尤其是通过推动建立公正的社会和经济政策来提供充分的教育、扩大政治参与、实现经济自给、扩大福利保障。因此,在以优秀社会工作者为培养目标的社工专业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等,要给予学生亲身感受、观察、分析和思考的空间,并采取有效手段训练其想象力、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才可能具备促进社会正义实现的能力。
      最后,在专业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凸显了价值主体的能动性――助人即提供利他服务,这种利他服务的特征是非营利性服务;自助则是指受助者最终可以独立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或协助受压迫和处于危机中的人,增进这些人改变自己和社会的能力。这是社会工作专业最具特色的基本价值观,必须始终坚持。因此,对未来的社会工作者的培养中,教学活动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设法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培养其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和独立性等;同时要坚持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努力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样,学生将亲身体会如何受助才能实现自助,才能在未来的实践中真正践行助人自助的价值观。
      
      坚持主体性教学理念,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及手段
      
      将主体性教学理念切实结合到高校专业教学的实践和实际中,应该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有效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打破传统模式,在教师作基本讲解的同时,大量进行观点交流、体会共享及讨论辩论等环节,将教学内容与实践、实际相结合,推动学生对理论问题的反思。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要保持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提问和质疑,达成师生的良性互动。这些方法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摆脱在纯理论学习中经常出现的一切依赖教师、被动接受教导的状态,而将专业知识和理念融入自身原有的思想知识体系之中。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理论结合并指导实践和实际,这将充分发挥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式使学生尽早、充分接触专业实践,促使学生乐于、勤于、勇于和善于尝试专业实践。可以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有计划的课内外活动和适当构建相关组织等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可以调动学生的力量与教师共同进行校外实践基地的考察、洽谈和建立的工作,并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充分利用校内外专业实践基地进行实践学习等。
      第三,技巧性地进行价值观教育,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价值观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难度较大的部分。教学活动在此方面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关键是教学设计的技巧性。可以动之以情,将反映社会正义等内容的视频节目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选择性地播放给学生观看,在节目本身的感染力起作用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开放式讨论及争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关注社会民生的热情和兴趣;还可以引之以趣,运用情景模拟进行价值观渗透。情景模拟是以生活中的真实例子为模板,将其作为真正面临的情景,进行观察、思考并给予评价。青年学生大多很有激情和表现欲,参与、观看和评价情景模拟都易使他们感到情绪高涨,因而容易接受更多信息,包括价值观的渗透。

    推荐访问:主体性 教学理念 发挥 作用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