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关于“中国形象”的语用学思考】 中国语用学研究会

    时间:2019-01-21 03:40: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外交进入公关时代,中国形象备受关注。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对中国形象的铸就进行思考。大到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世博会中国馆,小到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国外报道的处理都是展示中国形象的平台。在中国形象传达中我们应该注意迅速清晰的准则,考虑全球化的语境背景,把握突发事件的机会进行宣传,同时还应注意细节之处彰显国家形象。
      关键词:中国形象;语用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200-02
      
      国家形象问题,不仅同政治学、经济相关,和语言学也息息相关。语言是我们认识并叙述世界的方式,语用学主要是研究日常语言的,语用学的研究成果旨在服务公众。本文主要是从语用学角度对中国形象进行思考。从整个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语言学界主要把目光投身技术层面的思考,比如对语法问题的关注,但学界逐渐注意到是语言问题也是生活问题,语言的实际运用和传播问题关涉到国家和个人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不但要会听,还要会说,会交流,公共外交的场合无处不在。而在国际舞台上,每个国家有自己对本国形象的诠释和铸就。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公众与世界公众广泛交流的机会,两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
      国家生活中的语用问题涉及到跨文化的交际。如何更好地进行了解和沟通,对于国与国之间的互信友好至关重要。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的核心概念,预设和指示是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政治修辞本质上是一种说服论证的技巧和能力,表明带有政治企图的主体针对目标受众、围绕自己的利益“如何说”的问题,在说话行为的同时完成了行事行为,其言后效果包括信息传输、情感表达、社会控制等。
      言语行为合法性建构说到底是用什么来说话,如何说话的问题。在进行国家形象宣传的时候我们首先认清“我是谁”的问题。“我”是言语行为的叙述者,也是驱动者。任何言语行为,一旦发生,首先应该认识施行者是谁。任何言语行为都包含“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对“我”的认知涉及对国家身份的认知,由此带来了“身份认同”等问题。在国际交流中这一问题表现为树立怎样的国家形象的问题。在表达的过程中“说什么”的问题关键在于表达的对象的认知,因为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接受者会有不同的理解。新闻语言特色之一是核查者意识的存在,这也是语言现代性的表现之一。因此在我们表达的过程中应该有核查者意识。
      国家形象是各种期待内在化的过程,而国家形象的宣传片应该体现这种期待。去年中国制造的宣传片在国外媒体播出,引起了轰动。这一广告攻势的主要诉求是竭力在海外宣传中国品牌,提升外国人对中国制造产品的认知度,使他们不再仅仅将中国看成一个成本低廉的市场。中国的这一宣传举措,对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这样的宣传需要很好的创意,商务部如果能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广告方案,效果肯定会更好。此外,宣传片的语言可以更加幽默,这样更容易被国外市场所接纳。
      探索“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世博对于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形象的锻造和传播不仅仅限于上海世博会5.28平方公里的园区。从上海世博的选址、规划到中国馆及各省市馆的设计和推广,志愿者的行动,上海市民的参与等,都参与了整个形象的建构。中国馆可谓是中国形象的重要代表之一,本届世博会上这一形象的传达主要是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结合,清明上河图吸引了包括希拉里在内的各国政要的驻足。中国馆造型独特,气势恢弘,可唯一遗憾的是中国馆侧重了辉煌的中国元素的传达,但毕竟还有很多的社会问题,贫困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才能更好地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
      从细节处出发,对外汉语教材的开发也可以体现国家形象。笔者注意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往往忽视了这一传达的平台。目前高校在使用教材以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当代中文》和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口语速成》等教材居多。在课程的涉及上我们注意到话题的安排往往是吃喝玩乐等内容,在教材的编写上没有凸显中国形象,虽然提及了泰山,但是下面没有相应的介绍。在对外汉语课程开放上,我们应该注重中国元素的选择,比如我们可以加入长江、长城、黄河等形象,也可以加入中国的现状和未来的描述。而国外的很多语言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比如意大利专家编写的《新视线意大利语教程》,在教材的第一课就是让学生在丰富的图片中选择哪些代表了心目中的意大利形象,这样意大利的美食、艺术、建筑等就更能深入人心,很好地树立了国家形象。我们也可以借鉴这样生动活泼的文化元素的传达,铸造中国形象的文化传播力。此外,我们还可以编写一些小册子,介绍中国的吃穿住行实用信息,将中国的社会方方面面简洁生动幽默的介绍给外国留学生,更好地塑造中国形象。
      在国家形象的传达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一、加强宣传的迅速准则和清晰准则
      目前有一则关于“有毒”的消息,某国外控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我国13个知名香烟品牌被指重金属超标,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一位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尽管我国还没有对整支烟出台重金属市场准入标准,但这个标准不仅是中国没有,国际上也没有……(披露的报告)并不能说完全客观公正。”由此可见权威部门对待这一安全危机的结论是“尚无定论”。而这样的态度无法有效的回应外国的报告,只能图增消费者的忧虑。在苏丹红鸭蛋、三氯氰胺等安全事件中,有关部门也是表示“无标准、无检测”。相关部门应该尽量给消费者足够的信息,在宣传中除了注意时间的迅速还应该注意清晰准则,应该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达,以减少群众不必要的忧虑。
      二、注意全球化的语境
      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在政治生活中,跨文化传播以全球化作为语境。在宣传和塑造本国形象中应该注重全球化的语境,尊重国际社会共通的意义空间。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将世界文化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两种,中国是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国家。在国际政治生活中,要做好高低语境转换的工作。在国家形象铸造过程中不能偏离国际公认的价值体系。外国受众在人权、亲情、爱国、环境、生态、青少年教育等方面容易达到共识,可以作为我们宣传的切入点。
      三、利用突发事件树立国家形象
      突发事件因为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焦点性等特点,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一旦发生,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能够在全球迅速传播,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如果能更好地报道突发事件,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非常具有积极意义。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危机的处理上,语言行为的处理是应对危机的手段之一。对冲突的定位需要语言的表达,这时的言语行为应该考虑到后续的行为,越是重大的事件,越应该采取理智的态度,后续行为受到目的的制约,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该注意相应的语用策略。
      四、国家形象塑造需要注意细节
      中国国家形象的铸造事关重大,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外交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体现国家的形象外,我们还可以在细微处着手彰显中国的国家形象。比如前文中提到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应该注入中国元素,此外还应该翻译一些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本土电影、电视剧等也是很好的宣传途径(应该多拍些反映当代中国的作品),我们应该为外国受众更好的理解中国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
      如今当中国政府努力为“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宣传之际,外国媒体在忙着宣传“为中国制造”(made for China),希望生产更多的奢侈品满足中国顾客的需求,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应该说这是个和中国一起制造的时代(made with China),当世界的目光越来越投向中国,我们应该塑造怎样的形象是值得每个国人深思的问题。中国国家形象进入外交时代,语言学家应该将语言问题回归社会生活,希望以上思考能引发对此问题的关注。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索振羽编著.《语用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胡范铸.“言语主体”:语用学一个重要范畴的“日常语言”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6期.
      [3]曹碧波.媒体如何利用突发事件报道塑造国家形象.中国出版,2010年5月.

    推荐访问:中国 形象 思考 语用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