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政治周期循环:西方政治制度研究的新视角

    时间:2021-07-05 04:01: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政治周期循环是指现任的执政者利用执政的资源,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自己党派或候选人的得票率。关于政治周期循环研究,形成了机会和党派性两种不同研究进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扩展,呈现了繁荣的研究景象。这些研究不仅可以扩展中国政治研究的相关内容,而且对制度研究的方法论提升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治周期循环;比较政治;机会性;党派性
      中图分类号:D0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0)04—0078—08
      
      政治学的研究中,考察西方民主制度的运行逻辑具有重要的地位。自从进入到近现代以来,西方确立了现代国家体制以后,包括选举在内的民主政治运行机制保证了整个西方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民主进程加快,经济发展与政治运行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周期性运行的内在规律,进而成为调节整个西方国家治理体系的机制链条。
      
      一、政治周期循环理论的历史演进
      
      在民主理论中,“民主国家的选举是真正竞争性的,它是以全体人所有正式表达偏好为基础的公职竞争,这些偏好意见汇集成具体哪一位候选人获取胜利的集体决定,这样的选举是民主制度的核心”。在西方国家的政治体系中,由于选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所以对于选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就成为西方政治学界关注的重要内容。从现实情况来看,当一个国家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时,往往有助于现任执政者或政党获得胜选连任,同时,现任的执政者为了增加自己党派或候选人的得票率,往往在大选年度通过扩张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创造短暂的经济繁荣,从而提升候选人的胜选机率。在这种背景下,政治周期循环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系统化的理论模式。
      从该理论的演进史来看,理性个体主义的方法是该理论的基础,这些理性个体为了获得权力或者稀缺资源,通过理性的计算来实现这些目标。根据这种分析方法,“寻求权力的个体或者像个体一样行为的机构,都会为争夺资源以及选民的支持而展开竞争。”所以在西方政治制度变迁的研究中,就有学者注意到执政者在选举前通过扩张性政策创造出经济繁荣,进而争取胜选连任机会的现象。1943年,卡莱克西就指出“工业社会中的景气循环现象是因为政府为行达到充分就业所施行的政策”,在此基础上,诺德豪斯在1975年正式提出了被称为“机会性政治周期循环理论”的模型,在该模型中,作为理性人的选民是否投票支持执政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政者操控经济的表现。除了重点研究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抵消关系之外,诺德豪斯在借鉴经济理论中的菲利普曲线基础上,进一步指出“选民投票偏好实际上依据他们对经济结果所做的预期,并且这一预期经常呈现出短视行为,而非基于理性预期,被称为可谓是适应性预期”。所以,诺德豪斯认为,执政者为了争取更多选票,必然会在选举前采取扩张性政策,促使经济景气提升及失业率下降;同时为了消除扩张性政策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执政者经常会在选举结束后采取紧缩政策,导致失业率重新回升,直至下次选举前又采取类似的扩张性政策。如此类推,就形成了选举前扩张、选举后紧缩的经济景气周期性波动现象,出现了类似经济景气或股票市场的选举行情。可以说,从诺德豪斯的理论模型的理论假设来看,基本上是以经济周期的波动来比附政治投票的过程,所以也被称为理性视角的政治周期循环理论,但是这种研究明显忽略了政治选举中其他的相关因素,尤其是政治和社会等因素。
      与此相对应,希伯斯提出了“党派政治周期循环理论”。该理论模型虽然也以菲利普曲线作为讨论的基础,但不同的是,希伯斯更强调政党的意识形态的差异性,重视包括政党成员在内的核心选民的政治认同感。在西方政治生活中,政党的差异性非常明显,不同的政党有不同的纲领和目标,即使同一政党在不同时期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希伯斯就认为政党为了保证党内认同的统一性,而获得选举胜利,不同执政党会根据政党自身意识形态的偏好而非简单连任机会来决定经济政策的内容,因为“选民对于经济情况存在不同偏好,中下阶层的人民偏好低失业,而社会的中上阶层则较重视低通货膨涨率。不同政党因其群众基础不同,就会形成各政党不同的政策目标,所以其偏好的政策目标也就自然有所差异”。目比如在美国两党政治中,相对于民主党选民,共和党选民不喜欢通货膨胀;而相对于共和党选民,民主党选民则不喜欢失业率的提高。除此之外,政党还会根据以往大选的政党选票基础、预定的得票目标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希伯斯通过对于西方国家不同政党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左翼政党比较注重充分就业的总体经济目标,所以一旦执政时会采取扩张性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以便照顾代表中下阶层的社会集团;但是一旦右翼政党执政,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对于大企业财团的资本侵蚀作用,经常会采取紧缩性政策降低通货膨胀。基于这样的考察,他认为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交替执政时,经济情况便会随着选举结果的改变呈现一松一紧的波动现象,这种研究突破了选民单纯经济人的假设视角,更多考虑了党派本身及其意识形态的影响,被称为基于党派角度的政治周期循环理论。由于不同的研究角度,诺德豪斯的机会理论与希伯思的党派理论形成了政治周期循环理论的两个基本研究进路,为以后进行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后,也有学者对选民的偏好这一政治影响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例如考察了现代传媒对政治的影响,“政治家面对更加信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的公众,试图实施和维持某种有效的传播策略,看起来只是一种永不停歇的抢夺。”同时,“政府事实上有能力通过传播媒体等方式,影响选民的偏好,进一步促使自身选票的极大化”,传媒影响因素也开始被引入到政治周期的循环研究中。图福特的研究就代表了这种思路,他通过考察民众实际所支配的收入、失业率与选举之间的关系,认为执政者通常以租税与移转性支付为工具,在传媒的有效的帮助下,进行经济干预,进而形成了政治周期循环现象。这样,原来的机会理论和党派理论的假设就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所以,莫斯利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综合,认为“政府有能力通过大众媒体的方式影响选民的偏好,同时也重视意识形态对于政府公共政策产生的实际影响。”
      阿尔特和克里斯托在整理了以上的研究思路后,根据选民偏好固定或者变动、政府能力属于回应型或策略型两个向度,将政治周期循环相关重要研究文献归纳出四种模式,如下表所示:
      
      在这种分类方式中,策略型政府是指执政者的目标在于使其连任的机会最大化,而不考虑其支持者对政策的偏好程度,回应型政府则是指执政者会根据其支持者的偏好来制定政策,以便回应选民的利益需求;选民偏好的固定或变动则根据选民对于政策的偏好是否会因政府的影响而改变,根据以上的理论向

    推荐访问:周期 政治制度 循环 政治 新视角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