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试述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与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军事思想的形成

    时间:2021-05-25 20:05: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为毛泽东关于红军反“围剿”战略思想和红军作战原则的形成提供了舞台。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军事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独具中国革命战争特色的作战原则,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构筑了框架雏形。
      [关键词] 军事思想 积极防御战略 反“围剿”战争 形成 毛泽东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从1928年5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后来我们的作战原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江西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时,‘诱敌深入’的方针提出来了,而且应用成功了。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这就是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军事思想形成的全过程。本文试就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与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军事思想的形成作一论述。
      
      一、从“十六字诀”原则到“诱敌深入”方针的重大转变
      
      1927年9月19日,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3团和第1、2团余部,陆续到达文家市。当晚,前委在此召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主张,决定放弃进攻长沙的计划,迅速脱离平江、浏阳地区,沿罗霄山脉南移,寻求新的立足点。10月7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斗争由城市向农村转变的开始,此后逐步产生了适应崭新的武装斗争方式的战略战术。从井冈山创建时期敌人的四次“进剿”、三次“会剿”到中央苏区时期敌人的五次“围剿”,红军一直处于强大敌人的包围之中。如何防御敌人的进攻,有效保存和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是摆在处于弱势的红军面前的一个根本问题。毛泽东从井冈山革命斗争实践经验中较早地认识和把握了“围剿”反复的斗争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指导红军的行动,使红军始终保持主动并在不断战胜敌人“围剿”中得到较快发展。1928年,毛泽东在领导坚持井冈山的斗争中,针对当时的敌我情况,总结了初期作战经验,制定了朴素的游击战争作战“十六字诀”。从1930年夏季开始,红军在中央苏区得到较大发展,约有3万余人的正规部队,建立了军团和方面军,基本上形成了主力红军、地方游击队和群众武装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这一时期,主力红军的作战原则也适应当时的形势适时的由游击战转向运动战,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尽管这一时期的运动战某种程度而言只是提高了的游击战,但它却是一个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红军的战略战术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到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时,“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提出来了。红一方面军运用“诱敌深入”战略,粉碎了敌人第一、二、三次“围剿”,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使我军作战原则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毛泽东对我军战略战术创造发展的重要贡献。毛泽东曾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这时是军事原则的新发展阶段,内容大大丰富起来,形式也有了许多改变。”其主要内容有反“围剿”的准备、战略退却、战略反攻、反攻开始问题、集中兵力问题、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形成了毛泽东的以人民战争为基础的、积极防御的基本战略军事思想。
      
      二、“诱敌深入”是红军取得反“围剿”胜利的正确战略
      
      罗坊会议最终作出“诱敌深入”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红一方面军主力东渡赣江,诱敌深入。1930年11月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根据罗坊会议的战略决策。由毛泽东、朱德签署在罗坊园前村发出《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敌疲惫而歼灭的命令》。命令指出:“方面军以原任务拟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
      当敌人实施大规模的“围剿”时,红军采取的基本战略是“诱敌深入”。“诱敌深入”有利于主力红军保存军力,待机破敌;有利于动员和组织苏区内各种力量支援和参加战争;有利于使敌人分散兵力。削弱敌人优势兵力;有利于发现敌人弱点和造成敌人的过失;有利于红军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直至打破敌人的“围剿”。毛泽东在后来总结历史的经验时提出:“根本上危及军力的保存时,应该勇敢地退却,以便保存军力,在新的时机中再行打击敌人。拼命主义者不知此理,明明已处于确定了的不利情况,还要争一城一地的得失,结果不但城和地俱失,军力也不能保存。我们历来主张‘诱敌深入’。就是因为这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策”。
      毛澤东在实施“诱敌深入”战略方针时,先是做好反“围剿”的战争准备,主要是军事上的准备退却和为着准备退却的政治上的宣传、动员,征集兵源,筹措给养,寻找有利作战的阵地、组织动员积极援助红军的人民,准备参加和支援反“围剿”作战。在敌人“围剿”开始前或同时,红军主力应向苏区内退却,以诱敌深入,待机破敌。退却的终点,通常在根据地中部,有时在后部或前部的边缘区。同时,以一部主力协同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采取运动防御和广泛灵活的游击战袭扰、迟滞敌人的进攻,以保障红军主力集结、隐蔽、休整适时转入反攻。反攻开始后,一般选择的目标,通常选择在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阵地,能有效地打击敌人的要害及比较薄弱处,给敌以沉重打击。反攻是打破敌人“围剿”的决定性步骤,既要打,更要打好。毛泽东十分重视坚持慎重初战的原则,打则必胜,从而转被动为主动,打破敌人的“围剿”。
      反“围剿”取得胜利后,红军乘胜开展有计划、有部署的进攻作战,拔除苏区内敌人的据点,消灭苏区外的分散孤立之敌,巩固和扩大苏区,发动群众。扩大红军,筹措给养,整训部队,为打破敌人的下次“围剿”做好准备。
      实施“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必须拥有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有了革命根据地,“诱敌深入”就有了充分的回旋余地和广阔的战场。这与毛泽东对预定战场的选择的六个条件十分吻合。因为“(1)积极援助红军的人民;(2)有利作战的阵地;(3)红军主力的全部集中;(4)发现敌人的薄弱部分;(5)使敌人疲劳沮丧;(6)使敌人发生过失”这六个条件只有在根据地内才能发现并创造;只有在根据地内才能发现并利用“人民条件好”这一优势,发挥红军之优长,组织动员群众,打具有人民基础的人民战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同时必须拥有和建立一支信念坚定、英勇顽强、敢于战斗、勇于牺牲的人民军队。这样,在敌人大举进攻苏区时,我军仍能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有效地打击敌人的疯狂“围剿”。
      
      三、“慎重初战,战则必胜”是取得反“围剿”胜利的重要谋略
      
      毛泽东对于反“围剿”之“初战”极为重视。他认为打好反“围剿”第一仗至关重要。这一仗必须打胜,必须照顾主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这是反攻开始,即打第一仗时,不可忘记的三个原则。”必须打胜,则是在敌情、地

    推荐访问:围剿 防御 战争 思想 战略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