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基于实用性的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之所见

    时间:2021-03-16 12:04:3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传统的经济法教学主要侧重讲授,老师占主动性,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忽视了大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新颖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因此笔者就如何改进经济法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欲望与动力。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改革;所见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7)36-0031-02
      《经济法》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基础技能课程之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过程的规范性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那么就要求经济法在教学上的定位要准,要以实用性为主,使学生参与经济活动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提升,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
      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的定位
      传统的经济法教学体系在设置上注重完整性和系统化,注重知识点的灌输与强化。笔者认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先从课程定位入手,以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岗位的需求为原则,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归类教学。一是所学知识点不需要很宽泛,但够用即可;二是注重各章节的有机结合,能灵活运用即可。
      就我校选用的江苏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法》为例,我把所有章节进行了归类。
      一类:《经济法》基础知识。这一类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法的概念及经济法律关系所指的内容,了解经济法的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点即可。
      二类:企业组织法律规范。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这一类重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不同企业的形式所运用的知识点的不同,能将所学的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一些常识性的基本问题。
      三类:《合同法》的运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也是越来越涉及广泛。故该类主要让学生掌握合同法订立的程序、条件,在哪些情况下可撤销,可变更、可无效与效力待定。涉及侵权的话,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出现争议应如何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诉讼或仲裁。
      四类是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规范。如《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这一类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规避风险及侵权行为的处理。
      二、开展案例教学为主要模式的理论讲授
      (一)做好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
      在案例教学法上,以某一个企业为例,实施一案到底的模式。那么为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就需要《经济法》课程的负责人每年提前做好教学实施总计划,课标上要针对每一章节设定好案例,选择的案例要做到与实施的课程目标相一致,每个案例的取材既要有典型性及代表性,同时符合生活中的实用性,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作为任课的老师来说,要具有一定的信息量及收集渠道。如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体《焦点访谈》《以案说法》等,有权威的杂志如《法制日报》,还有信息量广泛的网站进行收集。采用案例教学目的不是讲授知识,而是讲授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把枯燥的法律条款与实际相结合,易于理解掌握。
      (二)组织好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经济法》课程庞杂,课时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组织案例时要注意进行取舍,选取时效性、代表性、大家热议的焦点案例,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讲授。
      1.举例法:为了说明经济法的理论、制度或某些法律条款,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讲透,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选取有影响力、热点的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法律规定的一些条款,吃透基本知識点。
      2.讨论法:讲授完知识点后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但要注意课堂四十分钟时间的合理安排。比如可以把一节课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老师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点约十分钟;第二阶段由学生进行对典型案例讨论,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出现,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在讨论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为下一步调整课程内容做准备,大概二十分钟;第三阶段由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正确答案的理由与根据。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概用时十分钟。
      3.自学研讨法:教材中对于有些章节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己理解的,可以采取预先告知的形式,要求同学们做好课前的预习,上课时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充当老师进行讲授,其他同学可以对其讲授的内容进行提问,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最后由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质疑或难点问题进行解答与总结。那么采取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逻辑分析的能力。
      (三)注重案例讨论后的总结
      案例教学是常采用的一种师生互动方式。但是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及对教学过程的总结与归纳。要注重分析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得当,指出本案例的重点、难点及疑点问题,还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最后还要对参与本次案例讨论的学生进行肯定,指出不足。
      三、布置以实践为主题的作业
      (一)开设“以案说法”栏目
      开设“以案说法”栏目。在每一章节学习后布置作业,一是要求几位同学对所收集的案例进行模拟,时间在五到十分钟。要求把人物的角色分工具体化,吐词清楚,演绎逼真。然后由两名同学负责主持,引出案例的焦点,并提出此案例的问题。台下的同学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也可以个人发言,主持人要根据台下同学的发言进行引导、分析,最后提出正确的答案及理由。那么采取这种方法,可以改变传统的学生服从教师给予的真理,久而久之,让学生习惯于寻求标准备答案,而不去想真理也是从实践提炼出来的,只有不断地质疑,提出真理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才会使我们的学生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
      (二)开设“知识竞赛”的课堂作业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低头族,要想把他们从手机上拉出来,就得在课堂上有创新。笔者提出了“知识竞赛”的课堂作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前期要求学生选出两名主持人,负责播放PPT及主持,选出四个评委,对其有歧义的地方进行商讨及统分。知识竞赛的题目由教师负责出题,设置要符合章节的知识点。可以设置必答、抢答及附加题。在竞赛的内容上,要注意出题不能太难,主要是章节的重点及基本知识点内容;在竞赛的形式上,要注意不能太单板,要有趣味性。比如抢答题答错的要扣分,附加题可以根据各队现有的分值,选取倍数的分值,以达到咸鱼翻身的目的。在竞赛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把控,以及学生的活跃度,不能因为竞赛使课堂毫无次序。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老师一味地布置教材课后的作业,只要一个同学做出来,其他同学照搬的结果。同时加深了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刘艳.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J].时代金融,2015(30).
      [2]薛妮.经济法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总体设计[J].学理论,2014(6).

    推荐访问:教学方法 经济法 所见 实用性 课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