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洪家楼天主教堂的建筑风格_济南洪家楼天主教堂建筑风格

    时间:2020-07-13 07:24: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济南洪家楼天主教堂是一座由德国兴建的典型西洋式教堂,建筑是西方哥特式风格,局部又采用了大量具有中国风格的石雕、花饰、砖瓦等建筑元素,形成一种以哥特式风格为主,中西合璧的新建筑形式。本文以洪家楼天主教堂建造时的社会环境为出发点,从洪家楼教堂的兴建、哥特风格、中国建筑元素的融入、洪家楼教堂的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和意义四部分来分析洪家楼天主教堂的建筑风格。
      关键词 洪家楼教堂;哥特建筑;中国元素;建筑风格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宗教建筑在中国的大发展时期,当时教堂建筑不但数量激增,而且风格多样。位于济南东部的洪家楼教堂是一座哥特风格的近代天主教堂,该堂是德国利用《辛丑条约》的庚子赔款所建,1905年动工,1908年建成,设计者是奥地利人庞会襄修士,由中国工人负责建造。
      在中西文明激烈碰撞的时代,宗教建筑的风格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发展。山东是国外势力较早进入的地区之一,各国文化在这里得以交汇。在建筑领域,由于中国长期的与世隔绝,宗教建筑成为各国设计师进行古典主义复兴运动的试验田。洪家楼天主教堂的建筑设计可以说是中西建筑语言的杂糅,哥特式、罗曼式、中国式等风格被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一种以哥特式为主,中西合璧的新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兼有中西建筑的特色,在中国发生剧变的时代,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1.洪家楼教堂的兴建
      据史料记载,在清朝初年就有外国传教士在北京紫禁城外修建了中国最早的天主教堂。雍正皇帝登基后,颁布了禁止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禁教令。于是天主教堂随着天主教被逐出中国而退出了历史舞台。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凭借着其船坚利炮在中国进行经济和武力扩张。于是屋顶上竖着十字架的各式西洋教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在山东地区伴随着济南商埠的开埠,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独具特色的中西混杂的大规模近代建筑逐渐兴起。洪家楼教堂的前身是由顾立爵神甫1870年在济南的洪家楼购地建造的教堂。1900年发生庚子之乱后洪家楼教堂被义和团烧毁。1902年天主教山东教区主教申永福在得到庚子赔款以后,在洪家楼建造了新的教堂。
      洪家楼天主教堂的建造是为了满足大的宗教节日和举行“祝圣大典”等大型宗教活动的要求。当时的天主教会将规模宏大的洪家楼天主教堂选址于济南府府东3公里处的洪家楼。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模式一样,洪家楼天主教堂的设计者也是外国人,但其施工负责人为孙村著名石匠卢立成,这为洪家楼天主教堂建筑风格的变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洪家楼天主教堂虽然是哥特风格的建筑,但其材料、装饰、施工等都采用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方式。
      2.洪家楼教堂的设计之源――哥特风格
      谈及教堂建筑,就不能不提哥特风格,因为近代中国修建的天主教堂,大都是哥特风格的。所谓的哥特式建筑是指盛行于12至15世纪,流行于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及意大利北部的一种建筑风格。这种风格的教堂建筑,从结构上讲,最突出的特点是使用肋架�,而且是尖�,门窗也都是尖�。尖�的设计是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东方装饰,在11世纪被介绍到西方。另外一个特点是由突出的相互交叉的拱肋支撑的拱顶。还有一个典型的特征是飞扶壁,这是对教堂外立面产生重要影响的构件。从布局上讲,教堂都以西面为正面。在大门所在的正面,不论是平顶还是尖顶,顶端都有一对钟塔直刺碧空。哥特式教堂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是它那些细长高耸、直插云霄的尖塔楼,使人一眼望去有一种向上升腾的力量感。
      据记载,庞会襄修士在建造洪家楼天主教堂时是借鉴德国科隆大教堂的模式来完成工程的,虽然其规模、高度都远不及科隆大教堂,但其哥特式教堂风格和总体布局却有相似之处。
      洪家楼天主教堂不论是建筑立面还是总体布局都展现了哥特风格艺术的独特魅力。
      首先、教堂的平面总体呈矩形,东端稍稍突出,所以是平面基本为十字形,这是哥特式教堂布局的标准。
      其次、教堂的面向为典型的哥特式――坐东面西,西山墙面是主入口所在,主入口两侧分别由两个小入口,且都为尖�。西立面两侧为高耸的钟楼尖塔,中间为中厅高大的山墙,塔尖高约40多米。
      第三、在尖塔上和东西两侧壁及墙垣上,只有众多直刺青天的小石尖塔,(图一)小石尖塔使整个建筑充满着向上升腾的动势,象征着升入天国的宗教意境。中厅与侧廊间的飞扶壁,既有传递承载力的功能,又有极强的装饰性。冲天的众尖塔和飞扶壁都是哥特式教堂的特征。
      第四、教堂主要依靠自然采光,教堂门窗玻璃原来都是五彩缤纷的彩色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与教堂的中的山花、多叶式的玫瑰窗和分割成尖叶状的门窗(图二)等融于一体,产生出浓郁宗教氛围。
      第五、教堂主厅高大宽敞、拱廊式的屋顶富丽堂皇,中央通廊高大,有很长的进深,地面用青条石铺成,堂内设两排方形纵柱(约40余根),柱头雕刻着镂空花卉,是科斯林柱式的变体。这些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征构成了洪家楼天主教堂的基本建筑风格。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在西方教堂建筑中哥特风格作为中世纪长期沉淀的产物,是最重要的建筑样式之一,另外哥特式的结构体系是继古罗马的拱�结构之后,西方第一个真正全新的建筑结构体系,是19世纪后半叶钢筋混凝土技术彻底改写建筑史以前,世界上最为先进、最为完善的建筑结构体系。在当时中国技术落后的现实下哥特式建筑的优点为其在中国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在被动的文化交流背景下,尽管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方式依然存在,但外国资本的建造活动和外国建筑师的建筑设计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也是洪家楼教堂成为以哥特式风格为主的建筑的重要原因。
      3.洪家楼教堂的点睛之笔――中国建筑元素的融入
      洪家楼天主教堂虽然是按照哥特风格来建造,但由于其受众的不同,设计者在建造中巧妙的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建筑元素。
      秦砖汉瓦,源远流长,砖瓦元素是中国建筑的独特特征。洪家楼教堂主厅的屋顶盖着中国传统小黑瓦。灰砖墙体,色彩深沉,与中国传统的道教庙宇的色调基本一致,充满着浓郁的宗教神秘感。
      泥塑石雕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常用元素之一。洪家楼教堂的建筑材料完全是中国的原料,教堂外墙的�拱、扶壁全部都是雕刻楼花而成的青石,处处显示出中国韵味。西立面的3座门(图三)、中间高大、两侧略低矮,�门的上额逐次叠落半环形的碹�,其上不同的花砖都是一个一个单独泥塑雕刻烧制而成,富丽堂皇,十分精彩。
      这些精巧的局部处理显然与石匠卢立成密不可分,将中国传统建筑的修饰手法运用于西方的教堂建筑,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西方石构架结构建筑的冷漠感,使之更加符合中国百姓的审美情趣。
      门前石龙与穹隆顶等处的装饰绘画将洪家楼教堂的中国风格推向了极致。(图四)在这里龙所代表的形象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由邪恶到威严,龙的内涵冲破了文化的界限。此外在西方教堂的穹隆顶上大多绘以宗教图、神话题材的壁画,洪家楼教堂的天顶上却绘满了各种植物纹样(图五),且色泽艳丽。在洪家楼教堂立柱顶端的彩画中出现了一些中国兽形题的装饰,圣坛两侧的立柱上端各绘以鹿与仙鹤。此时西方宗教所宣扬的来世今生与中国传统瑞兽的象征意义走向交汇。这些瑞兽图案,不仅给人以形式上的美感,更从文化内涵上宣扬着天主教的教义。这种打破常规设计构思同样来源于中国教民的欣赏习惯,可见洪家楼 天主教堂在设计构思上就开始用设计来影响受众。
      在建筑设计上主动融入中国文化环境是洪家楼教堂的成功之处,这种方式的转变体现了西方国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成熟。中国是一个重视传统熏陶的国度,发挥创新要经过传统的洗练。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全新的形式,中国精神也能体现其中。像佛教的本土化一样,中国文化对外来艺术形式有着不可抗拒的同化作用。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并同时传达了其经验感受和思想情操。宗教建筑是人们精神寄托之所,天主教若想融入中国百姓的精神世界,就必须用中国人熟知的事物来打动信徒。
      4.洪家楼教堂的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和意义
      洪家楼教堂不仅满足了当时的宗教需要,而且其建筑风格对后来中国本土建筑师的设计风格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西学东渐,中国本土留学设计师的归来,他们大量采用西方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而那些早期西洋风格的建筑成为中国建筑工作者最好的参照物。正如中国建筑师学会会长赵沈所言:“中国新一代的建筑师们,欲“融合东西方建筑之所长,以发扬吾国建筑之色彩”,创造出新的形式和建筑语言,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之路。如何接受新的科学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建筑特有的作风及意义,则成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中国建筑在频繁的战争、动荡的政治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经历着从古代到近代,并趋向现代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4] 西洋式宗教建筑在中国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也成为中西文化剧烈冲突中一个典型而具体的侧面。洪家楼教堂的设计风格正是西方古典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文化内涵对中国的建筑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建筑在现代化的进程上有着跨越式的发展,自西式建筑盛行以来,人们盲目追随,将中国传统建筑视为陈腐。时至今日,各大城市的建筑几乎千篇一律,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被那些钢筋水泥、玻璃幕墙的高楼大厦所取代,中国建筑的民族性迷失在世界工业化的浪潮之中。济南因泉而得名,曾有“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各式古香古色建筑曾是济南多元文化的真实写照。然而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那些充满趣味的老建筑多数被荒顿破坏。曾经芙容街上的“小桥流水”,济南老火车站的人来人往……只能成为人们心底的美好回忆。纵观这些变化,其深层原因就是人们忽视了对建筑本身文化内涵的领悟。
      洪家楼天主教堂的建筑设计一方面积极运用西洋建筑的优点,一方面也努力的挖掘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语言。洪家楼天主教堂的建筑风格继承了哥特艺术,同时由于中国建筑元素的融入,使其又不同于传统的哥特式建筑,可以说是被中国化了的哥特式建筑。
      
      
      参考文献
      [1] 李学通.《近代中国的西式建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5(1):22.
      [2] 张润武,薛立.《图说济南老建筑-近代卷》. 济南出版社,2007(1):28.
      [3] 梁思成.《梁思成谈建筑》.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9(1):3.
      [4] 李学通.《近代中国的西式建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5(1):8.
      

    推荐访问:天主教堂 建筑风格 洪家楼 洪家楼天主教堂的建筑风格 天主教堂建筑风格 青岛天主教堂建筑风格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