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蒙氏三角形盒工作目的【目的:三角形】

    时间:2020-03-28 07:32: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 原著节选 】      《六个思考框》   目的:三角形   作者:[英]爱德华・德博诺      清楚自己为什么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用信息的目的引导注意力。
      三角形有三个点。如果把三角形的一条边水平放置时,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指向某个方向的箭头。那个方向就是我们的目的所在。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框架来思考我们分析信息的目的。
      三角形框架的目的是强调并清楚列出你的信息需求。大多数人只是对此有一个含糊和笼统的想法。
      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并把它展现给你和其他人,这将能让我们更有效地使用信息。我们不缺信息,我们需要弄清楚想从这些信息中得到什么。
      
      解读
      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目标管理也是一个耳熟能详的专业名词,但是对信息进行思考的目标却往往被人们忽略。
      “昨天夜里,在位于布瑞克斯顿路尽头的劳瑞斯顿花园街 3号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今晨两点左右,巡逻警看到该处有灯光,因这里平常无人居住,故而怀疑出了什么事情。后来该巡警发现房门大开,前室空无一物,屋中有男尸一具。尸体衣衫整齐,口袋里装有名片……”
      这是《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的一个片段。假如你是福尔摩斯,现在赶往现场探案,你会怎么做呢?当然是搜索蛛丝马迹,寻找破案的线索。毫无疑问,这是最合理的做法。但是接着想下去,怎么搜索所谓的蛛丝马迹呢?搜索什么样的蛛丝马迹呢?一般来说,警察破案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解决过程,而所有的问题解决都要从信息处理入手。关键在于,我们知道要去搜索信息,却不知道搜索什么信息以及如何搜索信息。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某个信息究竟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
      注意力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人们通常认为信息会自己主动闯入我们的视线并进入我们的脑海,这就是所谓的“看到什么,你就会思考什么”。然而事实往往并不都是这样。在《达・芬奇密码》中,提彬爵士在向兰登博士和索菲・纳芙解释《最后的晚餐》中隐藏的秘密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眼睛只看到大脑选择的东西……”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对于明摆着的信息会视而不见,而又有些时候我们会放任我们的注意力随随便便被吸引和转移。《达・芬奇密码》这个故事与福尔摩斯探案非常相似,尽管情节曲折惊悚,但本质上都属于探秘型的问题解决。在问题分析阶段,如何搜寻和处理信息都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把用于目的研究的三角形框架摆在第一位是有它的道理的。面对信息,我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对我们而言,无论是什么样的目的都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不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对信息思考的目标是什么?
      处理信息的目的有很多种,比如说用于消磨时光的观摩、浏览、阅读甚至于道听途说些八卦新闻;或者如果你需要破案和解决问题,那就会关心从哪里找到信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信息以及寻找什么样的信息;再比如你对某些信息持怀疑态度,为了求证、确认而搜寻新的信息;或者当你面对陌生事物时需要探知与它相关的所有信息。凡此种种,都是信息处理的目的。那么,现在回想一下,你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每时每刻处理信息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现在的你,正在阅读这本书,你的目的是什么?是了解一些你以前不知道的内容?或者你正被信息处理的难题所困扰而寻求解决的方法?或者你希望挑战本书的作者,寻找本书的谬误所在?或者你因崇拜大师而希望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来见证他的不凡之处?假如你总是很清楚自己对信息的目的何在,那么你总会比别人更有收获。
      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在给一家企业做咨询的时候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问我是否可以帮助他们降低员工的流失率。这是一家IT制造企业,隶属于某个知名通信品牌。当你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当然是需要更多的信息支持,例如现在员工流失率是多少;企业期望的目标是多少;为降低流失率所采取的手段有哪些;员工为什么会流失等。但我清楚地知道,所谓员工流失率的问题并不是仅仅困扰这家企业的问题,我刚刚经历过另外几家企业对我提出了非常相似的问题。于是我问了一个令对方感到意外的问题:“您为什么要降低员工流失率呢?”
      对方显然奇怪我为何提出如此显而易见而且略嫌幼稚的问题,但恰好因为这个问题足够幼稚,所以他一下子答不上来了。有时候就是这样,你问一个人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你会很容易得到答案,但如果你问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对方恐怕反而因这个问题如此“幼稚”而不知如何作答了。“显而易见”这四个字在很多时候阻断了我们的思考。
      当时我提问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明确对方提出问题的动机是什么?我要为此而搜寻一些信息。第二,了解对方提出问题的成因是什么?我也要为此而搜寻一些信息。我的第一个目的是要知道对方的问题是如何困扰对方的,第二个目的才是了解围绕对方问题的相关信息。
      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沉默半晌才回答说:“我需要降低员工流失率,那是因为如果员工不稳定,会对生产质量造成困扰,太多的新员工进入生产线会不利于质量稳定。”我把我的第二个问题抛向了工程师:“你们能否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人员因素的干扰?”很幸运的是,工程师回答说可以,于是我继续问人力资源经理,如果质量的稳定不受人员变动的干扰,那么是否还要解决“员工流失”的问题?
      对方瞠目结舌道:“您说的是一个技术问题,我说的是降低员工流失的问题,您并没有帮助我降低员工的流失率。”我说:“这其实是一回事,当生产问题得到解决时,员工流失还是问题吗?”
      我们可以干预一个问题的两端,一端是问题的成因,一端是问题的影响,如果你消除了问题的成因,那么问题现象就会消失。而如果你能消除问题造成的影响,那么问题的现象可能依然存在,但那现象已经不能称之为“问题”了。换言之,如果员工流失率为3%对生产的影响可以被接受,10%对生产的影响不可接受,于是我们称3%的员工流失率为“没问题”,称10%的流失率为“有问题”。但如果员工流失率10%的时候对生产的影响与3%时相同,那10%的流失率是有问题还是没有问题呢?假如一个现象所带来的结果不会造成你的某种困扰,那这个现象当然不能叫做问题了。
      当然,解决员工流失的问题绝非如此简单,我不过是以整个过程中的一个小片段为例,事实上高员工流失率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仅限于生产质量,但这是一个思考的路线,也是索取信息的目标指引。我必须清楚地知道,我是要消除问题的成因还是要降低问题的影响,这会导致完全不同的信息索取方向。换句话说,在问题解决时,我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对信息的目的,信息与问题解决和方案紧密相联。
      也有些时候,提供信息本身也是一种目的,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那样,可能你手中掌握了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信息,你并不确定这些信息意味着什么,有何价值,你只是希望把所有相关信息平行地排列在那里,等待进一步的处理。这也可以成为一种目的。
      有关信息思考的另一个事例发生在校园里,我在观摩一个硕士生向他的导师汇报论文阅读收获的时候,见到这个学生不断被他的导师质疑。这个学生是这样汇报他的收获的:“我在上周阅读了这样一篇论文,题目是……论文的结构是……论文的内容是……论文的结论是……”前后不到十分钟,他的导师问他,你觉得这篇论文有什么价值吗?学生回答说没看出有什么价值。这个回答令他的导师颇为恼火。
      我和他的导师一致认为,不是论文没价值,而是这个学生的阅读没有价值。
      显然,这个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阅读的目标,例行公事般地应付差事。导师认为这个学生根本没有进入一个研究生应有的状态,而我则认为这个学生首先是缺乏求知的动机,其次,则是完全没有学习方法。
      教育系统关注给学生提供信息,却并不关心学生是否能够建立对信息思考的目标,因为我们从来都会帮助学生设定好各种目标,信息处理的目标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给学生提供
      阅读目标,学生自己是不会主动设定目标的。
      应用三角形框架,那个研究生完全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个目的列表:论文的作者是什么背景?论文发表的背景是什么?论文的影响力如何?论文提出的假设是什么?论文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实验过程是怎样的?论文的结论与其他同类论文的结论有何不同?论文的价值表现在何处?论文的缺陷或不足有什么?等等。
      显然,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掌握三角形框架会有效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其实学习本身也是一个信息处理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之下,还有更多涉及细节的子目标。无论是应用于工作、学习或者生活,三角形框架都是一个能够帮助大家提高效率的重要工具。或许你可以尝试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在招聘过程中,运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建立什么样的信息思考目标?
      2. 在投资规划中,运用三角形框架可以为信息思考建立什么目标?
      3.将三角形框架运用于毕业生求职中会有怎样的结果?
      可能一些读者会希望见到参考答案,但我却并不希望你从书上直接找到什么线索,那无益于锻炼思考能力。如果你愿意,不妨独自应用三角形框架思考,或者与你的朋友们讨论。

    推荐访问:角形 目的 目的: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的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