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走近杜拉斯的生死爱欲]120.爱欲是生死的根本

    时间:2019-04-14 03:19: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玛格丽特·杜拉斯作为二十世纪最具个性的作家之一,她的生活传奇与她的小说一般令人无法忘怀,魂牵梦绕。以《情人》为切入点,通过对历史的虚无感的叙事,生死的距离感以及叙事结构的独运匠心,来分析杜拉斯的生死欲念及其演绎而来的精彩生命。
      【关键词】历史虚无;距离感;欲念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68-02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当代文坛中最具个性和最受追捧的作家之一。她的一生放荡多情,惊世骇俗,对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死亡与毁灭)有着异于常人的敏锐。从罗贝尔·昂泰尔姆到迪奥尼·马斯科洛,再到年轻的“乌发碧眼”的情人杨·安德烈亚,激情、力量、性爱、写作、痛苦、绝望、死亡横亘着她的生命之中,也形成小说内部结构的潜流及原动力。在《情人》中,她用几近谵妄的悲凉语调去追忆那段消逝的无望的初恋,讲述了一段与富裕的中国男子的异域恋情。往昔的回忆像剪影一样渐渐勾连起来,流动其间的是那黄昏般的凄楚情绪以及那荡气回肠的性爱。
      一、历史的虚无感
      《情人》回溯了一段镂心刻骨的初恋记忆和放肆不羁的爱恋,小说开始便是终结,把文本框定在一个“现在”的状态,通过多种视觉场景的切换及强烈而含蓄的情绪流动交错加以表现。像一组不断变换的剪影。故事本身十分简单,讲述的是一个贫穷的白人女子爱上富裕胆小的中国男人并因此产生的一段无望且无终的爱情。这是杜拉斯小说中较为通俗的一本,一扫之前文本的不可读的风格,延续着传统小说的叙述,将那场爱欲交织的恋情表现得唯美动人。但仔细阅读,又似有玄机,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历史感极其薄弱。它以追忆似的口吻絮絮而谈,却丝毫感觉不到时间的变化。语调、节奏纡徐缓慢,像黑白胶卷一样,通过镜头的不断切换把历史的维度拉到同一个平面,呈现出一种迷离纷繁,杂乱无序的场面感。她喜欢运用现在时,即便回忆也写得像是正在发生的故事一般,她认为“一过了现在,人们就看不到真实了”
      首先,文本中飘忽不定的叙述姿态(一三人称的变换),杂乱无章的回忆视角使小说有凌乱不堪的嫌疑。但还是能发现其内在的情感逻辑的。杜拉斯试图将对狂躁绝望、炽烈颓靡的生命的重新塑造代替了对传统的一板一眼的历时性描写,表现一种充分个人化及私密化的想象叙事空间。这种昏聩、杂乱、似喃喃自语的独白和画面的跳跃都是作家思维逻辑使然,与传统叙事中对前因后果的故事推介大异其趣。在这里,时间似乎处于停滞的状态,在怀疑与肯定,前进与停顿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依着渡河故事及拍照(“这个形象”)两条线索进行交叉叙事,于不动声色中展现一种沧桑世故,平静如水的姿态。其次,她对每个事件的交代不过是点到即止,像是明暗交错的浮雕艺术。小说没有激烈紧张的情节冲突,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纠缠,只是洋溢着淡淡的苍凉,浅浅的忧虑以及狂热的爱欲,绝望的生存。如同她在小说中说到:“我的生命的历史并不存在。那是不存在的,没有的。并没有什么中心。也没有什么道路,线索。”对场面、情节做浮光掠影式描述的背后是一种呼之欲出的原始情欲。
      二、欲念与死亡
      杜拉斯对六十年前的初恋的仍旧无所倦怠地加以描写,大部分来源于对激情(爱情)的永不停息的渴望和新鲜感。她的爱情总是让人觉得无法透气,致人死命,但却又如此迷人。小说时时浮现一副满面疮痍的面孔以及阅尽悲欢,遍览沧桑的形象。其经典开头便讲述了一个“备受摧残的面容”。支撑这一躯体的是欲望的痴迷和死亡的孤独。她对爱情和欲望有着无法明说,欲罢不能的眷恋和向往。她认为“爱情是永存的,哪怕没有情人。更重要的是,要有对爱情的这种癖好”她又是个绝望的浪漫主义者,她爱到至死方休,有着英雄主义的理想和追求,但又过于幻想而无法触碰现实。
      情人,换做任何一个在堤岸边出现的乘着高档小车的男人,他一样会落入她的手心,在劫难逃,与爱情无关,这是无法改变无法抗拒的命运所导致的,那么牢不可破。这在她看来其实是自甘堕落,与非白人男子交往对她来说是耻辱,并时常涌现一种突然的、莫名的悲戚,伤心不已。但是她需要金钱的力量,需要欲望的放纵,需要逃离家庭的钳制。于是,这看上去是在所难免的,就如她的生活,所有的事情来去都那么无法避免。但更为绝望的是她的孤独感,一种与人时刻保持距离的紧张感。她爱着中国情人,在与他交欢中获得了极度的享受。但是他们却无法真正的靠近,他们彼此需要,互相慰藉,却不断地折磨对方。两人从来不曾了解,却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杜拉斯与扬的关系一样,一直“保持那种难以忍受而又必需的亲近,保持随时建立而又破坏的联系”。
      这种距离或者绝望,是人与人直接存在的无法接近的距离,因为无法靠近,就只能在这中间地带的绝望,徘徊,疯狂。而她似乎总是处于死亡的威胁中,在无法忍受的黑暗中生存。死亡成了她精神气质的一部分。父亲,母亲,小哥哥,跳海青年的死亡穿行在小说的文字间,构成一股阴郁的力量。小说也多次写到这种体验,“死总是缠着我不放”“隐约间已经感觉到对死的渴望”。杜拉斯对死亡似乎也习以为常,这种感知也似乎随时准备出来闹腾一下,搅乱小说的布局。扬在《情人杜拉斯》中也对他们的生活有所描述,说到“我和您一起等待真正的死亡。我们只等待死亡,其他什么都不做。”她的一生始终充满着火急火燎的肉欲与激情和挥之不去的痛苦与死亡。正如她那么无所顾忌所说的“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会是个妓女”。
      三、叙事结构的独具匠心
      小说没有旁逸的笔墨,没有动人心魄、曲折离奇的情节,句子也极为精炼、简单,但却涌动着情感的张力,形成一种特殊的所指场域,意义变得忽隐忽现模棱两可,词句的暧昧不清使得文本有多种生发的可能性。虽说严格地看,《情人》的结构是封闭内收的。 不同于其他作品的开放结构,或者如巴特勒所说的“能引人写作者”的文字,但依然有着现代性的文本意义。
      作者通过对回忆,形象,光色,欲念的敏锐感知,充分释放语言的可塑性和魔力,发挥语言可以表达的极致的深沉的悲戚与绝望。她打破了传统的阅读习惯,改变语言与文本的疏离状态,将叙事语言纳入文本的构成中,与传统的对连续的明确的意义表达,可读性审美追求大异其趣。表现一种意义的溃散和放逐。横贯其间的主体是情绪,“写作家就是和无法说出的事物进行对质,向意义固有的溃散特性提出质询。”能指与所指的无限延长。
      自传的叙事方略打破了现实与记忆,想象的界限。小说的情节飘忽不定,像作者零散的回忆,随着心情激荡起来,没有任何关联,然而却有一种纵观的完整感,有一种神奇的愉悦感。如果,它只是一本白人女人与中国男人的一段言情,如果依从的是传统的有条不紊的叙述逻辑,那么,这小说也不至于如此声名显赫。在回溯性的框架中,表现出游移不定的情感坐标。她避开了传统叙事的规约,厌恶呆板,毫无情感的现实书写和文化俗套,拒绝所谓的“绝对陈述”。她有着明确的主体意识,事实上,也只有自己的话语。这种随心所欲的叙事方式,颠覆了传统的被阉割的叙事中心。
      四、结语
      杜拉斯其人其书都有着迷人的气质,让人不自主地深陷其中病无法自拔,或许源于她对生活的艺术化追求,“我的生活与我写的东西不一样。我不知道谁在写。我妒忌写作的人,妒忌自己所写的东西,但愿我的生活能与此一样。”欲望激情的湍流冲撞着小说的每个角落。她生活在她构造的小说世界中,现实与虚构、历史与现在的界限那么模糊,甚至难分难解。她酗酒、抽烟、写作、自杀、做爱,永远被爱情、欲念、金钱所吞噬。《情人》不是她小说写得最好的一部,但却反映了她一生的生死爱欲,虽惜字如金,但句句牵扯人心,疼痛不已。她也像一本永远不会消失的书,无法写完,无法读尽。
      参考文献:
      [1][法]米榭勒﹒芒梭.女友杜拉斯[M].胡小跃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14,72.
      [2][法]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 乌发碧眼[M].王道乾,南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7,3,178.
      [3][法]扬﹒安德烈亚.情人杜拉斯[M].胡小跃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31,77.

    推荐访问:爱欲 走近 生死 杜拉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