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开发数学课程资源 实施课堂有效教学:中职学校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时间:2019-02-12 03:33: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新课程实施四年多来,许多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用教科书教”正在替代着传统的“教教科书”。但教师如何“用教科书教”,“如何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已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对此,笔者意从数学教学这个角度,就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作一些阐述。
      
      一、挖掘教材资源,发挥潜在价值
      
      教材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教材遵循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兴趣与已有经验出发,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教材展示了学习的内容,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基于教材,但这并不等同于简单地教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这样才能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具有教师个性的教材知识。
      1. 增删内容。教师可以及时去掉一些失去时代意义的内容,增加一些新出现的信息。如“人民币的认识”中对分的认识要淡化,增加二十元券、五十元券和一百元券的认识。在介绍利息时要参照最新的银行利率,让学生得到新的信息。在学习纳税时,教师也可适当向学生介绍2006年起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2. 重组教材。教材中有些单元教学内容本质相同,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前某个单元往往是后某个单元的基础,后某个单元往往又是前某个单元的延续。因此,我们可以把两个或几个相隔若干单元的知识组合在一起,通过重组,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如五年级数学教材中把“小数乘整数”安排在第七单元,“小数乘小数”安排在第九单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直接将两部分教材进行整合,这样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又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3. 改编教材。对于教材中不符合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取代,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如原苏教版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背景较为平淡,缺乏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可对教材作出改编,赋予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二、激活学生资源,构建活力课堂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且对于学习中的伙伴来说,这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学习者同样可以从学习伙伴那里获得知识与经验。
      如在教学“7+6=?”时,教师先让学生试着做一做,并说一说各自的解法。
      生1:把6分成3和3,7+3=10,10+3=13。
      生2:我想到了两种,一种和生1一样,另一种是把7分成3和4,6+4=10,10+3=13。
      生3:把7分成5和2,把6分成5和1,5+5=10,2+1=3,10+3=13
      生4:我是用摆学具的方法,先摆7个,再摆6个,一共是13个。
      生5:我是用数数的方法,先把7放在心里,再往后数6个,一共13个。
      生6:我早就知道6+7=13,所以7+6=13。
      ……
      因为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所以“凑十法”并非对于每一个学生都适用。因此教师要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也这是说,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充盈着生命活力的课堂。
      
      三、采撷生活资源,追求无痕教育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言:“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寻找那些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性的题材,由此引出数学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和自我生成。
      如教学《整万数的读写》一课时,笔者改变了教材的呈现形式,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现有的数据,创设了以下的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爱家乡吗?
      生:爱!
      师:爱家乡就要从了解家乡开始。对家乡你们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的家乡包场镇位于海门市东北部,是全国千强乡镇之一。全镇总面积四千四百公顷,总人口约六万人。2005年度,全镇GDP总额达十四亿元,全镇财政收入六千二百万元,农民储蓄约七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六千八百元。(教师板书)上面这段话中的有关数据,哪些我们已经会写了,哪些我们还不会写?你能把这些数据分分类吗?
      学习这样的内容时,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捕捉生成资源,实施动态教学
      
      新课改指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接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而教师要适时地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实施动态教学。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角的认识》一课中,笔者试图通过让学生旋转两个硬纸条并形成大小不同的角这一过程,来引导学生推导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这一结论。然后发生的一幕出人意料。
      师:现在有两个大小不同的角,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学生纷纷陷入了沉思)
      突然,邻座两个学生把脚放在一起比画起来。
      (全班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两人身上,我大感恼火,这不是存心捣乱吗?)
      师:你们在做什么?
      生:老师不是让我们比“脚”的大小吗?
      (咦,真是岂有此理,能把角和脚混为一谈吗?哦,原来这两个字发言相同。我突然灵机一动,引出了下面的师生对话)
      师:你们是怎么比脚的大小的?
      生:我是把脚后跟先对齐,再比脚趾谁长,脚趾长的脚就大。
      师:说得不错,但是我们比的是这个“角”的大小呀?
      生:我也可以用这个办法来比较呀,先把两个人的左脚摆放在同一方向上,然后把右脚靠上去,连接脚跟成一个角。谁的右脚尖越往外,谁围的角就越大。
      师:这种方法很有创意,我们一起翻开书本来看一看书上是怎样比较的。
      以上案例中,由于学生“捣乱”的行为,造成了教学中的不和谐。我并没有过多地责怪,而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别具匠心地创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恼人的“事故”变成了动人的“故事”,也带来了一笔意外的教学资源。
      总之,开发课程资源,要能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服务,要多用一些有利资源来组织教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持续、和谐地发展。

    推荐访问:课堂 实施 数学课程 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