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系统论视野下的大学教学管理改革】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时间:2019-04-03 03:20:5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社会实践必须受方法论的指导和规范。以系统论方法关照大学教学改革,它应该是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诸多因素在内的系统化改革,各要素之间必须协同并进。但就目前我国的大学教学改革现状看,与教学方法改革较快的发展势头相比,教学管理改革却处于被忽视或相对滞后状态,这使得大学教学改革内部诸要素之间出现失衡或断裂,其进一步的结果,必将使教学改革的整体进程受阻,乃至于失败。
      关键词:教学管理;改革;系统论
      
      一、大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已经进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环境下,人才的竞争势在必然。高等学校教育能否适应这一时代需求,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当代大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所谓创新型人才,实际上是对传统知识型人才的更高要求。他们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强烈地进取意识和敢冒风险、锲而不舍的坚定意志以外,尤其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富有灵活性、前瞻性与独创性的创新思维。而这样的人才,在以往注重知识灌述,缺乏智能培养的陈旧、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是无法生成的。对此,日本、美国等世界众多发达国家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率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学教学改革。继之而后,这一问题同样提上了我国大学教育的议事日程。
      大学教学改革,是包含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诸多因素在内的系统化教育改革。从实施层面或要素看,以教育理念的转变为先导,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体,以教学管理的全面跟进为保障。其中诸要素在教学改革的整个体系中,既有各自不同的角色定位,又彼此紧密相联,不可分割。既不可有所先后的独立推进,也不可有所轻重的重点推行。
      从目前我国的大学教改状况看,教学方法改革因为在教学改革中所处的核心位置,而作为先导和突破口,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地迅速推开,呈现出一片风生水起的蓬勃局面。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反照的是,对教育改革系统化问题的思考,或者说,对教学方法改革诸要素,特别是对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基础和保障的教学管理改革,却相对被忽略乃至于忽视。事实上,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必须建基于教育改革诸要素的协同并进。或者换句话说,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功与否,既取决于先进的教学方法本身,更取决于与教学方法相关联的其它改革要素的配套推进程度。方法说到底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根本的在于隐藏其后的诸多深层要素及其彼此间形成的网络式复杂结构关系。因为,一旦新的教学方法全面推开,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便立刻呈现。此时,如果其它相应要素的改革不能如期跟上,教学方法的改革便不可避免地受到掣肘而举步维艰,乃至最终流产。对于这一点,西方吸取近代机械论教训而形成的系统论,可以给我们提供足够的理论启迪。
      二、系统论的基本原则
      系统论是在西方机械论基础之上兴起的一种新的宇宙观。
      机械论也叫构成论,伴随文艺复兴以来近代科技的发展,在牛顿、霍布斯、霍尔巴赫、培根、洛克等由自然科学向哲学推衍的努力下形成并完善。机械论完全用“机械”的眼光看待世界,认为客观世界中的物质或“物质构成体”是在“一维时间”中遵循着“机械运动规律”和动量、能量“守恒定律”等定律发展变化,机械、孤立和静止地分析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不承认“物质”或“物质构成体”的内部变化和相互之间多维、复杂、有机的相互联系。这一宇宙观指导下的方法论,是把事物按照机械原理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以得出的局部结论代替整体结论。这一方法,对于人们穷追微观世界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一度推进了近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因此,恩格斯曾就此给予极大地肯定:“真正的自然科学只是从十五世纪下半叶才开始的,从这时起它就获得了日益迅速地进展。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四百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但这一方法论的致命弱点在于,把世界万物的关系看作简单的机械式构成,割断了现实世界各种事物和过程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违背了客观事物的整体性和事物内部及其彼此之间自然而复杂的有机存在,这样一个基本的宇宙法则。由此,建立在近代机械论宇宙观基础上的近代科技在一方面给人类带来所谓“科学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足以扼杀一切文明的“科技灾难”。二十世纪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危机,便是这一灾难的典型体现。所以,恩格斯接下来对此提出了批判:“但是,这种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做运动的东西,而是看做静止的东西;不是看做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而是看做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看做活的东西,而是看做死的东西。这种考察事物的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到哲学中以后,就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相当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是正当的,甚至是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1]
      人类在教训面前的反省催生了系统论。系统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被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伴随着科学实践的进程不断完善。迄今,人们已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它下了不下几十种定义,最通常的定义为:自然界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核心理念是整体性和联系性。如贝塔朗菲所强调的: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贝塔朗菲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功能,否定各要素功能的简单叠加即是系统整体功能的机械论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特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推荐访问:系统论 教学管理 视野 改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