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谈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运用

    时间:2021-07-18 04:02: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研究性学习以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存在,它以学科教学为基础,是学科教学发展的需要。普通高中开设的美术鉴赏教学,是强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因此,美术鉴赏在具体要求上,比美术欣赏有更高要求。曾比较过两位美术教师对八大作品的分析,从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引发思考:
      案例一:一位美术教师在教学朱耷的《荷花水鸟图》(见图1)时,花大量时间向学生介绍朱耷作品的构图、用笔和用墨上,并向学生介绍这幅画构图上采用“多中求少”的取景方式,意图让学生了解画面上每一景物,其造型粗犷简练,物体形象高度概括,笔法干净利落,是一幅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案例二:另一位美术教师在分析朱耷的《荷花水鸟图》时,却是从画家的个人经历及所处的历史背景着手。先让学生课前了解朱耷的相关身世,体会朱耷作为明朝宗室在清兵入关后国破家亡之痛。然后结合作品向学生设疑:朱耷的人生境遇与他的艺术格调之间有何联系?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欣赏、讨论、师生交流:画中的水鸟造型生动,一脚收回,一脚弯曲地站于孤石,神态孤寂凄清。通过分析,得出朱耷所处的时代和遭遇,造成了他的艺术是 “墨点无多泪点多”的格调。学生由此领会美术作品能深刻反映艺术家的思想、价值观及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观察方法是心、性、情相结合,获得鉴赏中国画的方法。
      第二位老师的采用有研究性教学显然更能吸引学生。而传统欣赏课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学生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材料,进行积极地探索、发展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运用研究性教学法于美术鉴赏课堂,能否改变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否更好地运用经验对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并由此产生审美观念?下面,结合高中实验教材《美术鉴赏》(湘版)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效,阐述研究性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运用。
      案例三:《托物寄情》教学设计及教学分析:
      教材简析:教材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方法: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过程中。
      教学程序:
      1.导入
      借助图像和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提问1: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为什么称它们为“君子”?
      探究2:“四君子”题材除了在绘画中较多运用,在其他美术门类中有运用吗?
      除了绘画作品之外,“四君子”题材也是家具等物品的装饰母题。
      2.讲授
      (1)观赏图片:《墨梅图》(见图2)。
      ①提问: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
      画面上除了梅花之外,还有许多文字,这些文字能否提供些信息?
      ②提问: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画?王冕这样称赞梅花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
      (2)图片欣赏:《墨兰图》(见图3)。
      提问: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3)图片欣赏:《墨葡萄图》 《大树风号图》 《安晚帖》(见图4、图5、图6)。
      提问:联系图中的题画诗,它们各自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结:每幅画都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情感。 从教材中可以看出,借用传统的视觉图式不会束缚美术家的自我,相反,几乎没有人能够自己发明一套完全独创的视觉符号。
      3.分组讨论
      
      (1)分组观察、讨论《艺术家的卧室》 《画家的桌子》。
      (2)提问:它们分别描绘了什么场景?画中的物品跟画家是什么关系?
      (3)集体讨论:《剪花娘子》《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
      (4)对比分析:
      ①它们和前面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区别?
      ②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③这种主题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的?
      4.活动设置:(见图7)
      观察《二马图》《骏骨图》《奔马》,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尝试从色彩、构图、笔法、形式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方面以表格的形式分析和比较它们的异同。
      5.提炼与延伸: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发现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都会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入进去,而这些又通过作品达到了新的升华,从而成为了全人类可以共享的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一改主讲角色,层层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在学习中更具积极性,学生有想法、有见解、有创意。我们不妨将其教学程序与实效进行对照分析(表1):
      
      结合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分析其教学时序结构体现如下:(表2)
      
      由此可见,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参与者,学生在“研究中学,学中研究”能逐步形成自己美术鉴赏力。运用研究性教学,既保证了本课教学知识的深度,又保证了教材所含盖的知识的广度,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运用有效的研究性教学使高中美术鉴赏课由单一的审美活动转化为激励学生研究美、探索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的主阵营。
      (责任编辑:李之宣)

    推荐访问:鉴赏 教学模式 研究性 课中 美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