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手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时间:2021-07-16 12:05: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手工活动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活动形式之一,手工活动的游戏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且在手工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协调能力、耐心细致、有序的习惯都会得到锻炼与培养。本研究采用自然观察法对幼儿在手工活动中的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从中发现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幼儿解决困难的方式,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尝试寻求指导幼儿进行问题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手工活动;指导;策略
      手工活动在幼儿园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是一种通过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制作出富有美感的物品的过程。在幼儿手工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组成要素,幼儿的手工活动与问题解决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手工活动的过程就是幼儿不断的遇到问题,然后探索、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是指需要解决的某种疑难,如何根据幼儿所处的问题情景给予适时的指导是现在很多一线教师的困惑。本文尝试针对本研究者在幼儿园中观察到的一些案例对幼儿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教师在过程中给予的指导进行解析,以期能为一线幼儿教师提供一些启发。
      一、幼儿在手工活动中常见的问题类型
      手工活动是幼儿手脑并用才能完成的活动,幼儿通过认知、表征、想象、构思在头脑中初步形成作品的形象,然后通过头脑和双手的配合利用材料使作品成型。通过对幼儿园手工活动的观察记录及对已有文献的分析整理,笔者总结出幼儿在手工活动中几种常见的困难:
      (一)身体协调性和肌肉力量的发展欠缺
      在进行手工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自己动手或利用工具去操作活动材料,所以对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幼儿双手配合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及对工具操作的熟练程度,有些幼儿在活动中双手配合不灵活,肌肉力量不足,给他的操作过程造成了一些困难。
      (二)缺乏对作品进行设计的能力
      在手工活动中,对作品造型的设计和构思是比较关键的一步,想要制作出漂亮的作品在幼儿动手操作材料之前要对其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和较为成熟的设计。但是某些幼儿在进行这个步骤时表现出更多的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着手。
      笔者在对幼儿的手工活动的观察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幼儿已经有了想要完成到想法和目标,却因为缺乏设计能力而停留在想象阶段,最后只能请同伴或教师帮助其完成。这时的幼儿已经对手工活动本身引起兴趣,但是缺乏技巧性的知识,无法独自完成设计。
      (三)不能真正理解教师对操作技巧和方法的讲解
      手工活动少不了教师对操作技巧和方法的讲解,教师在对手工活动进行讲解时大多是通过口头讲解和严实的方法,引导幼儿跟着教师一步步地完成操作。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向全班幼儿展示活动材料的操作方法,方便有效且易于操作,但幼儿理解能力有高有低,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个幼儿的需求,很多幼儿对于老师的话也似懂非懂。
      二、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尝试错误——独自解决问题
      有些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倾向于自己不断进行尝试来解决问题,但是这种尝试是无目的的多次重复的过程,幼儿有时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症结,只是一遍遍的重复错误的方式,偶尔误打误撞的解决了问题,但是再次遇到问题还是不知道解决的方法。
      在一堂练习制作小雨伞的手工课上,教师讲授了一种制作小雨伞的方法。幼儿B拿到材料和工具以后就立刻开始操作,在为小伞安装伞骨和伞柄的时候,由于B还没有完全掌握制作方法与技巧,B第一个制作出来的伞骨不对称且偏差较大,伞向一侧偏斜严重。B把将第一次的作品全部拆开,重新操作进行尝试,但是和刚才一样又失败了。这样反复尝试了几次,直到本次活动结束B还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
      (二)求助同伴——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些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喜欢向身边的同伴求助,大部分幼儿会选择帮助别人或者帮助同伴共同解决问题,只有极少数的幼儿会拒绝提供帮助。但是这种情况通常是有利有弊的。当幼儿操作到一定程度,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进行的时候,他们会参照身边同伴的做法,继续丰富制作活动。但当幼儿对自己的制作过程没有一定的规划,只是漫无目的地照搬他人的做法时,这种模仿是消极的,甚至会限制幼儿的制作过程。
      (三)寻求教师的帮助
      观察者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幼儿遇到问题时更多的是求助教师,而且求助的频率很高,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着和辅助者在教室里观察着幼儿的活动过程,当幼儿遭遇困难时自然而然的向附近的教师求助。有些幼儿甚至在离开教师的帮助时根本无法独自将活动进行下去,在观察中某些幼儿在操作的每一步都要询问教师,甚至有时教师还要代他完成某些步骤。
      教师应该正确的对待幼儿寻求帮助的行为,过高的指导频率并不一定导致满意的结果,反而使幼儿在操作时缺乏主动性,丧失了手工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师在幼儿解决问题中的指导
      (一)给幼儿独自解决问题的机会,注意介入的时机进行适度的引导
      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尝试解决的时间,而不应该在问题出现时立刻提供帮助。三岁以后的幼儿已经具有了解决问题和思维的能力,只要这种问题是他能够感觉和看得见的,幼儿可能缺乏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但是作为成人的教师不能够剥夺幼儿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汉能使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经验,还能帮助他们学会仔细的观察,锻炼他们思维活动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清楚地看到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还可以形成他们对解决问题的积极的态度、兴趣和自信心、而所有这些都是儿童今后取得学习的成功的必要条件。
      对幼儿提供帮助的时机很重要,既不能打击幼儿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又不能使幼儿受挫打击幼儿的信心。当问题出现时,教师可先进行引导,帮幼儿理清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然后给幼儿一些思考和试误的时间。一段时间过后如果幼儿还没有任何进展,教师可介入问题情境中给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脚手架”,帮助幼儿进行思考,并与幼儿一同尝试直至问题解决。

    推荐访问:手工 策略 指导 教师 活动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