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浅议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营造多元文化氛围的方法

    时间:2021-07-13 16:06: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不仅是信息交流和学习知识的工具,还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需要多元文化氛围,并从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双语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三方面提出了强化多元文化氛围的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氛围
      
      一、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价值取向
      
      双语教学在初创时只是一种语言教学模式,所以,在民族教育理论界,学术界不约而同地把双语教学定义为“对少数民族实施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的教学”,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两种语言文字。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把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而更应该把它看成是对多元文化知识的教育。多元文化主张各种各样出身和族裔的人都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同时自由地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文化。
      从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划分来看,语言与文化是一个整体,是共生、共存、共依的关系。一种自然的语言只能由同一文化的人群创造出来,并与同一群体的文化共同发展。语言蕴涵于文化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并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又是文化的产物,语言中必然包含一定的文化因素。因此,语言不仅只是信息交流和学习知识的工具,它还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语言是这个民族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与发展出来的,这个民族自身的历史记录、文学作品,以及这个民族在天文、数学、医学、建筑、文学,农学等所有方面的知识与文化积累,都是用本民族文字记述下来的,所以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寄托和体现出一个群体的精英集团和广大民众对于本族历史与文化的深厚感情,民族语言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因此,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双语教学不仅是不同语言的学习掌握,更是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从教育哲学上讲,双语教学是形式,而文化传承才是内容与目的。从教育法学上讲,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是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少数民族的权利。
      
      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需要多元文化氛围的必要性分析
      
      1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跨文化性需要多元文化氛围。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不同于单语教学,单语教学以一种语言为媒介,对学生主要实施一元文化的教育;双语教学则以两种语言为媒介,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而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在文化心理,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历史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如:(1)少数民族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它包括招呼、问候、致谢、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使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2)汉民族在社会实践中和意识活动中蕴化出来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价值观念文化。由于审美观和价值观的不同,人们对于相同客观事实的主观态度及引申意义都不会相同。(3)由文化历史发展和遗产的积累所造成的历史文化。如由于民族特殊的历史背景所产生的反映各民族特定概念的文化词语。
      因此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懂得两种不同语言的人,而且还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与两种语言相关联的跨文化人,这需要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为少数民族学生营造一个多元文化氛围。
      2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平等性需要多元文化氛围。在日益复杂、分工细化的社会生活中,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应该说,文化本身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任何文化的生成与特定的天地、人文系统相适应,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平等性,从这个意义上看,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具有同等价值。两种文化或多种文化的碰撞是因为人类自身的需要,而主宰这种需要的是隐含在文化交流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因素。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民族更没有优劣之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为不同文化和不同种族的人群提供一个平等的教育权利。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极力维护自身的民族传统,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这在文化学上称为“自我认同”少数民族同样存在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他们需要通过学习族际共同语而顺利进入主流文化的现代化社会,同时还要通过学习本民族语言与文化以保持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完全以汉文化为主导。肯定每一种文化的价值所在,尊重每一种文化,这就需要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打上教育平等的烙印,体现出平等性的特点。那么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就要体现出“在一体下发展多元,在多元中保持一体”的特点。
      3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差异性需要多元文化氛围。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虽然具有平等性,但也存在差异性。一方面是体现在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化之间;另一方面是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城市生活的少数民族学生和生活在偏远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继承自身传统文化和接受汉文化上存在差异。譬如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母语依然是当地民众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语言,它的工具性功能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交流活动中,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汉语的接受能力则要优于前者,在对汉文化的接受方面也可能要优于前者。这就更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创造多元文化氛围。
      
      三、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强化多元文化氛围的措施
      
      在正确认识到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价值取向后,我们若要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营造双语的文化氛围,这需要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知识素质以及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三方面下功夫。
      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知识素质方面,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对象的母语、习俗、文化常识非常了解,而且要对目标语背后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同样了解。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不仅培养双语者,而且要培养双元文化者。基于此,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必须是:既具备较高的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水平,能够达到听、说、读、写、译和流畅交流的程度,而且要尊重多元文化差异,尊重两种或多种语言的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的母语的语言背景。这样才能更精心地指导少数民族学生的双语学习。
      在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用上,应当认真地考虑学生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特征,改变仅以汉族文化为主导的倾向,坚持“在一体下发展多元,在多元中保持一体”。课程结构上,不但要恰当安排学科课程的比例,而且要特别强调非正式的或隐性课程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要以大课程的理念设计双语课程。课程内容上,不仅要突出主流文化的精华,而且要挖掘少数民族的教育资源,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设计课程,注意民族文字的使用和课程内容的民族化。例如,在语言教材中编排具有民族历史意义的、涵盖礼仪习俗的文学作品,使语言符号与民族文化内容紧密结合,使语言情景与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生活契合相关。民族课程一方面需要对主流文化和国外先进文化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另一方面需要在保留本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转化。
      在教学运用中,教师不应把双语教学仅看作是知识和语言的传授,而更应挖掘它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体现多民族的观念,在这个背景中每个民族及其文化都会受到充分的鼓励和尊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机械地、完全相同地对待和要求每一个学生。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对不同民族的学生及其文化保持高度敏感,在课程设计中也要重视民族差异。研究和观察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那些较为贫困的学生,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模式、认知方式以及其他文化特质与学校主流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这样常常会导致学生与教师、学校目标的冲突。当学生出现文化的认知冲突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帮助他们实现文化整合和认同。教学方法上,要从名胜古迹、服饰习俗等文化相对外显易感的方面入手,为学生搭建平台,以便他们从对文化的感性认识渐进到理性认知,当然这离不开双语师资自身文化素养的加强和对民族教育内在规律的探索。

    推荐访问:双语 少数民族 营造 氛围 方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