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微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理路转折

    时间:2021-07-06 16:03: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化浪潮下,“微课”教学改革亦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要成功实现思政课的“微课”转型,需要在开放式理念、主体性建构与个性化教学诸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改革
      与专业课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有其独特性:从课程性质层面讲,它并非专业课程,但却是必修课程;从学生需求层面讲,它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工具性需求,却能满足学生形而上的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从意识形态教育层面讲,它带有强烈的主流价值观灌输色彩,且是各国高校最不容忽视的教育阵地。这种独特性导致了思政课教学中的独特问题:教学过程呈封闭性,教学管理呈难组织性,师生关系呈浅表化状态,教学效果呈低效性。目前在全球“慕课”化教学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高校试图再次领先一步,控制话语权,传播新理念,占领制高点。我国高校反应迅速,快速跟进,掀起了“慕课”、“微课”教学改革高潮。高校思政课借力信息技术,力图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痼疾,达致生动、高效的育人目标。针对思政课的独特性,“微课”化教学要想取得同等效果,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建构性的原则设计:开放式理念的培植,个性化教学的设计与主体性精神的培育。
      一、开放式理念
      我国高等教育秉承了计划经济式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除却遵循客观教育规律之外,更看重指令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贯彻落实,学时规定、授课方案、授课模式甚至授课人数都有统一规定,逐步呈现大班化、同质化的授课模式,信息技术的普及,PPT教学迅速取代板书式教学模式,曾使课堂教学耳目一新,但仍没改变教学的同质化与封闭式状态。任课教师无论在备课还是在课堂授课环节都兢兢业业,却无法真正与同行或学生实现沟通,更为糟糕的是,长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遏制了新型理念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固步自封,难以突破自我。
      “慕课”、“微课”模式的风靡全球,从宏观上讲,是发达国家试图引领知识传播风向标,提升其文化软实力,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为了达致这一目标,他们率先垂范,打破了大学的“围墙”,使未来大学变得没有国界。从微观上讲,“慕课”、“微课”模式的确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师为主体的模式,翻转课堂的应用必将引发一场高校课堂革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尤为重要的是,这场教学改革将使教育理念发生大转折,开放式教学将不再是纸上谈兵。
      开放意味着三层含义:一是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这样将打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学校之间乃至国别之间的资源壁垒,使得优质资源惠及更多学习群体。
      二是教师协作化教学过程的开展。围绕某一课程,教师根据自己兴趣与专长,以专题形式备课,实行循环式授课。这样既提高了授课效果,又给了学生体验不同教师授课风格的机会。
      三是教学不再局限于固定的课堂空间,而是网络授课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复合模式。学生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和平台,随时随地进入网络课堂自学,并可以在随后的翻转课堂学习中化疑释惑。这种学习模式是开放的,不受固定时空的限制。
      二、个性化教学
      思政课教师给人的惯性思考形象:穿着呆板、不苟言笑、抑扬顿挫并夸夸其谈,与其说是儒雅不如说是学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全方位突击,思政课迎来了它的春天:勃勃生机与鲜活的个性。复旦大学“80后”后美女教师陈果是一位优秀的网络时代思政课教师,她开创了“演讲+上课”的课堂模式,她把师生关系演变成朋友关系,她把枯燥的内容演绎成诗歌小说,她产生了明星般轰动效应,成为全国思政课教师效仿的一面旗帜。这说明网络课堂、“慕课”能催生教师创新的动力,为教师展示个性教学提供了契机。
      个性化教学在当代教育环境下显得尤为必要。这是一个多元异质的世界,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早已落伍,教育教学创新是一个紧迫的命题。做一个道德教育者,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从西方哲学的第一位导师苏格拉底那里就已经提出了人应该关心自己的灵魂的问题。道德教育说到底是关注人的灵魂生成的教育,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生成的教育。思政课虽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教育色彩,但在其哲学基础及方法论上仍以改造自我精神世界为主旨。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引导学生思考最艰难、最隐秘的人的自我问题的重任。实施个性化教学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再来分析现代学生群体的特点。他们是新新人类,在思维方式、思考重心、行为方式等方面已然不同于传统学生群体,学者孙正聿说过,我们正遭遇一个耻言理想、蔑视道德、躲避崇高、拒斥传统、不要规则、怎么都行的时代。试想,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以至“2000后”人群,会有怎样的精神心理状态?他们会乐于接受道德说教吗?他们会安于接受教师的灌输吗?他们会认真对待传统文化吗?这些都值得怀疑,这些也给道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巨大挑战,思政课教师无疑面临了这些挑战。
      个性化教学有几层含义。一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这一点是先天性地规定的,因为每位教师都是不同面孔、不同性格、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人,即使同一个内容,由不同教师讲授也不会雷同。何况,每位教师在专业研究方向、备课材料准备上各有千秋,讲授侧重点不尽相同,学生收获也会不同。二是教师授课模式也会呈现多样化。传统的板书式、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网络课堂、精品课程、“慕课”模式需要自由组合,单一的授课模式必将不受学生欢迎。最近看到一则“中山大学师生草坪上课遭保安驱赶”新闻,不由得对此进行深思:这是针对草坪的绿化功能与教育功能之争,正如事件中教师王进所言,草坪问题不是园林绿化的问题,其实质是文化之争;他指出文化的分歧不能靠强制来解决,而只能靠沟通。从教育理论上讲,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环境、情感等非知性成分有很大的关联度,实施个性化教学完全可以打破教室壁垒,彰显教育环境的个性。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转变观念,一切对教育效果有利的教学方式都可以采用。

    推荐访问:理路 视域 政治理论 授课 转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