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行为规范

    时间:2021-06-08 00:03: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街头官僚是指处于低层次行政执行单位同时也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处于政策执行的末梢环节,掌握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能够对公民实施赏罚决断。街头官僚的角色定位决定了他们与众不同的行动逻辑,因此应对街头官僚的行为进行必要的行为规范。
      [关键词]街头官僚 角色定位 行动逻辑 行为规范
      Abstract: Street-level bureaucracy refer to the government staff being both in the low-level administrative execution units and in the forefront, and they are at the end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have certain discretionary power and can make a reward-punishment decision to the citizens. The role position of the street-level bureaucracy determines their unique action logic,so it’s necessary to specify the behaviors of the street-level bureaucracy.
      Key words:street-level bureaucracy role position action logic behavior norms.
      “街头官僚”一词,最早见于美国行政学者李普斯基1977年发表的《走向街头官僚理论》一文。按李氏的解释,街头官僚是指处于低层次行政执行单位同时也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包括警察、公立学校的教师、社会工作者、公共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等等。他们在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的行政机关的基层部门中,是直接履行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公务人员。本文以当代中国基层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划分为范例,对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行为规范做一分析。
      一、街道办事处公共角色的价值分析
      街道办事处是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受区人民政府领导,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或受本区人民政府委托,对本辖区内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经济发展、社会治安、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社会性、地区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负总责。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公共事务管理的日益复杂,职能的多样化、复杂化,作为街头官僚的街道办事处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其一,作为“政策执行者”角色。这是街道办事处最基本的角色。一般来讲,县长或区长制定的政策能否实现政策目的,最终取决于政策能否得到街道办事处的有效执行。台湾学者张金马所说“不能得到执行的政策不是好政策,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好的政策构想。”在城市的管理活动过程中,街道办事处不是制定宏观政策、规划,而应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区政府的各项绩效目标和政策。
      其二,作为“决策参与者”角色。作为街头官僚的街道办事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政策制定者,但他们实际上是在进行具体政策的制定。正如李普斯基所言,“街头官僚的决策、他们建立的工作程序以及他们设计来对付不确定性和工作压力的机制有效地成为他们实行的公共政策”。如道德信念、社会思潮、习惯等非正式渊源的影响,促使街道办事处自然而然地形成相关的政策、程序和方式。因此,“决策参与者”导致了决策主体的多元性和主导性,决策内容的综合性和无序性,决策制定和实施的不确定性和政治风险性。
      其三,作为“公众服务者”角色。新公共管理的许多主张归根结底都要归结到“顾客导向”上来。如街道办事处应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制定社区建设发展规划,搞好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等;应搞好居民工作:对居民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组织居民参与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邻里互助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应为区域经济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政府要从传统的单纯的“管理者”角色转变到“服务者”角色。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承担起“公众服务者”角色。
      二、街道办事处公共角色的事实分析及其成因
      然而,从街道办事处的运行职能看来看,他们作为最基层的城市政府管理机构,在执行公共政策中,由于事务的具体性与资源的有限性,总会遇到各种牵制和障碍:既会出现因具体公共事务执行者的素质参差不齐、自我约束不力、自由裁量权过大而导致的执行过当行为,也会面临执行公务时资源不足、职能的多样化、复杂化而导致的执行力度不够的现象,从而使其在现实中处于两难境地:被领导批评指责,被群众谩骂抵抗。
      一方面领导认为,街道办事处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政策走样”、“目标移位”等现象,损害政府形象。另一方面群众认为街道办事处利用手中权力“与民争利”,导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损害政府公信力。
      反思其特殊角色、工作性质和实际行为,笔者认为,应从其行动逻辑开始,来分析寻找原因。这些独特的行动逻辑主要可以概括为目标差异、激励不足、规则依赖、一线弃权和立法不足五个方面。深入剖析这些典型的行动逻辑,既是理解街道办事处的基础,也是控制和优化街道办事处工作的前提。
      (一)目标差异
      “官僚组织中的每一个官员都有一套关于他自己利益的特殊目标。每一个成员的目标都与其他人目标至少有某种程度的不同。”“由于个体官员具有不同的目标,同时,每个官员在把来自上级的命令转化为向下传达的命令的时候都具有自由裁量权和受到理性经济人的影响。所以,上司头脑中的意图,将不可能精确地贯彻到官僚层级体系中的下层官员的命令中去”。
      受利益驱动的影响,许多街道办事处往往把精力放在赢利的事项上,大力发展街办企业、“棚亭经济”。正如克里斯托弗·胡德所指出的,街头官僚“往往选择一些容易和适合的工作,而不是那些紧张的和基本性的服务,尽管后者会得到社会多数人的好评。”其行政结果是对较硬性的政策,他们的反应可能就是“治疗类选法”,避重就轻地有选择执行。对于弹性较大的政策,则根据个人利益细化政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有损其利益或执行难度大的政策,他们往往会进行“软抵抗”、象征性执行,甚至不惜进行硬抗。同时,较高级管理者而言,街头官僚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和专业化,缺乏全面统筹的观念和角度。
      (二)激励不足
      激励不足是政府官僚体制的顽症之一。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多样化、复杂化导致了其结构的多样化、复杂化,成了一级准政府。然而,街道办事处并不具有一级政府相应的权力,其权力仍停留在作为市、市辖区派出机关的层次上。同时获得的小部分权力主要是通过“五所”——工商所、房管所、派出所、粮管所、环卫所向街道延伸。街道办事处获得的管理权力与其急剧膨胀的职能相比是相当有限的,同时,街道办事处的权力和“五所”的权力存在重叠和冲突部分,条块冲突较为明显。街头官僚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难以做出引人瞩目的成绩,因为其工作大多是常规性的、程序性的和重复性的。同时,区政府更多的是发挥保健因素带来的效用,而忽略了激励因素能发挥的更大效果。因此,大多基层官员捧着公务员的“金饭碗”,安于现状,敷衍应付,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庸碌无为,“破罐子破摔”。

    推荐访问:行为规范 官僚 逻辑 街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