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基本坐标与发展主线

    时间:2021-06-01 12:03: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mlx/rmlx201404/rmlx20140411-1-l.jpg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树立什么样的历史观,才能赢得广大党员与广大民众的政治认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必须尊重历史,以近现代史为“平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必须抓住并围绕历史主线来分析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为标准来看问题。从政治意义上说,群众观决定着党的历史观。因此,要尊重历史,以历史为发展主线、人民群众价值标准为维度建立党的历史观的基本坐标,彰显其政治品质,确立其理论品格。
      【关键词】唯物史观 政治使命 现代化建设 群众观点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历史观的价值性与正确性
      何谓历史观?一般而言,是指人们对历史及其发展的根本看法,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对政党而言,历史观是政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何谓历史?对此,不同人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视角下有不同的说法。例如:有的人认为“历史就是历史知识”,有的人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切历史都是文化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还有的人认为“一切历史都不是历史”,甚至有人认为“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为什么对同一个“历史”,不同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人的立场、喜好与视角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观感也有所不同。在社会多样化、政治多样化、利益多样化、思想多样化的今天,试图让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的人持有同样的历史观,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然而,历史就是历史,再怎么“打扮”、再怎么理解,也难以改变其本性。历史不能重来,更不能胡来。
      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应该有什么样的历史观?从政党学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历史观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树立什么样的历史观,才能赢得广大党员与广大民众的政治认同。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必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而“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①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必须尊重历史,以历史为“平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必须抓住并围绕历史主线来分析问题,而非抓住枝节、一叶障目;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为标准来看问题。从政治意义上说,群众观决定着党的历史观。总之,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要求,是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舞台、历史使命与历史必然
      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历史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②研究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也需如此,必须以历史为依据、从现实出发、以社会发展趋势为引导,秉持强烈的现实感与问题意识;必须在特定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下,审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与历史使命,深刻回答“中国从何处来、现处何地、将欲何往”“中国共产党从何处来、现在何处、将欲何往”这两个相辅相成的重大问题。
      面对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中国史,面对无数相互冲突的事实、浩瀚的史料、复杂的历史问题,如何审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与历史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与历史发展?我们赞同去繁就简、去伪存真、把握概貌、抓住主题、不拘小节,既不拘泥于个别历史事件与历史表象,更不去玩弄个别历史故事,而是通过把握最简单、最基本、最明确、中外熟知的重大历史事件,来把握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与发展主线,进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与历史发展,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
      从近代中国看,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近代中国史的开端。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放口岸、割地(割让香港给英国)赔款、丧失主权,近代中国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来经过一系列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如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世人有目共睹。与此同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与帝国主义列强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等,这也是有目共睹。一系列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的签署,使得近代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与中国封建帝国面临崩解,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
      因此,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主权统一与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国的三大历史使命,有识之士、爱国人士乃至所有中华同胞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其中,既有清末内部官僚发起的“洋务运动”,希图“师夷长技以自强”;也有康有为等发动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希图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改革政治、发展农工商等;还有义和团运动,试图“扶清灭洋”,等等。从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再到学习西方制度,这些试图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振兴的努力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历史证明,在世界大势面前,封建帝制已经走到了尽头,封建体制下的各种改革与改良,都无法挽救其政治危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复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近代政党开始出现。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开启了中国政党政治先河。在近现代社会,“国家必有政党,一切政治始能发达”。③“一个没有政党组织的政权,既缺乏推动社会变迁和吸收变迁产生冲击的制度方法,其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能力也相当有限。”④随后,1911年的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帝制;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但是,1915年12月,袁世凯恢复君主制,建立洪宪帝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未能完成民族独立、主权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一历史使命必然落在了后来者身上。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历史观 主线 坐标 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