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毛泽东《论持久战》与台儿庄战役

    时间:2021-05-25 20:01: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企图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灭亡中国。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片面抗战和消极抗战的方针,日军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南京、武汉等一大批城市。侵华日军在攻占华北、华东后,侵略气焰变得更为嚣张。他们调集精锐部队4万余人,沿津浦铁路南北两端夹击徐州,企图打通南北战场,进而夺取郑州、武汉,以期达到迅速灭亡中国的罪恶目的。
      台儿庄战役的时代背景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的中国军队作战区域东至渤海湾与黄海,南至长江,西至安徽,北达山东。作战部队主要由桂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组成,指挥系统庞杂,战斗序列冗长。李宗仁为了阻击日军,先后调集64个师另3个旅约60万人,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以确保徐州安全。第三十一、七、四十八军等部,在津浦铁路淮河以南,第五十一、五十九军在淮河以北,采取运动战和游击战,不断袭扰日军,迟滞其进程,歼灭其孤军,并将其阻断于淮河以南,双方隔河对峙两个多月。
      1938年2月21日,日军板垣师团2万余人,自青岛南下奔袭鲁南重镇临沂,企图与沿津浦路南下的矶谷师团夹击徐州,被中国守军和赶到的援军里应外合,击溃于临沂城外,并乘胜追击至莒县。淮河、临沂保卫战的胜利,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条件。担任北线主攻的日军矶谷师团,3月上旬经济南、泰安南进,于18日攻陷滕县,23日进抵台儿庄。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在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连接津浦、陇海铁路,扼运河咽喉,为徐州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抵达台儿庄后,即发起猛烈进攻,我守军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一师及侧翼第三十、二十七师进行了顽强抵抗。在此后的半个月中,两军经历了激烈的炮战、枪战、巷战、白刃战、拉锯战,双方伤亡惨重。4月6日,中国第二十军团奉命赶来支援,日军矶谷师团陷入重围。当日晚,李宗仁下令发起全线总攻,战至7日凌晨,除少数日军向峄县方向逃窜外,被围之敌悉数被歼。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记述他在战后巡视战场的见闻:“敌军遗尸遍野,被击毁的各种车辆、枪支、弹药、马匹遍地皆是”,“掩埋敌尸达数千具之多”,“矶谷师团的主力已被彻底歼灭”。据统计,中国军队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余支。中共《新华日报》1938年4月7日、8日报道称:歼敌万余人,坦克车被击毁30余辆,缴获大炮70余门,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汽车100余辆。1938年6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第三科对台儿庄战役前后日军伤亡的数据为第5、第10师团合计伤亡11984名,其中第五师团2月20日至5月10日共战死1281人,受伤5478人,第十师团3月14日至5月12日战死1088人,受伤4137人。
      台儿庄大捷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台儿庄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台儿庄的重大胜利,并未能改变中国军队的被动局面。就在这次战役胜利结束后的38天,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于5月15日分数路突破敌军包围,撤到皖北、豫西山区。虽然部队主力安全撤出,但徐州战略要地及徐州周围大片国土沦入敌手,武汉暴露于敌前。
      台儿庄大捷催生了《论持久战》
      台儿庄大捷鼓舞了蒋介石的抗战决心,于是中国最高军事当局令第五战区集中兵力于徐州附近,准备再次聚歼日军。而日军也察觉了中国的意图,改以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对方,主力向西迂回,企图从侧后包围徐州,歼灭第五战区主力。5月中旬,前方越来越惨烈的战报不断传到武昌国民党军委会蒋介石的案前,徐州突然面临的严重危机,使他那因台儿庄的胜利冲得有点晕乎乎的大脑一下冷静下来。
      蒋介石突然意识到,日军的企图是要围歼徐州中国军队主力。若徐州那50个精锐师被日军吃掉,我还抗什么战?蒋介石立即叫来何应钦、白崇禧、陈诚等人一起研究战事。日军的企图已经暴露,再死守徐州已不现实,何应钦等人亦主张赶紧突围,决定放弃徐州。蒋介石口授给李宗仁的十万火急电令:“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军委会着令你部力避决战,撤离徐州,火速突围。”
      5月16日,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中国军队且战且退,阵形不乱,按部就班地向西、向南撤退。日军阻一处,中国军队冲一处,无所不破,大军向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集结,各路都相继冲出重围。5月18日黄昏,李宗仁与长官部官兵700余人,乘夜色突出敌之包围圈。日军一路杀来,伤亡了万余人的代价,得到了一座空城。徐州会战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保卫战赢得了时间。
      1938年5月,抗日战争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经过十个月的抗战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错误的;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身居延安窑洞的毛泽东一直思考着中国未来的命运,抗战的前途。徐州会战后,毛泽东认为酝酿已久的中国抗战的方略已经成熟,事实论据已经具备,于是延安城内凤凰山麓那孔灯光明亮而温度适宜的窑洞里,毛泽东几乎笔不停歇、夜以继日地写作着腹稿已成的抗战论著。经过8天8夜的奋笔疾书,这部5万余字的《论持久战》初稿终于完成。作为中日双方交战的主战场台儿庄大捷催生了《论持久战》的问世。
      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演讲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定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战术。通过具体战役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指出,要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总结了全国抗战已经取得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把抗日战争变成一场持久战争,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在长期消耗中打败日军。

    推荐访问:战役 论持久战 毛泽东 台儿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