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从文物普查档案资料探寻王平汉代烽火台的历史价值

    时间:2021-05-23 08:01: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王平镇作为京西古代重要军事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地形险要,域内存有多处军事遗迹,这些遗迹对研究京西军事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档案资料为依据,探究在门头沟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军事设施遗址———王平汉代烽火台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古代王平是战略要地,军事重镇,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汉代,东石古岩村东北一山峰顶部的汉代烽火台遗址至今犹存,存于河北村的东魏武定刻石,记载了公元545年修筑城池一事,元代的韭园大寨及碉楼,作为元代重要军事遗迹,为研究“元末垒塞”提供了实物佐证。这些文物遗存均说明王平地区作为京畿重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王平汉代烽火台遗址是迄今为止在京西门头沟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处军事遗迹,其价值在京西古代军事防御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遗址至今犹存,砌筑于王平镇东石古岩村东北山峰峰顶。
      笔者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员于2011年对这处军事遗迹进行了专门考察。若想登上山的顶部,近距离接触到烽火台遗址,需要沿山脊攀爬一段陡峭的山路,山路呈西南向东北延伸,直达峰顶。当地人称此山为“土台子”。山的西面及北面被开山啃噬呈断崖状,东面为沙土坡。向西南方眺望,分布有著名的石佛岭古道,这段山路陡峭难走,据刻于古道边上的明代《石窟崖修桥补路碑记》载:“王平乃圣朝基,乃宛平之治,口地而於山阴之处。其山石窟崖东西浑河暴流,南北两山峡隘,水凶山险涧凌沟深,甚为樵攛之处……”说明了此地是典型的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构筑坚不可摧的军事防线及军事设施。九龙山横亘于南部大片地区,向北延伸出两道沟,西南方为南港沟,由北向南依次为东石古岩村、西马各庄村、东马各庄村,至沟的尽头之南港村,东部一梁之隔为韭园沟,由北向南依次为韭园村、西落坡村、东落坡村,至九龙山脚下古道边上的桥耳涧村止。永定河自西向东绕山流过,在此处形成一巨大拐角。109国道沿永定河南岸由西向东绕山而过。站在山顶,周围地貌一目了然,若任何一方有风吹草动都能观察到。可以想见在古代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作为理想的军事瞭望台,一定发挥过重要作用。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自然是古代报警传递军情的最佳地点,在这里砌筑坚固的烽火台也就不足为奇了。山体构造属于典型的灰石岩结构,山上长满荆蒿、枣树等灌木,这也是攀爬此山最大的障碍,经过一番披荆斩棘,至峰顶身上已是千疮百孔。
      烽火台是古代用于瞭望和传递军情的军事设施。汉代称之为“烽堠”或“亭燧”。一般建于地势较高的山冈之上,以便于观察四野。古代战争不断,门头沟作为进出京城的西部天然屏障,曾建有多座烽火台,但因历史久远,大多烽火台都已坍塌不存,除本文提到的这座烽火台遗址外,在该处遗址的西南方即原北岭地区王平口村的北坡及南坡也曾发现有烽火台遗迹,其价值尚待考证。王平镇东石古岩村汉代烽火台遗址是门头沟区能够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烽火台遗址之一,且是京西门头沟地区年代最早的烽火台。对于研究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具有重要作用。
      该遗址存于东石古岩村东北方的山峰顶部,原有道路可以从石古岩方向爬上烽火台遗址,但因开山采石,今道路已不存。山顶地势呈不规则方形,四周原建有围墙,东、西、北三面围墙已不存,现仅存南段残墙,残墙长20米,高2米~3米,残墙中间开一豁口,宽1.4米。疑似进出烽火台的出入口。墙体为就地取材的山石加白灰黏合垒砌,十分坚固。烽火台台面上现无任何遗迹可寻,地面上长满灌木,荒凉至极。
      关于这处烽火台遗址的年代断定,主要是以在烽火台遗址周围出土的文物遗存暂断定为汉代烽火台。
      據《门头沟文物志》载:“石窟崖汉代遗址位于色树坟东石古崖村,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表厚1米~1.5米,文化层断面清晰可见,堆积厚0.8米~1.00米。遗址内曾出土数量较多的夹砂红陶及绳纹灰陶残片。1986年出土汉代箭镞3枚,铜簇铁铤,锈蚀非常严重,残长0.05米~ 0.10米,铜簇为三棱锥体。另出土一柄完整的铁制长剑,剑通长0.99米,剑身宽0.03米,其中剑柄长0.13米,铜质剑格,中脊呈直线状隆起。此遗址未经发掘,文化内涵尚无考,但从出土的陶器残片及铁剑分析,是汉代遗物。门头沟出土汉代兵器尚属首次,铁剑的出土对研究汉代兵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另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载:“石古崖遗址,1986年发现,面积3000平方米,地表下1米为文化层,文化层厚0.8米~1米。出土战国夹砂红陶罐及灰陶片;1986年出土铜镞3枚及1件铁制长剑,剑通长0.99米,剑身宽0.03米,铜质剑格。遗址保存较好。”断定该遗址为汉代主要是依据上述文物遗存,现长剑与箭镞已由门头沟文管所移交到门头沟区博物馆,出土文物作为馆藏展品在门头沟区博物馆内公开展出。
      烽火台上曾设有守台士兵,一旦发现敌人来犯,便立刻在台上燃起烽火,如是夜间,以火光传递军情,若是白天则以燃烟把信号准确传递出去,对于通知周围村落及驻兵做好动员、开战准备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从在周围出土的古代兵器可以看出,这里曾发生过惨烈的战争,士兵之间的厮杀异常激烈,任何一方都把攻取该处战略要地作为战争成败的重要标志。
      地处永定河畔的王平汉代烽火台遗址,对研究京西门头沟区汉代军事历史无疑具有重要价值,但因历史遗存较少,为考证这处军事遗迹增加了难度,期待着今后对其进行全面考古发掘,以获得更有价值的发现。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文物事业管理所

    推荐访问:烽火台 汉代 普查 探寻 文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