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进展

    时间:2021-03-27 12:03: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构建中高职衔接体系成为职业教育亟需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中高职衔接研究分为三个方面:理论和现实依据;内涵、内容、模式;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者对后一点研究得较多,但对前两点研究较少,特别是内涵内容的具体研究更是偏少而且不深入。关注具体专业的课程衔接研究,将是未来中高职衔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衔接 衔接模式 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23-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而高职教育就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摇篮,但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需要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中等应用型的人才中进行选拔,因此构建中高职衔接体系成为近年职业教育亟需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中高职衔接研究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中高职衔接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等;二、中高职衔接的内涵、内容、模式、形式、方法;三、中高职衔接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等,或者联合起来,阐述“现状”。综合近十几年文献来看,中高职衔接研究多跳不出这个框架。以下就这些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以为广大教育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中高职衔接的依据
      一般来说,中高职衔接的依据分为以下两点。
      1.理论依据。刘春生、张存群[1]认为中高职衔接的依据有心理学和教育学两方面,即认知发展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和效益最大化。马建富、沙启仁[2]又进一步丰富和凝练了这些说法,包括教育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经济学,并以此进行了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技术设计,在学制衔接中具体实现中高职衔接。后来的一些学者对于中高职衔接的理论依据的看法基本一致。
      2.现实依据。现实依据主要是从经济、社会及教育本身出发说明为何要进行中高职有效衔接。一般观点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及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发展并向大众化发展的一种需求;提高职教资源利用率和办学效益及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7]。
      二、中高职衔接的内容内涵
      中高职的衔接内容一般分为:教育制度、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内容、学制结构和招生考试制度等六方面内容。
      (一)教育制度的衔接
      高永平、王炜波等研究者[5][6]认为教育制度上的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本保证。首先是要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改革职业教育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现状,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互相衔接,从而建立“立交桥”模式。这样有利于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利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目标的衔接
      中高职的培养目标是根据行业职业岗位的要求来确定的[6],两者都有职业性、实用性和技能性等特点,但是毕竟是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其在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上面还是有差别的。中职教育以培养中等应用型人才为主,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性人才。中职除了定位就业外,还有向高职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因此具有双重目标性。而高职就是在中职的基础上提高层次和规模,加强专业理论,提升实践技能水平,以达到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5][7]。
      (三)专业设置的衔接
      中高职专业设置的衔接,实质上就是改善并调整学校办学和社会需求间的关系。中高职专业设置都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与劳动力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为基石,但又有相对独立性和差别性,以体现出人才培养层次与规格的不同。为了做好中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衔接,首先要协调各方,并依托企业,进行职业调查和职业岗位分析,科学地制定中高职的专业设置。其次要依据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市场现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增加毕业生就业面,这才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础与前提[5]~[8]。
      (四)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中高职衔接的诸多方面中,课程与教学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重点和关键。长期以来,由于中高职管理条块分割,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不能有效对接,在教学安排与教学实施上存在很多问题,如文化基础课的脱节,专业理论课的重复,甚至专业技能课的倒挂等现象。因此,以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需求出发,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思想,与企业界人士紧密合作,开发符合职业分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的中高职课程设置是中高职共同的总的要求。具体包括建立模块化课程、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和加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工作等等[5]~[8]。
      从近十几年的文献看,只有极少数研究者对具体的课程及其内容衔接进行了研究。王武林等[9]对课程及知识结构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学分制的必要性;刘育锋等[10]通过问卷调查表明课程的有效衔接率不足20%;赵志群[11]从中高职某具体课程的课时数说明技术技能课的课时必须达到一定的量;而魏敏[12]只对湖南中高职公共课的教材进行了简单的比较。总体看,对具体课程、具体内容的衔接的研究少之又少,亟需加强研究,以科学地指导高职的教学工作。
      (五)学制结构的衔接
      对于学制结构的衔接,研究者的观点高度统一,只是有些学者将学制衔接说成是中高职衔接模式。笔者认为,将学制的衔接当作衔接模式,充其量只能是狭义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广义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有高原[13]的分类研究和综合研究两种模式,沈美媛[8]的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两种模式,以及多数学者以国别为模式[14]等等。一般来说,中高职学制的衔接有:五年一贯制;3+2,2+3,或4+2制;对口单招;其他如自考函授委培等[5]~[7][15][16]。
      (六)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
      研究者认为,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质量的最直接和最关键的环节,是衔接的外在手段。鉴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的招考形式不能照搬高考的模式,而是要注重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复合考查,因此高职的招考应该采用“推荐+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试”的方法,增加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比例,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7][8]。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衔接 高职 国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