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爱护我们的母语] 爱护我们的牙齿教案

    时间:2020-08-16 07:22:5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我们现在身处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英文几乎成为世界语了,可是以英文为母语的人大概不出四亿。而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有十几亿,所以,母语人口最多的语言应该就是我们的汉语。   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出过那么多了不起的作家。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读吴承恩的《西游记》,不用,大部分人都可以读懂。大约六百年前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是很简单,尽管《三国演义》是文言文,不过高中生阅读大概都没有问题。再说更古一点的《孟子》,孟子都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了,我们读《孟子》也没什么问题,《孟子》在诸子文章里面应该是语言最流畅、最能够打动人心的。《史记》比较难读一点,离现在约两千一百年了。可是到了离现在大约一千六百年的时候。陶渊明的诗,像他的《桃花源记》也是非常好懂。更晚一点的李白,他的诗除了一些古风之外,五言尤其是七言绝句都是非常简单的,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国的诗词曲虽然年代很久,可是根本就透明如白话。苏东坡的《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大部分人也都能读得懂。
      到了现在,古代的一些名句都变成成语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雪泥鸿爪”、“不识庐山真面目”等。一位作家的好句子变成了后人的成语,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化遗产。
      我们的古典传统悠久而丰富,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让它缺席,我甚至认为如果教科书里面把文言文拿掉了,那无异于剥夺了我们下一代的文化继承权。对中华民族的学生而言,他们应该有权利继承那么悠久丰富的中华文学、中华文化。
      五四运动到现在九十年了,文言文是不是完全作废了,跟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了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完全靠白话文来应付所有的问题了呢?不见得。因为我们还有几千条甚至上万条的成语,这些成语往往四个字或者三个字一句。
      构造成语的美学基本要求,就是简洁,然后是对仗,再有就是铿锵。有时候我问我的学生,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讲“张三李四”,为什么没有听人说“张四李三”?其实很简单,我们讲“张三李四”,就是平平仄仄。很多四字成语就是遵循着我刚才讲的三个条件。像“前呼后拥”啊,“旁门左道”啊,“千山万水”,“千军万马”,都是这样。打仗的时候我们不会看见一个兵骑十匹马,倒过来“千马万军”也不行,也不能十个兵骑在一匹马上,可是我们不假思索地说“千军万马”,极言其多啊,极言军马之多。我们不会去算,到底十比一是怎么来的。因为“千军万马”、“千山万水”,平平仄仄就是好听。我想了很久,四字成语里面很少有违背这个规矩的。唯一“不正经”的一句成语,就是“乱七八糟”。(全场笑)因为按照美学应该是“乱七糟八”,或者“七乱八糟”,结果它就偏偏是“乱七八糟”,所以就乱七八糟。(全场大笑)
      几年前台湾的“教育部长”说,一个人老用成语是懒惰的表现,我认为不然,所以跟他有好几次的争吵。成语里面有历史,有地理,有典故,有文化的背景,像“得陇望蜀”、“朝秦暮楚”之类。所以真正把成语掌握好的人,绝对不是懒惰的,一定是相当认真的。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曾经叹一口气,他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思说我这套仁义的道理,这些诸侯都听不进去,他就对子路他们说,我们还不如编个竹筏到海外去吧,他很失望。不过今天如果孔子还在的话,他一定觉得蛮高兴,今日的情况是什么样呢?中国在海外办了很多所孔子学院。所以孔子的这句话应该改一改,叫“道大行,乘桴浮于海”,海外都有孔子学院。■

    推荐访问:母语 爱护 爱护我们的母语 爱护我们的地球手抄报 爱护我们的地球知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