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丘逢甲_丘逢甲与辛亥革命(上)

    时间:2020-08-16 07:17: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近代台湾省籍著名抗日志士、进步教育家和爱国诗人丘逢甲,又名仓海,字仙根,号蛰仙,又号仲阏,1864年出生于台湾苗栗铜锣湾,长大后移居彰化县(现台中县)。1895年抗日护台事败后内渡大陆,定居于祖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今梅州市蕉岭县),1912年因病辞世。
      丘逢甲对辛亥革命最突出的贡献,并不在于他是否曾投身于反清武装起义刀光剑影的火热战场,而首先是他锐意新学,通过其教育救国的艰苦实践,启发民智,培育了一大批具有新知识、新观念而又具有爱国思想的先进青年。这些青年由爱国进而走上革命,成为孙中山先生在岭南地区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的重要骨干。丘逢甲的一生虽然只有49个春秋,但却身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而在其生命的最后10年中,正值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历史大变革――辛亥革命时期。在这场伟大变革中,丘逢甲与时俱进,奋斗不息,为国家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给自己的生命史画上了一个圆满而光辉的句号。今年适逢辛亥百年,谨以此文缅怀丘逢甲先生。
      
      教育救国 培育英才
      
      纵观丘逢甲的生平事迹,不难发现,“教育救国”始终是贯穿其毕生的思想主流。早年在台湾,他就十分重视乡梓教育,乙未反割台斗争失败内渡大陆后,丘逢甲痛定思痛,愈加积极地投身于“教育救国”活动。戊戌维新前后,他在潮汕地区曾先后受聘担任潮州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和澄海景韩书院的主讲,努力以维新思想启发教育青年。百日维新失败后,丘逢甲仍毫不动摇,坚决主张废除八股、改革陈腐的教育制度。及至1899年秋冬,他毅然辞去书院的教职,克服重重困难,独立创办新式学堂,开始了他教育救国的新实践。在以后的10年时间里,丘逢甲先后在潮、嘉、穗等地创办或主持过多所新式学堂,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教育救国”事业。
      岭东同文学堂创办于1899年秋冬,初拟在汕头开办,后决定设在郡城潮州。1901年春又将校址迁往汕头,地点在外马路原汕头绅商集资兴建的“同庆善堂”旧址,丘逢甲自任监督(校长)。这是丘逢甲独立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同时也是潮汕地区出现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意义重大。
      关于创办该学堂的宗旨,丘逢甲在《创设岭东同文学堂序》中说得很清楚:“国何以强?其民之智强之也;国何以弱?其民之愚弱之也;民之智愚乌乎判?视其学之有用无用判之也。”他认为,西方列强和东方日本,正是“以学强其国”,“以有用之学傲我”,而我国却“乃群然习为无用之学”,“鄙弃西学不屑道,或仅习其皮毛,于是遂驯致贫弱,而几危亡”。丘逢甲公开申明:“我潮同志深慨中国之弱由于不学也,故思强中国必以兴起人才为先;兴起人才必以广开学堂为本,爰忘绵薄,广呼同类,拟创设岭东同文学堂。”
      关于教学内容,《岭东同文学堂教程》规定:除一般文史课程外,还开设格致(物理)、化学、生理卫生、算学等自西方引进的自然科学。其中尤重算学,因为“算学所用最广,天文、地理、历律、兵法、制器、一切测量之法、绘图之法,莫根于算”。该学堂特别重视外语,尤重日语,因为“西学条目繁,时乎已迫,求其速,不能不先借径东文”,“西文非十年不能通,非由幼年入学不能有成。东文则一年即可成就,中年以上之人皆可学习。西人有用之书,东人皆已译之,能读东文,即不啻能读西文也”。此外,还特设“兵式体操课”,练习实弹射击,以期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实际本领,准备将来担当重任。这些课程在当时可谓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是在旧式书院闻所未闻不可能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
      在教学方法上,岭东同文学堂也与旧式书院完全不同。它因材施教,提倡自学、讨论,意在活跃学术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规定:“本学堂分班教授。而学生外另设一班,日讲习班,凡未为学生而愿与本学堂切磋者均可先行挂号,时到堂中,研究一切。”“所出之题,皆浅而易解者”,“每日课程但随所看之书有不能尽解者,可相质问。”“诸生遇有各门疑义,准其问于师长”。
      其时,中国的科举旧制尚未废弃,丘逢甲就能提出并努力实践如此进步的教育思想,实属难能可贵。岭东同文学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汕头,很快便闻名粤东,有志青年纷纷慕名投考,几年之间培养出了一批爱国热血青年。这些青年与旧式书院出来的书呆子截然不同,不仅具有新知识、新技能,而且思想活跃、关心国事、积极投身于爱国运动。不少青年更由爱国进而走上革命道路,“十余年来,岭东民气蓬勃发展,国民军起,凡光复郡县,莫不有岭东人参与其间,皆此校倡导之力”。
      
      发展族学 开启民智
      
      丘逢甲不仅积极创办新学,同时还勉励有条件的青年学生赴东西洋留学,尤其鼓励他们留学日本。他说:“日本,吾国仇也,然日本之所以能侮我者,由学术胜尔。欲复仇而不求其学,何济?”为此,他亲自出面做学生亲属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赴日留学的经费问题。在丘逢甲等人的积极倡导鼓励下,当时岭东留学日本者,达数十人。重要的是,这些青年到日本后,受到民主革命思潮的熏陶,纷纷走上反清革命道路。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时,岭东同文学堂出身的留日学生大多参加了。其中何天炯、何天瀚、刘维涛等人还被推举为同盟会的重要干部,成为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得力助手。
      1904年4月,丘逢甲返回家乡镇平,将其主要精力转向兴办师范学校,以解决当时发展新式小学教育亟待解决的师资严重缺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族学、开启民智,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丘逢甲的奔走操持下,1904年秋,镇平县有史以来的第一所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师范学校――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正式招生开课。与此同时,他又在本乡(现文福乡)设立“自强社课”,亲自辅导族中青少年学习文化。为此,丘逢甲竭尽辛劳,废寝忘食,常常“鸡鸣不寐,不一载而社中子弟在县科各考中均崭然露头角”。
      是年冬,丘逢甲又倡用乡间各宗族的族田收入,分别在镇平城东的东山和文福乡员山创办了两所族学堂,名“创兆学堂”。利用乡间族田收入兴办族学,在粤东地区丘逢甲是首创者。用这种办法办学,大大减轻了贫苦农家子弟入学的经济负担,有助于尽快发展农村新式小学教育。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在是一种十分高明的办法。此后粤东各地纷纷效法,成效显著。
      从1905年开始,丘逢甲还遴派宗人子弟前往江西寻邬,福建上杭、武平,邻之嘉应、兴宁、长乐(今五华)、平远等地协助办学。他自己则四处奔波,亲往上述各县劝办新学。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的学生毕业后,被分派到各地,成为办学的骨干。由此,岭东地区办学风气大盛,几年之间新办学校达近百所之多。近百年来,兴梅地区文教发达,英才辈出,为国家民族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丘逢甲在潮嘉地区兴学育才成绩卓著、声名远播,1906年夏,两广总督岑春煊礼聘其赴省垣广州,出任两广学务公所议绅兼惠、潮、嘉视学员,旋任广州府中学堂监督。由此,丘逢甲的“教育救国”活动重心转向省垣。此后,他先后担任过广东省教育会会长,广东省咨议局议员、副议长兼两广总督公署议绅、两广方言学堂监督等职。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丘逢甲一直都在省垣任职,政教兼预,在粤省社会政治特别是在文化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岭南地区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进步教育活动家。
      丘逢甲对青年学生一向要求十分严格。早在他担任岭东同文学堂监督时,就“堂规綦严,学生作息均按时鸣钟吹号,不稍逾越”。到省城出任广州府中学堂监督后,更以“整肃严明”而著称,学部徐视学来粤省视察,广州府中学堂被其“评为广东第一,谓是以兵法管教者”。一年暑假,丘逢甲自省城返乡,“道经镇平中学驻宿,闻学生喧嚣,即召集严切训诲,校风为之肃然。”丘逢甲管教学生虽严,但并非一味采取压制手段,而是以思想启发为主。他的学生、老同盟会员李次温回忆说:“当时乡先辈教导后进多务压抑而使就范,唯丘先生务提起后进意志,使之自重自奋,乐而向上。”正因如此,丘逢甲在粤省教育界有很高的声望,其门生弟子日后成才者甚多。
      (未完待续)

    推荐访问:辛亥革命 丘逢甲 丘逢甲与辛亥革命(上) 辛亥革命广义上是指 辛亥革命狭义和广义概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