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漫议苗寨吊脚楼_苗寨吊脚楼

    时间:2020-07-08 07:18:1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381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编号:Ⅷ―31   项目名称: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发布时间:2006年6月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雷山县
      简介: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前檐柱吊脚,因此得名。
      
      二十多年来,我已经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次西江。每一次去都会有一些新鲜的、不同于前的感受。这个古老的苗寨似乎一直在变化着;近几年来,它更是犹如一个朴素的村姑嬗变成家喻户晓的明星。它的持久魅力,是在于那些永恒的内蕴及其外化,而布满了两座山头的、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可谓魅力之源。
      五百多年前苗族的先祖迁徙而来时,西江的山头是一片原始林海,白水河沿岸是瘴疠弥漫的沼泽地。人们只有择高处建房而居。陡峭的山头没法辟出蜗居之地,于是“半边楼”应运而生――木房一部分落在坡崖或垒石上,一部分凌空而架,这就是吊脚楼。吊脚楼顺应山势,不需要改变山形,却又虚实相间,实处依傍大山,虚处空灵通透。这正是苗族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让人不得不赞叹苗族先民的智慧和审美。
      在汉族村落,富人的高堂大屋与穷人的陋室是特别直观的;而苗族的吊脚楼与苗族服饰一样,具有一种平等性,财富的多寡与之不相关联。这种平等性奠定了苗寨吊脚楼的审美基础,给人一种放松和愉悦。吊脚楼的底层是圈养牲畜的地方,二层为堂屋和卧室,是主要的生活区域;堂屋外面,还有一半户外的空间,那里有一排可以远眺纳凉的“美人靠”,这也是吊脚楼的灵秀之地;三层为储物空间。
      一个冬日,我在西江的建楼师傅唐老者家曾经旁听过他和一个从城里回来的屋主间的谈话。“唐师傅,基础还是用点水泥嘛,我买。”“不要白花那个钱。用石头‘干码’个台,石头立起码,用土来塞缝,在转角处用大石头收边。哪家都是这样做的,又快又稳靠,保管你一两百年没得事的!”“那,你能不能给个简单的房屋图纸呢?”“图纸?我们从来不用那个。”“那,我咋个备木料呢?”你只要把几柱房、几步架、开间好多,柱高好多确定了,我心头就有数,错不了的。备木料还要等季节。现在是冬天,杉木水气大,不好剥皮;你到明年六、七、八月间砍树子,好剥皮,杉木又干得快。”唐师傅又说,“最重要的是选好中柱,要树梢不断、没得遭过雷打火烧、树干又直又圆,还要会结果果的树。你只要按我说的做,一点问题都没得。”
      吊脚楼最大的缺陷是防火性能差。在西江的历史上,既有战乱中的人为纵火,也有用火不慎的失火。民国末年的保安团纵火,让这个千户苗寨几乎被焚为废墟。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千户苗寨的胜景又恢复呈现出来了。可以说,保留西江的吊脚楼建筑,最关键的是保留它的营造技艺。只要工匠在,技艺在,吊脚楼就永远不灭。西江现在还有四十多名建造吊脚楼的匠人,这是最为可贵的。要成为一名民间建筑师,需要经过长达十几年的的学艺过程。比如年过花甲的董洪成和侯昌伦师傅,都是20世纪60年代学艺,直到80年代才出师;侯师傅已经主持或参与营造的房屋达三百栋之多。
      西江的建筑在前两年经历了一次大发展,把临街、沿河一带原有的砖房拆除,而营造一批新的木楼。新房都有雕花面板和护栏,看上去非常养眼。这是西江的旅游商业区,与山头上的吊脚楼毗邻共存。
      在2008年初秋,我在西江随便问了一位苗族老人:“这些新木楼你们怎么称呼?”“侗家楼。”这称呼有些接不上茬,但却很确切。为什么要在苗寨建造被当地人称为“侗家楼”式样的木楼?后来,我又问了正在为木楼扫尾雕刻的工匠:“你们是西江苗族吗?”“我们是黎平侗族。”原来,那次大建,本地的工匠不够,就招募了大批黔东南各地、各民族的优秀工匠前来参与,也同时带来了各民族的建筑文化,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交流。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明确一个概念:我们是要以文化遗产原有、特有的魅力去引导游客,还是用投其所好的方式去迎合游客呢?前者路途遥遥艰难困苦,后者轻松便捷立竿见影。这是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上不能回避的痛苦抉择。

    推荐访问:苗寨 吊脚楼 漫议苗寨吊脚楼 苗寨吊脚楼 苗寨吊脚楼图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