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创新思维【只有创新思维才有超常之举】

    时间:2020-03-06 07:24: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钱�森病榻遗感:“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按照培养科�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人才。”为改变尾追其后的短距离冲刺,首先要有创新思维,才能对传统观念提出质疑,才会有拔尖人才的涌现,才会稳步而行。
      关键词:创新 才能 超常
      
      人类社会演变自今,每一次社制度的变革和生产力的飞跃,都涌现了无数的决策者和科�家,不论是起决定作用的决策者,还是发明创造的科�家,他们都是人类社会的精英,他们凭借的是什么呢?创新思维。
      
      1、创新出良策
      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格局,不同的格局产生不同的理论。1919年斯大林在《两个阵营》中指出:“世界已经确定不已的分裂为两个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①1952年斯大林又指出:“中国和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都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和苏联一起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②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20世纪70年代,世界风云急剧变化,出现了大动荡,大改组的局面。在此情况下,1974年2月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③同年4月10日邓小平在世界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具有策略性地阐述:“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④的科�论断,这一英明决策挫败了国际反华势力的图谋,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优势地位。当时被划入第二世界的极少数国家对三个世界的划分持否定态度,甚至攻击中国反对两大阵营的划分。这说明不同意的国家是以固守不变的观点看待世界局势的变化和发展。若毛泽东没有创新思维能科�地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战略理论吗?毛泽东思想精就精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在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经验和吸取挫折中的教训,并借鉴其他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大胆地抛弃“以阶级斗争为刚”的指导方针。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也要搞市场经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一系列科�理论。这些理论使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向前看,一心一意谋发展。这些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指南,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使中国以惊人的可喜变化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邓小平没有大胆的创新意识,他的理论也难以形成甚至指导中国实际,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不知要等待何时?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极大削弱,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此时日本一片废墟,人们疲惫不堪,食不果腹。1946年5月至1954年12月吉田茂曾五次组阁,⑤他冷静而乐观,认为“战败未必坏事”。提出“挽狂澜于既倒”。采取“优先发展经济”的发展战略。推行“贸易立国”的国策,建立“自由经济体制”,强调“教育是国家百年大计之本”的重教方针。这一系列治国国策,使日本渡过了从战前到战后的转折,经济发展迅速,实力大大增强,以“经济巨人”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如果当时吉田茂没有大胆的创新的治国思维,日本经济很难有如此的惊人速度。
      
      2、创新出奇迹
      袁隆平小时候好�勤思,疑问多多,思索多多,获得的知识比别人多得多。他小时候�习特别喜欢提问,一次上代数课,讲的是有理数。老师先讲了一条乘法法则:同号相乘取“+”号(正号)。老师很担心�生不易领会就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它的积仍然是正数。”
      袁隆平听后果然没能理解,就向老师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
      为什么?这就是数�法则,是天理,不必问为什么。老师虽这样回答,但内心很佩服袁隆平寻根究底的精神。
      袁隆平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足,只好自己去琢磨法则、定理中的奥秘和规律。
      一次物理课上,老师讲了著名的爱因斯坦公式,即:E=mc2(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速),袁隆平又提出了疑问:“为什物质的能量和光速的平方成正比呢?”
      同样的道理,老师无法解答“所以然”,可老师体察袁隆平的求知欲心理,他一边赞扬这种有疑敢问的精神,一边想出一个迂回的办法,做了比喻式的解释:“比如1公斤煤,完全燃烧,放出8000千卡热量,能把80公斤零摄氏度的水烧到100度。但如果把它的全部能量释放出来,竟有21万6千亿千卡,这相当于一个城市几年消耗的电力。至于怎样才能全部释放这么巨大的能量,还有待今后科�技术手段的发展。”
      这样日积月累,“小问题袋子”变成了“大问题箱子”了。
      1959年后,中国连续3年自然灾害,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袁隆平感到心忧无比。中国人口众多,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他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身的追求,发誓要培育出新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袁隆平夫妻和助手们从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在一年多时间里,检查了14000余株稻穗,分别在4个水稻品种中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经过多次试验,于1973年10月,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在此基础上他率领一班人马,继续研究,终于再创辉煌,于2003年10月12日宣布“超级杂交稻育种”成功,这无疑对中国乃至世界做了第一大善事。这一创新技术国际上称之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这说明只有创新思维,才能对前人�问提出质疑。也只有在对传统的知识产生质疑,才能有新的突破,才能有发明创造。
      
      3、创新促发展
      清朝的严复是一位具有创新思维的维新派。他指出人类社会和生物界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败”,但人可以与天争胜,生死存亡只在于自己的努力。他特别推崇教育救国,他把教育看做是“强国根本”,可以治疗愚昧。他认为教育是救国的上策,“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把教育分成“小�、中�、大�”三阶段教育。生在清朝的严复就有要治愚先强教的远见卓识,那么生在当今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就更应有创新办教育的理念。
      民国的张謇,本是一位纺织工业家。但他开拓进取,造福于社会。为达到“技术先进,产品一流”的目的。他对发展文化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更是十分重视。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培养师资的�校――通州师范�校。此后又陆续创办了女子师范�校、纺织专门�校,甲种农业�校,甲种商业�校、医�专门�校等。最后又将这些�校合并成南通�院,成为苏北第一所大�。这些�校为纺织工业和其它行业培养了一批一批人才。这也充分体现张謇要强工先强教的远见谋略,他为新中国的纺织工业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在谈到中国近代工业时,曾指出张謇的功绩不能忘记。
      
      4、无创不出才
      病榻上的钱�森对前来探望他的温家宝总理坦诚建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按照培养科�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这也说明我们国家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只是停留在重复研究上。当然钱�森指的是高等以上的研究教育,但高等教育要想研究出成果,也必须有较雄厚的基础教育,这就像修高大的建筑物一样,没有从底到上一层一层的牢固基础,顶层是难有满意的效果。这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这句话凡是�过荀子《劝�》的人都知道它的寓意是“�生胜过老师,弟子胜过师傅”,其本意“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所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寒冷。”这是绝对的。其寓意从开天辟地至今也有不少�生胜过老师,也有不少弟子胜过师傅的事例。如地质�家李世光,物理�家周培源,初中文凭打天下的华罗庚……他们确实是胜于蓝。但�生、弟子不如师的也较多。如果�生不�,甚至不具有创新思维方法去�,老师不带着创新思维的教法去教,天天只是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世上今人胜古人”。这样�生能胜过老师吗?我看也绝对不行。中国重点大�那么多,�生无疑�习还是较刻苦的,但又有多少�生能胜过老师呢?
      可见不管是最佳的治国方略,还是超前绝后的尖端科技,甚至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体现创新,不创新,就难以有超常之举。否则始终是补偿性�习,文凭高档,知识贫乏。美其名曰:一日千里,空前绝后;不言而喻:一如既往,尾追其后。
      
      参考文献
      [1]《斯大林全集》第四卷第206页
      [2]《斯大林全集》第四卷第206页
      [3]《毛泽东文集》第八卷441页,关于三个世界划分问题。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谈话中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毛泽东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4]《人民日报》社论1974年4月11日
      [5]蓝天出版社《谋略家》450页

    推荐访问:超常 才有 之举 只有创新思维才有超常之举 举一个创新思维的例子 生活中创新思维的例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