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抽象概念是什么意思 形象比喻简化抽象概念,自然之理助推情感升华

    时间:2020-02-22 07:18: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以分子和原子一课为例,结合教学实际,尝试以比喻、结合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展示和表演等多种方式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课堂生成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比喻 生活实际 概念理解
      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认为,新的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合理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能深深的感染和吸引学生,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习效果良好,是笔者在化学教学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分子原子这一课题中,考虑到对抽象的分子和原子的理解比较难,笔者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生活中的现象成为我们分析的对象。
      一、借助比喻轻松理解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间有相似点,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化学教学中,采用通俗而贴切的比喻,有效的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产生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的神奇功效[1]。在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的时候,对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的理解,采用打比方的说法让大家感受,在运动会中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开幕式(课堂恰逢学校秋季运动会),要看到整个班级风貌必须是以班级为单位展示,这就是保持班级特色的最小单位,即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班级(分子)是由个人即我们理解的原子组成的,我们以个人参加比赛的时候,个人不能再分了,我们是班级活动中的最小粒子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整体而言,班级为分子,个人为原子,在活动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但在医生眼里我们还能分吗?所以原子只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通过这个比方,学生很快理解了分子的可分性,原子的不可分性及原子不可分的相对性,为下一单元原子的结构做好铺垫。考虑到液化气压缩过程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本身被压缩,笔者尝试以体操队形到集合队形的变化,整个班级占据的体积的变化为例,理解主要是同学们之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我们自身的体积在变化即分子被压缩的过程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本身被压缩。
      二、串联生活常识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是新的学习的起点,是学习之所以发生的中间环节,受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制约,学生有时候并不能自觉地练习生活中的相关原型来解释化学现象或规律,此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迁移,激活和调度相关生活经验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与构建[2].分子间有间隔,所以液化气可以压缩,液化气泄露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在液化气泄露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往液化气中添加二甲醚,让我们感觉到气体泄露,这正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一种应用。“无孔不入”也就是对分子之间有间隔的一种诠释;结合生活中黄豆中加芝麻的场景,学生很容易理解分子之间有间隔。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特征,并能从分子角度分析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不同,能尝试解释湿衣服晾干、墙内开花墙外香,酒香不怕巷子深等生活常见现象了。
      三、让学生表演活动给课堂提神
      在水的电解和水的电离过程中我尝试着让老师牵着两个学生的手,在受热的时候跑动加快;在电解的时候撒手跟另外一组同学重新结合,在表演中让学生感受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的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每个同学的精神异常振奋。学生对从分子角度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很快就能总结出规律,即分子发生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而分子没有变化的是物理变化。
      四、敢于改进和质疑
      蒙特梭利在《儿童教育手册》[3]一书中提到人类在内心的最深处,有时刻准备自我展示的灵魂。人教版九年级教材50页中探究活动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分子的运动,课前就有部分学生到实验室里体会了这个实验,但在倒浓氨水的时候发现浓氨水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于是想到这个实验能否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学生们在课外尝试了很多改进方案,课堂上由两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改进成果,这也正是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另外一次机会。
      五、通过动画或者模型直观了解分子的构成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动画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的理解。
      以上就是分子原子一课在设计上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借助一些形象的比喻和生活实例,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用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能逐步解释,消除生活和化学的距离感,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为后续概念教学奠定基础。
      六、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在分子的特征的分析的时候,讲到水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水分子个数约为1.67×1021个的时候,这个数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告诉大家的是全国人民日夜不休,以每分钟数100个的速度,够全国人民数上3万多年,让我们想到一滴水中有这么多水分子,自然想到水分子很小,当然由一滴水中就有这么多水分子也想到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有他的自然之理的。
      参考文献:
      [1] 缪徐.让比喻成为学生轻松学习的催化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J].2006:22-23.
      [2] 王后雄.从生活经验到科学概念.化学教学起点的教学策略[J].课程与教学,2009,4:51-53.
      [3] (意)蒙台梭利(Montessori,M.).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肖咏捷,张超美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7

    推荐访问:助推 简化 比喻 形象比喻简化抽象概念 自然之理助推情感升华 形象比喻简化抽象概念 自然之理助推情感升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