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芬兰教育更胜一筹?]芬兰教育

    时间:2020-02-13 07:31:5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一片称为“深东”的僻静之地,四周基本上还覆盖着积雪,暮冬的空气又干又冷,不过,春意已经扑面而来,一群来自附近学校的9岁小学生们在这里举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户外活动”:学生们用随手捡拾得到的残枝、落果、石子等,在如镜的冰面上摆放成各种形态,然后背靠背相互倚靠着,用几何学的术语来讲解,直到背后看不到图形的同学说出准确的形状。
      这是今年美国《时代》杂志上一篇题为“芬兰教育更胜一筹?”的文章开头所描述的场景。早在今年1月21日,《时代》杂志把“虎妈”推上其封面,刊发了“为严教正名”的文章,把席卷美国、欧洲及中国的教育大讨论引向高潮。
      
      芬兰教育成功在哪儿?
      
      芬兰之“赫赫有名”,不在其“千湖之国”的奇观,不在其地球纬度上高居第二的首都赫尔辛基,也不在于其覆盖国土面70%以上森林里出没的珍禽猛兽,而在于其举世无双的教育成功。芬兰三宝――圣诞老人、诺基亚和托瓦兹,都是教育和“脑力”的智慧结晶。
      试想一下,一个不足600万人口的国家里,在校人数近200万,拥有5000多所各类学校,全国实行义务和免费教育,公立大型图书馆近千座,几乎每6000人口就拥有一座现代图书馆,国民借书率年人均21本,这样的教育水平还不算发达吗?
      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的成员国,启动了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考察各个国家学生的阅读素质、数学素质和科学素质。自开始测试以来,一直到2009年,调查结果显示,芬兰学生的数学和阅读名列第一。芬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成绩优秀率高达94%,因此,在全世界有“奇迹教育”之称。
      芬兰人一直保有阅读的传统。在400年前的芬兰,牧师会测试准夫妻们的阅读能力,那些不能阅读《圣经》的男女就不能结婚。而芬兰学校里只学了3年英语的学生就敢看英文版的《银河系漫游指南》和《哈利・波特》。
      与“虎妈”的教育方式不同,芬兰教师从来不会因课堂太乱而发火,不会用专制的方法管理学生。芬兰的教育家认为,考试太多,学生只会穷于应付,反而妨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
      对于虎妈所推崇的严格管束,芬兰老师也不以为然,他们说:“管束得太多,只会令学生逆反。我们的学生有责任感,有尊严,他们是自愿上学的,而不是被绑来的。孩子们来到学校不只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同时也因为校园的精彩生活,他们喜欢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热乎乎的套餐和愉快的日子。”
      “虎妈”制订了“十不准”禁令,如不准在同学家留宿,不准留在学校玩,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每门功课至少得到A,必须学习钢琴或小提琴等,还讲述了她不准女儿在练琴时喝水上厕所以求得突破等经历。“虎妈”认为,西方人对孩子的宽容超过了对孩子的教育,恰当执行东方的严格家教方式更有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但是,芬兰的教育专家看法完全不同。赫尔辛基教教育部国际关系负责人艾娃・佩特里拉解释道:“托儿所并不是一个让工作忙的家长丢下孩子、请人看管的地方,而是一个能让孩子尽情玩耍、学习和交朋友的地方。好的家长会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托儿所,这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无关。”“在幼儿园,孩子们主要是学习‘如何学’。我们提供以资料素材为基础的教学,开设有关大自然、动物和生物圈的课程,而不是传统的阅读和数学课。”
      
      芬兰的轻松教育
      
      《时代》杂志用截面手法,选取了位于赫尔辛基的一所名叫“卡拉提”的综合学校,以图展现芬兰教育的最直观一面。
      坐在雪地里玩数学游戏的这群孩子的老师,名叫Veli-Matti Harjula,他从三年级一直教到六年级。他说,只要自己能让学生达到芬兰教育委员会规定的核心课程总目标,他就可以采取任何他想得到的方法来实施教学。就数学而言,最新的核心课程只有10页纸。
      学生的家庭作业也很少。卡拉提综合学校教授16岁以下的学生,在该校负责学生咨询工作的Katja Tuori说:“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而言,一天一个小时的家庭作业就足够了,这些孩子也有他们自己的生活。”
      当然,他们也有校规。在课堂上不允许使用iPod和手机,在屋内不允许戴帽子(他们甚至想规定不准穿外套,但因为天气实在太冷而没有实施)。但也就这么多了。Tuori有一次在课堂上发现一个学生发短信,他用带有责备的眼光瞪了他一眼,他就乖乖地把手机收起来了。Tuori说:“除非学生确实做了坏事,比如打了人,他才会受到惩罚。”
      一位芬兰老师说:“芬兰是一个公平社会,而中国、日本和韩国则是高度竞争的社会――如果你不能比邻居做得更好,你的父母会花钱让你上夜校。在芬兰,比你的邻居表现出色显得不是很重要,每个人都达到平均水平,当然这个平均水平相当高。”芬兰教育官员也说:“我们强调的是学习,不是竞争,芬兰绝对不会用竞争来刺激质量。”芬兰罗素高中校长阿瑞认为,芬兰教育的主导思想,就是平等看待学生个人成长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即个性、道德观、创造性、知识和技能。
      
      “虎妈战歌”的本质
      
      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的著名学者于时语断言:“虎妈”的轰动,反映了美国上层精英的一种日益强烈的焦虑。美国在PISA测试中名次垫底,而2009年后加入这一测试集团的中国上海学生却轻松夺下第一名和全优分,令美国有种自我教育方式的迷茫。
      美国自杜威等教育家开创了实用主义哲学观以来,提倡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奉行“教育无目的论”。用中式俗语称,即“散教”、“放任”。
      然而,美国上层精英从“贵族政治”演变到“英才政治”后,“散教”的短期竞争劣势,开始显露无遗。华裔哈佛教授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反映了这类转换的剧烈竞争背景。直到1950年,哈佛大学还在尽力维持“快乐的最差四分之一生”政策,作为世家子弟待续精英地位的潇洒道路。但是时到如今,从常春藤入学到毕业升学就业,都成为“割喉咙”式的剧烈竞争。
      哈佛大学毕业的著名社会学者卡拉贝尔,2007年在《纽约时报》上发表评论,描述还在小孩蹒跚学步时期,富有的父母就开始雇佣昂贵的教育顾问,在漫长的“常春藤竞赛”中提前出发。这里的动机,无非是通过精英教育来保证社会和经济地位优势的延续。
      如果循着“虎妈”发迹之路,就会发现基本上是美国知识分子扎堆的媒体在热议“虎妈”:先是《华尔街日报》以书摘的方式,打上耸人听闻的标题“为什么中国妈妈出人头地?”来吸引关注,然后跟上的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客》等美国精英报刊。
      于时语先生指出,美国社会对《虎妈》的强烈反应,其实不无对与金钱收入紧密交织的精英地位的向往和嫉妒。最酸的葡萄,大概是谴责虎妈教育“摧毁完整人格”。但是,丢掉了精英的经济地位而沦为社会下层后,“完整人格”还有什么用?
      尽管美国精英阶层排斥“虎妈”而亲近芬兰模式,不过,倒是芬兰教育专家提醒道:“你不能将芬兰教育体系中的某一个元素硬搬到自己国家去,因为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历史和社会的共同产物。”《时代》杂志还指出,芬兰教育能取得如此广泛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来源于一个不是秘密的武器:他们的教师。OECD的史莱彻说:“是教学的质量引导芬兰教育的成功。在美国,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工业模式,教师只是一种用来传输预制品的工具。而在芬兰,教师本身就是标准。”▲

    推荐访问:芬兰 更胜 教育 芬兰教育更胜一筹? 芬兰教育世界第一 芬兰的教育模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